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课内言阅读的考查,主要语段选自于课内言中的基本篇目,所取语段比较短小,一般在200-300字左右。考查内容主要包括: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也出现了一些言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课外言阅读在中考中也多以小语段的形式出现,或是独立的语段,或是与课内相关的语段。主要考查课内言知识的迁移,考点与课内言阅读基本相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综观2006年和2007年北京市等18个省市中考(课改区)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命题。总体情况是:分值在10-24分之间。分值比重在8.33%-16%之间;所选的内容为1-2篇(段),多数是一篇(段)来自课内,一篇(段)取于课外;题量在4-8题之间。4-5题的居多;主观题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命题主要特点是:考查重点由字词释义向整体理解鉴赏转变:注重学生自主独立阅读文言文能力的考查;选文出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比较阅读形式增多。  相似文献   

3.
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在当前的中考命题中,越来越受到各地命题专家的青睐。由于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立足课内.密切联系学生实际,考查学生初步理解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要解答好这类题目,既要加强对课内文言文的理解、把握及知识的积累,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思路.准确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须把握好“读、思、联、结”四个字。  相似文献   

4.
中考试题对课内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主要是从教材的基本篇目中选取语段,比较短小。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语音、断句、实词的理解、虚词的用法、重点语句的翻译、对选取语段内容的分析与概括及主要写法的把握等。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又出现了文言文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开放性试题。  相似文献   

5.
回眸2004中考     
2004年的中考已尘埃落定,综合来看,各省市的语试卷虽然在试卷结构、分值比例、考查内容等方面略有差异,但基本为“积累和运用”“阅读理解”“作”三大板块,减少了对死记硬背的内容的考查,增加了阅读理解和作的分值。阅读以课外学材料为主,注重考查学生对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在稳中求新、  相似文献   

6.
王振国 《学周刊C版》2011,(11):105-105
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改革.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即摒弃了以课内文段注音、词语的理解、句子的翻译为主的文言文考查方式.启用了对课外文言文语感能力和读懂原文大意.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因此.对课外文言文阅读的指导不容忽视。我们教师只有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从激发学生对古汉字的热情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文言文的习惯.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文言文课外阅读中,我采用了积、猜、读、论四步指导法。  相似文献   

7.
一、文言文命题特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大多采用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课内考查比重略大于课外,重在考查考生的文言文基本知识的积累以及独立阅读浅显文言语段的能力。试题的考查点一般集中在三个方面:重点词语的理解、重点语句的理解和基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学文科》2007,(4):29-41,46-47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英语卷中信息量最大、考查能力最多、比分最重的题型,既考查学生对所给文章的整体理解,也考查其对某一片断的理解。从2006年全国中考阅读理解题分析,所考查的题型、体裁及题材主要有: 1.根据短文内容或所给材料选择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9.
[考查内容] 现代文阅读是阅读的主体部分。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从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的考查,珍视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相似文献   

10.
《中学文科》2004,(9):27-48
新大纲明确规定“能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围绕新大纲,近两年来中考文言文阅读以考查理解文言词句为主,兼以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及欣赏能力。从取材看以课内篇目为主,近年有向课外发展的趋势。选取的课外材料主要是比较浅显的趣味性记叙文,还有部分哲理性短文。从考查的内容看更加注重能力考查。除对字词的考查外,更多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性考查,包括句意、段意、篇意以及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2000年中考改革《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应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写作不得设审题障碍,要淡化文体要求,鼓励学生写真情实感。有条件的地区可进行听、说能力的考查。”并对试卷的结构、题型的设置及难度的控制等做出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有关中考改革的意见指出,语文阅读要“以课外文字材料为主.注重学生对文章整体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今年的阅读试题较好地体现了上述精神。  相似文献   

13.
分析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地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可以看到这样一些共性的特点: 从材料选择上看,课外语段基本上取代了课内语段,表现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材料、关注社会热点的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表现浓郁地域文化的材料比例都呈现上升的趋势;从题型上看,客观题比例明显下降,主观性试题成为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题型;从考查点上看,《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内容成为试题的核心考查点,绝大多数试题注重对文章的整体理解,注重对语言的品味赏析,注重学生的欣赏感受,注重对作品的延伸拓展。在试题中,力求体现学习过程、力求考查方法和学习习惯、力求展现学生阅读个性的探索性试题成为最近一两年阅读考查的亮点。  相似文献   

14.
陈中征 《学语文》2010,(3):36-37
根据对近年来14个省级课改试验区中考语文试卷的分析.可以发现因“新课标”的颁行,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的选文和试题呈现出这样两大特征:一是选文一般出自教材外。二是命题注重对整体阅读和理解的考查,注重对学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以及创造性理解的考查,注重主观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5.
周忠安 《现代语文》2007,(2):115-116
2006年中考,语文学科加大了对文言文的考查力度,从分值上看,由以往的10分左右增加到14分;从结构上看,由过去的一篇课内文言文阅读发展到两篇有一定联系的课内文言文语段的比较阅读,再发展到一篇课内一篇课外语段的比较阅读,最终发展成今年的3条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课内文言文相关知识的考查和一篇纯课外的文言文语段的考查。  相似文献   

16.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17.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8.
阅读理解型试题是一类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多方面能力的综合型试题,因其内容丰富,构思新颖别致,成为近年来中考的热点题型之一.该题型的结构一般分为阅读材料和考查目标两部分;阅读材料可以选自与教材知识相关内容的,也可以完全选自课外的一些研究材料的;考查目标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阅读理解、自学、探索、创新等素质和能力.解题的策略是:理清阅读材料的脉络,归纳总结知识要点。构建相应的数学模型来完成解答.  相似文献   

19.
研究201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无论课内选文阅读题还是课外选文阅读题都出现了一些好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通过评点课文,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写作训练;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性评价,考查学生的整合思维与比较分析能力;品味赏析课文,引导学生形成新的体验和认识;探究阅读课外文言文,要求学生有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各地中考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型问题频频出现.这类问题,不仅要求考生会阅读理解字,还要求考生会阅读理解表格、算式、符号、几何图形和函数图象等.不仅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还考查学生抽象、迁移的能力.现举例说明其解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