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书次号主要有字顺号和种次号两种类型,目前尚未统一.在计算机编目情况下,以书次号排列同类书的作用逐渐取代了检索作用,占主导地位.种次号作为书次号的一种类型,具有集中同种书的优点,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这一优点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索书号由分类号、书次号和辅助区分号组成。图书分类,根据分类号可将内容学科属性相同的图书集中在一起,根据书次号再将同类图书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如果还需要区分图书的不同版本、不同译本、多卷册等其它各种情况时,再进一步标识辅助区分号。 书次号主要有著者号、年代号和种次号三种,这三种同类图书的排列方法各有其优缺点,但都不完善,尚未统一。 目前中小学图书馆一般采用种次号区分同类图书。该法虽然取号容易,号码简短。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著者号、种次号、出版年月号、题名号、财产登录号、开本页码书次号等不同排列法的分析,阐发了各种排列法的优长和不足,可望对图书、资料工作者在研究和工作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几十年来,我国图书馆界同仁曾将众多的书次号编制方法研究归纳为7类25种,即①分类──登录号;②分类──出版者号;③分类──书名号;④分类──页码号;⑤分类──出版年月号(包括分类──出版年月──种次号);⑥分类──种次号(包括分类──种次──著者号);⑦分类──著者号。  相似文献   

5.
种次号能直接反映出一个馆各类藏书的数量,并且选择取号方法简单易学,所以被大多数图书馆接受.但是在图书编目取种次号的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一些复杂的情况,同种书因为图书版次、配套书等原因取起号来就比较麻烦.以下介绍我院图书馆在分类编目中灵活运用种次号的方法,重点概括了套书、多卷书等书目的种次号选取,以期对其他馆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著者号码,是图书撰著者姓名字顺编号的简称,是分编和检索图书资料的一种专用工具性符号。如果说图书目录是打开图书馆知识宝库的“钥匙”,那么,著者号码则是这把“钥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探讨著者号码的编制,对于图书资料的分编和检索工作,将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综观我国图书界,目前对著者号码的编制所采用方法虽然很多,但主要是查号法和组配  相似文献   

7.
1.图书的分架排列。常见的方法有:①分类排架法。将图书分门别类地按照分类号顺序排列,同一个分类号里再按书次号排列。②登记号排架法。按图书个别登记号的顺序排列。③固定排架法。按购书的先后顺序,固定在一定的书架上。④字顺排架法。按书名或著者姓名的字顺排架,具体方法与中文字顺目录排检法相同。2.图书的保管。应做到:①防火、防盗。书库要配防火器,严禁在库内吸烟、烤火和堆放易燃物质,下班关断电源。要健全书库管理制度,实行岗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著者姓名汉语拼音与四角号码数字混合编制书次号,按中国著者姓名汉语拼音和外国著者姓取法规定,中、外著者姓名的四角号码取角规定和区分标记符号的方法取书次号,以达到书次号科学、规范、简易,既排检迅速又提高工效,有利于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  相似文献   

9.
20余年来,人们呕心沥血研究的20余种标准化著者号码表(方案)之所以没能达到标准化书次号要求,并不是努力不够,而是因为著者号在取号原理上只是一种“类区分”方法,按照著者号取号原理区分出来的只是某著者的一类不同著作,因而理论上不可能成为统一书次号。  相似文献   

10.
书次号全国要标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工作的标准化是时代的要求,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需要,是实现图书馆工作的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是实现图书馆网络化的必要条件,是实现图书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现在已经有了分类法的标准和著录法的标准,书次号也应当要有标准。书次号要实现标准化。编制一部全国统一通用的以著者号作为书次号的著者号码表,则是摆在图书馆面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1.
著者号浅议     
王闰吉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62-63,120
著者号是标明著作者姓名的符号,由于一直未取得标点符号的地位,所以其用法状况十分混乱。因此,很有必要确定其地位,并加以规范,以有利于语文现代化的发展。全文系统论述了著者号的定义及来源、著者号的使用现状,著者号规范的形成及规范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谈计算机编目工作中具体情况下种次号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编目工作中取种次号时遇到的一些具体情况,并针对这些情况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书次号新探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后认为,现行的几种书次号,或不能反映文献的原性特征,或在取号速度、助记性、重号率等方面存在着无法弥补的缺陷,因而难担统一书次号的重任。同时,提出了一种音形结合取号的书次(?)——汉语拼音与四角号码相结合的“音形码”著者号。  相似文献   

14.
古代作家的称谓除名和字外,往往还有号。古人取号大多有一定的根据,下面分类加以解说。  相似文献   

15.
反切拼音,清代陈澧说得很清楚:“切语之法以二字为一字之音:上字与所切之字双声,下字与所切之字叠韵;上字定其清浊,下字定其平、上、去、入;上字定清浊而不论平、上、去、入,下字定平、上、去、入而不论清浊。”这就是说,反切的基本规律是:反切上字必与所切之字同声母,同清浊;反切下字与所切字同韵母,同开合口和四声。周秉钧先生把它简化成“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上字定清浊,下字定四声”四句口诀。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之友》2013,(12):38-39
古今人物的符号除了“名”与“字”外,还有一个“号”,又称别号。《辞海》中说:“号,指人的名、字以外的自称。”名与字均是由父母或长辈给取的,往往受长辈理念、宗族辈分等种种因素的限制。而号一般由本人取,故可以按自己的意志,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号,自由地抒发感情或表明志向.所以又称“自号”。  相似文献   

17.
详细讨论了顺、反命名法和R、S命名法在简单二取代脂环化合物中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取何字为名,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讲究,以至发展到后来求奇求巧,以奇字难字命名。如著名学者章太炎,别出心裁,为自己女儿取名章(工工工工)、章叕、章(口口口口)。除讲究命名之外,古人还有取字、取号的习俗,据《礼记、曲礼》记载,“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名与字一般由长辈决定,而成年以后你又可以根据个人的志趣为自己取号。别号产生于春秋战国,发展到唐代已经非常普遍,到宋代几乎一人一号,甚至一人多号。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年初考作文情况,考生们的作文写法有新有旧。不难看出,老师的教法也有新有旧。旧的写法多半是顺序,这儿那儿顺一顺,顺够了要求的字数就搁笔完事,跟喝水一个样。新的写法有迭宕起伏之势,有闪光的思想火花。不管怎么顺,怎样引导学生讲求迭宕起伏,一般性学生的作文领地太小,一篇千字以内的作文,“攻  相似文献   

20.
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古人的名、字、号与称谓。下面,笔者把课本中出现的这方面的文化常识进行一些归纳说明。一、名、字、号(一)名、字、号古代人的名字和现代有很大差别,古人有除了名之外,另取字号的习惯。1.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2.字,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名和字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词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词义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3.号,名和字以外的称呼,一般表尊敬。古人一般都有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