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郑鑫 《成才之路》2011,(32):76-76
“调”在音乐中是指乐曲中的一列音,在采音体素中的具体位置。通常都是以首调唱名法中唱名“1”,来确定调的高低的,如C调是指音名C唱“1”,G调是指音名G唱“1”,它比C调高了一个纯五度等。  相似文献   

2.
所谓唱名法,就是采用若干个特定的音节作为音名来唱音的方法,它是人们学习和理解音乐,进行音乐活动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由于文化传统的不同,从古至今,在世界上曾出现过多种不同的唱名法.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五线谱在世界的普及,现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唱名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固定唱名法,一种是首调唱名法.……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院校招生、其他院校特长生考试或业余音乐考级等考试中,对视唱练耳都有严格的要求。它是用来检测考生的基本音乐潜能和学习音乐的基本素质标准,也是衡量考生音乐天赋和才能的必考科目之一。一、视唱练耳的概念视唱练耳,就是看着谱子演唱和耳朵训练,简称为“视唱练耳”。视唱有两种唱名法:首调唱名法和固定调唱名法。在实际教学中以固定唱名法为主,首调长鸣为辅。练耳有音高模唱、固定音名听唱,还有音程、和弦和旋律等。其训练方法各不相同,但都是由音高和节奏组成。二、唱好音准和节奏的教学方法视唱练耳课程是由视唱和练耳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张武 《广东教育》2003,(8):35-35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提出教唱歌是次要的,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真善美是首要的,强调不要把音乐课上成单纯的唱歌课。那么,怎样扭转长期以来把教唱歌、认乐谱作为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倾向呢?我觉得,加强对小学生的“三练”引导,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好办法。一是练耳。练耳主要是训练学生对音高、音准、和音的长短、强弱、渐强渐弱等音乐要素的感知,引导他们对乐句的走势、歌曲的情感等等的理解和分辨。在这个练耳阶段,要让学生多听,循序渐进地听。可以从听比较熟悉的歌曲的终止音开始,逐步过渡到听旋律音程中的冠音、根音,然后在这基础上听乐句中的某一个音、某一个小节,也可以用找音名、唱名等游戏或填写完成乐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们听的兴趣,巩固听的耐心,最后才听和声音程、和  相似文献   

5.
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却感到困难,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这是因为学生们用“唱名”来表示音高的这种观念始终没有培养起来.即缺乏使用“唱名”来唱曲调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问:什么是“音列”、“音名”、“音级”?答:我们上期讲了什么是乐音体系。那么,乐音体系中的各音,按照上行或下行次序排列起来,就是“音列”。在风琴、钢琴等键盘乐器的键盘上,可以明显地看出乐音体系中所使用的音和音列。什么是音名呢?这就是代表固定音高的七个拉丁字母:C、D、E、F、G、A、B。音名在五线谱上和某些乐器(如钢琴、手风琴、木琴等)  相似文献   

7.
在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多种唱名法 ,但就读谱原则来说主要是首调和固定唱名法两种。首调唱名法与调式音级关系一致 ,使用时调式感强 ,但用于段落内转调性模糊的乐曲有一定的困难。固定唱名法与音名关系固定 ,能适应复杂的变化音和转调 ,但在首调观念强的条件下往往不易牢固掌握。因此在选择唱名法的问题上向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不仅国内看法不一致 ,世界各国也不统一。作为以培养中学音乐师资为主要目标的师范院校音乐系科 ,在视唱中适宜采用唱名法是值得探讨的。由于历史原因 ,几十年来简谱在我国音乐文化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8.
张超 《河南教育》2009,(7):21-21
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诸多困扰师生的问题,其中就有“唱名法”问题。当今世界最为常用的唱名法不外乎“固定唱名法”和“首调唱名法”两种.现在就简单探讨一下这两种唱名法。  相似文献   

9.
今天使用的唱名是“意大利唱名”.最早是意大利人克雷兹于1035年前后发明的。唱名法的确立使音乐语言具有可读性。到18世纪,五线谱记谱法逐步完善.唱名与五线谱完美结合以后.唱名使每个五线谱上的音符有了固定的音高概念。即按照声学的依据.使每个唱名有了特定的震动频率,这种唱名法称为固定唱名法。固定唱名法传人我国,最早文字记载见1713年的《律吕正义》续编。  相似文献   

10.
你知道吗     
“工尺谱”是我国一种以文字为主的传统记谱方法。它所使用的谱字是由原来由民间吹管乐器的音位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成的。常见的“工尺谱”是用“上、尺、工、凡、六、五、一”等七个谱字来表示七个基本音级(相当于简谱中的“1、2、3、4、5、6、7”),因为谱字中含有“工尺”(同时也为唱名)二字而得名。在实际应用中,这七个谱字还可以在书写上加以变化,以表示更高,或更  相似文献   

11.
音的名称,即音名,基本上有七个,就是:C DE F G A B。其它各音的名称,都是由这七个基本名称变化而来的。 由于音名比较抽象,学生大都识别不清,为此,我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游戏“七个音名画脸谱”,使音名的教学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前教师作好两个准备: 1、在小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脸谱。如下图  相似文献   

12.
我曾有一位学生,刚学琴时约6岁光景。她妈妈说孩子耳朵很灵,我就试着给孩子听听音。她不需要给标准音,就能准确地说出我弹的自然音及变化音;同时弹出几个音(不一定是和弦)也都能一一报出,即使音再多,也难不倒她,并且几乎是不假思索。让人啧啧称奇。这就是典型的绝对音高感现象,俗称“固定耳朵”。有这种绝对音高感的人极少,他们不需要乐器的帮助,就能说出任何一个乐音的音名和固定唱名。反之,亦不需要听就能把任何一个指定的音名和音高唱出来,包括变化音。而大多数人,都只具有相对音高感,即必须依赖有固定音高的乐器或音叉给一个音高,才能在…  相似文献   

13.
从事钢琴基础教育工作十几年来,逐渐认识到“固定唱名读音”在钢琴教学中是一个绝不容轻视的重要环节,它是学习音乐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唱名读音”是提高音高辨别能力的有效手段众所周知,学习音乐必须具备良好的听觉能力。听觉能力包含对音高的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字"7"和"11"的加减运算来分别记忆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的唱名记谱规律,这是在多年教学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客观的本质的规律。只要在高音谱号上的唱名牢记的基础上,"向上"点数到三(中间只隔一个音),即为低音谱号的唱名,使看低音谱号的唱名"最难的"识记变得更简单准确,同时也符合"11"的加减运算唱名记谱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个刚开始学琴的小朋友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认识五线谱,只有熟练准确地识别五线谱上各个位置的音的音名、唱名,才能很快的在钢琴上进行正确的练习。 我们在给这个年龄段的初学者授课或辅导时,往往会告诉他高音谱号的下加一线是  相似文献   

16.
小音名找家     
目的:巩固幼儿对七个音名的认识,训练动作的敏捷性。准备:幼儿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圆圈,或坐在小椅子上围成圆圈。中间空地上画七个圆圈.标有C、D、E、F、G、A、B七个音名,请七位小朋友扮演小音名,戴上标有音名的头饰,站在中间。玩法:教师先点一名幼儿为提问者。前奏后,圈上的小朋友边唱歌边拍手,“小音名”边唱歌边做动作(见动作提示),提问者问到哪个音名时,就由那个音名回答。歌曲唱完后,教师将曲尾的音乐反复弹奏,音乐一停,“小音名”就去找自己的家,即找到标有相同音名的圆圈。如谁找错了,就与圈上的小朋友交换角色。如全找对了,则游戏重新开始,两遍后更换角色。  相似文献   

17.
(七)降号调现在我们将C大调音阶的后半部分删去,把它的前半部分当作新的大调音阶(即F大调音阶)的后半部分: 问题是新调音阶的前半部分,唱名与音名的半音全音关系不投: 因此需要把B音调整为降B音(记作bB): 所以我们在弹奏F大调音阶时会遇到一个黑键,它就是bB(在F大调中是“4”音)。  相似文献   

18.
“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它和一切自然数都称为“整数”,在记数时,如果某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用1、2、3、4、5、6、7、8、9、0十个数字,可以把一切的整数写出来。由于“0”有了“表示没有”和“表示数位”这两个意义,因此在数的读写和运算中常会使儿童混淆不清。现就个人在教学中的粗浅体会,提出来和大家研究。  相似文献   

19.
曾在本刊90.7上读到宗宝会同志撰写的《固定唱名法在中、小学应大力提倡》一文,拜读之余考虑再三。“提倡”我表示赞同。一来目前多采用简谱;二来即是教五线谱也多以首调唱名法进行。两种唱名法的异同和各自的规律性,对许多中、小学生来说还是陌生的,有的也引起了音高思维的混乱,对那些喜欢器乐特别是喜欢小提琴一类弦乐器的学生们,头脑中形成鲜明的或固定唱名法,或首调唱名法、或“以固验首”、  相似文献   

20.
宫商角徵羽既不是诸如 C、D、E 之类的音名,也不是诸如 do、re、mi 之类的唱名,而却大体可类比于主音、属音、导音等称谓,是我国音阶的阶名。其中“角”唸 jué,不唸 jiǎo,“徵”唸 zhǐ,不唸 zhēng,且不能简化为“征”字。我国五声音阶只有五个音,可记为简谱的12356,依次相当于宫商角徵羽。但由于记谱常比较灵活,可采用多种记法,故上述对应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现以颂歌《东方红》前四小节为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