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二战以后,日本的教科书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革,这是一种制度上的进步,但也留下了严重的缺陷。日本右翼势力正是利用了教科书制度上的种种漏洞对战后日本的和平历史教科书发起了多次攻击,引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历史教科书事件。  相似文献   

2.
战后 55年来 ,日本右翼势力公然篡改历史 ,否定战争 ,美化侵略 ,拒绝反省 ,一再为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翻案 ,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本文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剖析了战后日本顽固坚持错误的战争史观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德日两国政要对战争的认识,对青少年的历史教育及灭绝人性的屠杀三方面对比了两国对二战认罪态度的不同,并从战后对军国主义及纳粹势力的铲除,政治经济体制的特点、民族文化传统及对战争罪责的清算诸方面比较了两国对战争认识态度不同的复杂原因,以揭示日本右翼势力为侵略战争翻案的严重危险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发展可谓是猖狂之至,从否认侵略战争,到修改教科书再至不断的参拜靖国神社都显示出了右翼活动的绵延不断。战后,日本虽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右翼势力并未被彻底的禁绝,并且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势力的不断增长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恢复和发展。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理论日臻完善,活动范围日渐扩大,进一步向社会各界深入,并且鼓吹新民族主义,妄图使整个日本社会都右倾化。这种形势严重影响了世界的民主化进程,阻碍了日本同其他国家尤其是二战中深受其害的国家的正常交往,于日本社会以后的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相似文献   

5.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之史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推出 ,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日本右翼势力不仅推动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发动了极其残暴的侵略战争 ,战后 ,仍坚持“皇国史观” ,否认战争罪行 ,成为日本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 ,歪曲史实的根源。 2 0 0 1年 4月“教科书”案使日本右翼思潮达到高峰 ,这必将对日本下一代产生长久的恶劣影响 ,也为人们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复辟的警钟。  相似文献   

6.
日本右翼势力既是"台独"逆流的始作俑者,也是造成"台独"势力坐大和台湾问题久拖不决的主要外部因素之一,不容忽视。在日本右翼势力出于重新染指台湾需要和"台独"势力出于台湾"独立"欲求内外勾结的新形势下,我须制定正确的对日方针、研拟务实的对台方略和加快国家崛起步伐,以排除日本右翼势力对"台独"的支持和对两岸统一的阻挠。否则,台湾问题的解决将增添变数乃至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7.
战后在中国占有优势地位的外来势力是美国,美国对华的政策也就一直影响着中国政局的发展。作者试图从战后美苏的关系、美国政治等方面分析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日本美化侵略的教科书事件的出现,并非偶然,战后日本极右翼势力曾遭重创,冷战时期美国为了其全球战略需要,对其加以扶植。70-80年代,日本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皇国史观、军国主义、狭隘民族主义等极右思潮抬头。90年代,日本政党体制发生重大变动,保守势力一度受挫,不久重又上台。近年来,随着日本政党政治的重大转变。日本社会民主政治的影响力减弱,军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抬头,极右翼势力更加猖狂。日本教科书事件的出现看似偶然,但实侧北冰冻三尽,非一日之深。这一现象的出现溯因于日本根深蒂固的皇国史观、难以泯来的军国主义野心、时时涌动的偏狭的民族短主义情绪以及日本政党政治历货化加剧、日本经济与社会改革陷入困境等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社会政治、经济原因。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均不能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抬头和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掉以以轻心。  相似文献   

9.
日本右翼势力近来不断为日本侵略历史翻案,公然否认南京大屠杀的暴行,其气焰如此嚣张绝不是偶然的孤立的。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日本右翼势力翻案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右翼势力的演变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膨胀,在日本政治右倾化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考察战后右翼的演变以及他们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前日本政治的走向,同时对我们预测、分析右翼今后的动向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一直遭受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困扰,特别是高校集中于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一府县一大学政策促进了国立大学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此外,日本的国土政策也通过限制新校选址等手段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但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到来而收效不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计划加大了控制高教规模和限制高校立地的力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衰退和18岁人口减少,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的政策开始动摇。不能否认60余年来日本促进高校分布均衡化的努力和成效,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在根本上仍然未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12.
日本在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从1957年到1971年,日本在联合国中先后支持美国针对中国的“暂缓搁置”、“重要事项”、“逆重要事项”等决议案,企图阻止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中国代表权问题是日本对华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只要日本对华政策没有实质性的改变,其对中国代表权问题的政策也不会有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武装力量投降,从而使日本成为最后一个“无条件投降”的法西斯国家。但是通过日本投降的过程可以看到,由于美国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利用天皇为其利益服务,日本的投降最终是以军队投降为限定,保留天皇制,实施间接统治为前提的,采取了丢车保帅的策略,为战后天皇制的保留创造了条件,徒有“无条件投降”之形,属于事实上的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14.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从实现其血腥的殖民统治利益出发,曾在伪满洲国制定和采用适应不同时期要求之学校教育制度.通过对日伪先后所制定和施行的学制进行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东北沦陷时期殖民教育的本质,戳穿日本右翼势力宣扬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统治"有功"之滥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实际由美国单独占领。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大环境的变化,美国以其自身利益为核心对日经济政策也不断地发生变化,由最初的遏制逐渐转变为扶植,并最终演变为竞争。通过剖析美国对日经济政策的变化,以求对1945-1991年间的美日经济关系变化规律加以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邓峰 《历史教学问题》2020,(1):77-84,166
朝鲜半岛对日本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75年4月,在印度支那革命迅速发展之际,金日成率领朝鲜党政代表团访问中国。这引起了日本的高度关注。日本主要担心朝鲜和平统一半岛的政策若发生变化,势必对日本安全造成重大影响。而日本盟友美国亦十分重视关乎日本安全的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动。美国驻东京大使馆一方面评论日本对金日成访华的认知,另一方面密切关注日本探寻金日成访华的详情。而且,美国驻日使馆还从第三方外交机构收集有关金日成访华的信息。在获得大量信息的基础上,美国驻日使馆的评估为福特政府对朝鲜半岛形势的判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并为美国维持对朝鲜半岛政策现状提供了更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是国内高校实施自主招生政策下的一种有争议的改革尝试。本文从“推荐制”本身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出发,揭示其与现有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匹配性,并结合分析香港、美国、日本的“推荐制”情况,取长补短、理性权衡,对国内招生录取制度改革进行有益探索,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和实践对日本的近代化和现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其实用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外交思想也深刻影响了日本的外交政策。在新的时代和国际环境下,重新审视福泽谕吉的外交思想,有利于抑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霸权以经济力量为基础,以军事实力为支撑,以政治活动为表现形式,但霸权也有节制性和制约性。英国霸权和美国霸权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英国的霸权是以商业和对外贸易为目标,以大陆均势政策为手段,以军事力量为主导,以内部的体制改革和创新为保障的霸权模式。而美国霸权的建立,有其深刻的思想文化渊源也有其建立的历史机遇。美国在建立霸权的过程中,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政策,引领着世界新秩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美国为了更好地实现其国家利益,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制定了不同的对华政策。先后采取了“避免介入”、“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扶蒋反共”政策。“避免介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怂恿了日本的侵略行为;“援华制日”、“结盟抗日”政策增强了中国的抗战能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大大增强了国民党政府对美国的依赖;“扶蒋反共”政策为战后中国政治留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