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和培训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在世界上堪称一流,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企业与职业技术院校紧密配合,深入有效地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实践教学环节。从德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原因和模式进行论述,目的在于在发展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时候,能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为我国培养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根据“十五”期间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分析了甘肃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培养目标出发,着重分析了德国各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保障机制,并分析了其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影响高校教学评价的主体心理因素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心理因素,如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印象、价值判断和态度、相符行为在评价中的偏差进行了分析,并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对教学评价有影响的主体心理因素的调控。  相似文献   
5.
日本一直遭受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困扰,特别是高校集中于东京等大城市的现象非常突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主导的一府县一大学政策促进了国立大学的地方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局面。此外,日本的国土政策也通过限制新校选址等手段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但因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快速到来而收效不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高等教育计划加大了控制高教规模和限制高校立地的力度,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到20世纪90年代前后,随着经济衰退和18岁人口减少,促进高校向地方分散的政策开始动摇。不能否认60余年来日本促进高校分布均衡化的努力和成效,但高校分布不均衡的格局在根本上仍然未得到改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专业设置不合理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有助于学校动态地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其中指标体系的构建是重要基础。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出发,初步构建了一套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指标体系,提出合理预警机制指标体系的策略,即集合多方力量共同探讨,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全面;全面考察数据获取途径,保证指标体系的有效可行;动态跟踪监测及时调整,保证指标体系的灵活合理。  相似文献   
7.
杨燕  李海宗 《成人教育》2013,(12):47-49
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建立有利于高职院校动态地调整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升办学质量与效益,对落实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保证高职教育高效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合理构建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需要认真探索其理论基础,包括哲学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经济学领域的供求理论、管理学领域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教育学领域的教育评估理论。文章详细论述了各理论基础的具体涵义,并分析了各理论对高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建立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8.
系统论视野下的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在学制结构、招生入学、课程衔接等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也是实现中、高职衔接的障碍。文章从系统论视野考察中、高职衔接问题,给解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域,从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中、高职衔接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着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而产生、发展的,其课程设置也是为培养高技术人才服务的。国外发达国家的高职课程模式主要有以学校为主的课程、以企业为主的课程、产学结合的课程。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特征分析,高职课程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实践课程不断得到加强,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得到重视,课程设置中体现人本思想,课程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等。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职之间如何进行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我国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中高职培养目标衔接的必要性、现状、制定依据,并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然后提出了中高职培养目标有效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