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英语在我国是除母语之外的第二大语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生活、工作、交际中总会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英语。我国从小学教育阶段就开始了英语教育.这对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有重要意义。然而.很多英语教师在抱怨现在学生难教.要将这句话破译一下.实际上是以过去的办法教现在的孩子发生了困难.或者说现在的孩子不同于过去的孩子了.这说明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应该重新审视了,我对此。谈些个人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学生真是越来越难教了!"我们经常听到教师们这样抱怨.事实也确实如此.现在的学生成长的环境与我们那时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别.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没有以前孩子们普遍存在的那种责任感和上进心呢?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化是造成孩子们的变化的直接原因,一是成年人已经不再给孩子树立服从和顺从的榜样了,二是今天的孩子很少有机会培养责任感和上进心.  相似文献   

3.
现在的孩子绝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金贵,也比任何时候都在被大人们琢磨,琢磨孩子的一颦一笑;琢磨孩子的吃喝拉撒;琢磨孩子的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4.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5.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6.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7.
忧虑和烦恼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8.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9.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个体的潜能培养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却忽略了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而是一味地注重孩子们的数字化的学习成绩。美国老师雷夫·艾斯奎斯写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告诉我们教师和家长要注意开发孩子的卓越潜质,老师更应该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对待,而不是以老师的权威来抑制孩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关注教师心理危机——“心病”亟须医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静  温涛 《教书育人》2006,(4):13-14
教师,曾经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学生心灵的守护神。然而,在不知不觉当中,他们自己的精神和心灵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和问题,并且日益危及到教师自身以及他们所守护的孩子。一方面我们固然不必因此而过于大惊小怪,因为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切地感受到教师作为普通人在如此沉重的社会责任下面的艰难处境;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为此而忧心忡忡,因为我们同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联系和心灵作用的巨大意义。我们需要以前所未有的宽容和爱护来关注我们共同面临的教师心理危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我们都很关心孩子的成长与未来,但很少有人关心我们的孩子是不是幸福的。现在的教育围绕着应付考试而转,为了升学,学生们有做不完的作业,学习量很大;将考试成绩与学生的发展及成长联系在一块,又给孩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中小学生不堪重负。这给他们的身体、智力、情绪、人格、行为都带  相似文献   

13.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要学生主动地、自觉地去学习。所以,现在教师的"教"和过去不同,现在的"教"是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数学教学的过程,尤其是教学过程中提问这一环节。  相似文献   

14.
温风琴 《宁夏教育》2008,(12):20-20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育的意义是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损伤孩子,用博大深沉的师爱温暖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健康茁壮的发展、成长,教育才会取得成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自身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学校的合力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功不可没,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闪光的一面,持久的师爱是教育成功的良方。  相似文献   

15.
我们倡导教师终身学习,教师的职业比任何其他职业都更需要学习。学习既为了谋生,又为了教师自身精神的成长。谋生是学习的外在目的,在剧烈变化着的时代,不学习则可能被淘汰。精神成长是内在目的,在任何一个时代,精神成长都是知识分子的特定标志。教师正在从事着精神成果的传递工作,教师自身精神贫乏,那是不可思议的。我们要求学生学习,对学生说,学习是你的主要任务,要求得理直气壮,为促进学生学习,我们有计划地对学生制定了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并由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将学习成绩情况,作为衡量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教育中,美育已经成为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和途径。山东大学校长曾繁仁教授说:“我们从知识经济和信息科技革命的新视觉来重新审视美育,得出的结论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美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审美情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结合的学科,  相似文献   

17.
很多教师抱怨小学生不好教,淘气、调皮、不听话、学习成绩不好等等,一句话,就是对学习没有积极性。对教师的教不感兴趣。我觉得.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这样.还.△是孩子吗?这才是儿童童年成长的过程。因此。我们要转变角度.不再抱怨学生,而是适应学生,教师多从自己如何教入手.想想怎样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让他们爱上学习.喜欢学习。  相似文献   

18.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很多教师都无奈于唱独角戏,自己声情并茂。学生却无动于衷,这样的课堂只能是教师的天地,孩子永远都徘徊在课堂之外,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很多教师就埋怨:现在的孩子不爱学习;这些孩子真是“孺子不可教也”;孩子们一批不如一批;真是越来越笨了……面对这些埋怨,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思考:真的孩子们变笨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发现孩子们除了课堂上,其他时候真的是很聪明,很有能耐。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课堂上,课堂上我们教师想过没有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孩子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课堂上只顾一厢情愿地讲解再讲解,当然不能引起孩子的语文学习兴趣。我们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孩子、关注孩子,并去吸引孩子。  相似文献   

19.
萧于 《家教指南》2006,(8):12-15
记者:现在,为啥生活条件越好,孩子越难教? 王晓春:过去,每家的生活条件都不富裕,一家教几个孩子,好像都没有现在一家教一个孩子难。很多家长都问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管?我们小时候可没让父母费过这么大的劲儿。”的确,在生活困难的时候,人生必备的许多优秀品质,相对更容易自然而然地形成,因为,那时有一个非常好的教育情境——“孩子和家长共同谋生”。  相似文献   

20.
“记住你应该成为天才的理由,并把这段话当成名言——我们教孩子,二二得四,法国的首都是巴黎,我们什么时候教他们,你是一个奇迹,你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任何一个人与你一样,你具有成就任何事业的能力,我们都必须努力,让这个世界值得生活其中。”读完这句很有哲理的话,我心存疑惑:难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吗?他们真的都具有成就任何事业的能力吗?但是,有一点儿我也是坚信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只要他们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只要作为教师的我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明天这种子就会开花结果。杨宇宁是二(8)班乃至全校有名的特殊学生。记得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