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理论上或现实生活中,违反辩证法的诡辩术是多种多样的,但提到方法论上来看,其主要表现为相对主义、绝对主义和折衷主义。对诡辩论的这些方法论特征,必须加以充分的研究和认识,否则在现实生活中就很难识别这些诡辩术,以致受骗上当。  相似文献   

2.
自相矛盾术     
《高中生》2006,(15)
自相矛盾诡辩术亦称自语相违诡辩术,它是通过破坏思维的确定性,搞乱两个相互矛盾和相互反对命题之中必有一假、不能同真的逻辑关系,以达到为自己的观点作辩护的诡辩技巧。  相似文献   

3.
因果诡辩术     
《高中生》2006,(15)
因果联系在现实中的表现是复杂多样的,有时同样的原因可引起多种结果,有时一种结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因果诡辩术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引申出互为对立结论的诡辩技巧。因果诡辩术可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使人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4.
《云》是阿里斯托芬对智者教育忽视道德标准的批判,他从智者教育的收费授徒、以演说术和修辞学为教授内容及其诡辩术的运用三个角度构造了智者教育的框架。同时,又通过歪曲的逻辑战胜正直的逻辑的形象论战,抨击了智者教育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不顾传统美德和正义,从而忽视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云》是阿里斯托芬对智者教育忽视道德标准的批判,他从智者教育的收费授徒、以演说术和修辞学为教授内容及其诡辩术的运用三个角度构造了智者教育的框架。同时,又通过歪曲的逻辑战胜正直的逻辑的形象论战,抨击了智者教育为了在辩论中获胜,不顾传统美德和正义,从而忽视了对公民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逻辑,是人们进行正确的思维和表达所必须遵循的形式和规律。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他们信口开河,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玩弄诡辩术,竟连起码的逻辑常识都不顾了。他们的逻辑,完全是一种混帐逻辑!如果说有什么“奇谈怪论”的话,这种混帐逻辑倒是一例,是很可以使革命人民大开眼界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辩证法与诡辩论的对立与斗争历来是哲学思想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机会主义大肆兜售折衷主义、诡辩论,把辩证法变成了“最卑鄙最下贱的诡辩术”,所以,列宁在1914—1915年潜心研究哲学、创作《哲学笔记》时,就把辩证法与诡辩论的界限问题作为自己探索的一个重点。他在同第二国际  相似文献   

8.
二难诡辩术     
《高中生》2006,(15)
二难诡辩术,就是指在论辩过程中,只列出两种可能性,除此以外别无选择,迫使论敌从中作出选择,不论对方选择哪一种,得出的结果都对他不利,迫使论敌陷入进退维谷、左右两难的境地,最终使论辩完全落入我方控制之中。利用虚假的前提制造出来的“二难推理”,是诡辩常用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通过对智者修辞学的哲学反思和探索,认为智者修辞学为奉承术、蒙骗术和诡辩术,是"坏"的修辞学;而真正"好"的修辞学应该是治疗灵魂疾病的艺术,是具有良好品格和丰富知识的劝说者,通过事实、语言和逻辑技艺的使用,去说服听众,使听众获得知识、确立信念、得到快乐和愉悦,最终取得影响听众心灵的效果。柏拉图对真正"好"的修辞学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构建,勾画出了修辞哲学的基本框架和方向,为亚里士多德完成修辞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柏拉图原创性的思想火花照耀着整个修辞哲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一、纵横家诡辩术的反理性、反逻辑色彩战国纵横家,是指以鬼谷、苏秦、张仪等一派为代表的所谓“游士、”“策士”、“谋士”或“游说权谋之徒”。纵横家游说各国诸侯的一整套所谓“奇策”,“异智”、“说辞”、辩术”,其实不过是“纵人饰辩虚辞”,“横人(口监)口利机”(《战国策·楚策》)的纵横诡辩方术。它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中的一些篇章逻辑不严,存在诡辩现象,将孟子的诡辩置于论辩中进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归纳就会发现,孟子为了阐释自己的理论,以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和穿凿附会、无类比附这两种手段与对手进行论辩。孟子的诡辩符合个人性格,同时,《孟子》处于语录体和论说体的过渡期,诡辩也是体制使然。  相似文献   

12.
辩证法与“变戏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辩证法 ,不论东西方 ,在它产生之时 ,都与诡辩论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怎样保证辩证法的纯正性 ,不致使它混同于诡辩论 ,仍然是个重要问题。辩证法富有灵活性 ,但在运用中须有条件的限制和要求。这个条件 ,既有内在的又有外在的 ,其中首先是对人性提出的高水准要求。只有正派的人 ,即具有为人类献身、肯于追求真理的人 ,方能掌握和运用好辩证法。人如果有了私心和私利 ,辩证法就会被私字“酸化”为诡辩论 ,理论的灵活性也就成为理论“儿戏”。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诡辩论的实质就是形而上学,却常冒充辩证法。辩证法与诡辩论在概念灵活性的转化是否具有条件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及绝对与相对的关系等问题上有根本分歧。厘清这些区别,对于反对诡辩论,坚持科学正确的辩证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诡辩是一种特殊的负面思维形式,诡辩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产生的,其中既有社会历史的原因,又有人类思维与认识发展自身的原因,随着逻辑思维的发展,逻辑规则的确立,有可能克服诡辩这种负面思维现象,尽管诡辩现象还不会消失。  相似文献   

15.
简论现象学视域中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这三个哲学范畴经常被常识化理解,其真正哲学内涵长期被遮蔽。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去“直观”它们,从历史的角度进行现象学的溯源式读解。理性地分析它们的逻辑层次。才能厘清相对主义、诡辩论和辩证法的真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唯物辩证法与诡辩论有严格的界限,在实际生活中也有明显区别。表现如下:使用概念上;一般和个别关系上;运动和静止关系上;真理二重性上;人性与对社会发展态度上。  相似文献   

17.
春秋初期的礼法信义,到了后期以至战国时期不得不变为权谋谲诈,从容辞令的士人也不得不变为剧谈雄辩的辩士。时代需要智谋之徒运筹帷幄,善辩之士奔走游说。辩士身份、教养、文化水平的差异,形成了多姿多彩的论辩风格。雄辩、诡辩和二难推理是当时较为突出的论辩方法,其论辩风格对后世语言艺术产成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语〉批注》是《论语》注疏史上的一大奇观。"文革"中为了批林批孔的需要,在儒家的核心著作——《论语》头上开刀。以北京大学哲学系1970级工农兵学员名义,编写的《〈论语〉批注》,采用引原文、注释、今译、批判的方法,牵强附会,强词夺理。特定历史时期出版的这本奇书,本想通过批《论语》批孔达到批林甚至其它之目的,结果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19.
在战国诸侯争霸时期,孟子看到了争霸战争给百姓带来的痛苦,继续孔子以来的“仁政““王道“主张,并为此与各派进行辩论.他的辩论论证有力,说服力强,包含丰富的逻辑思想,但由于他的论辩主要是为他的政治、伦理主张服务的,加上儒家过分关注现实,缺乏对逻辑形式的思考,使他的论辩充满了狡辩和诡辩的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