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我们教学应尽量让幼儿把学习英语活动作为一种游戏,让幼儿以动作、表情和语言等形式参与活动,使他们在动身体、动手、动口的活动中感受英语、运用英语,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胡璐  章明 《江西教育》2005,(14):34-3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2~83页. 设计意图:教材包括了五个活动:数字迷宫、对口令、送信游戏、起立游戏和投掷游戏.在教学中,将这些活动进行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创设出合理的情境,以一条清晰的主线带领学生在游戏中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增强阅读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阅读教学中应该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清晰地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阅读教学应努力让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广阔空间,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个性化阅读是必要的。下面就如何打造个性化阅读课堂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新课标中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的一个要求。它强调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一要求的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阅读教学区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体验,享受阅读的乐趣.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在这里,笔者就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的建议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显然,这段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的,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要走个性化阅读之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探索能带给我们很多的惊喜,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教语文、学语文的乐趣.那么,如何让阅读教学的原野开满个性化的花朵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飞扬。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教师要通过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阅读教学总体上存在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的现象,教学中常常以教师的理性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忽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为改变这种状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谓“感悟”是有所感触而领悟的意思,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语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活动。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感情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积累优美语言,享受审美乐趣。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尽可能用生动的、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动脑、动手、动眼、动口,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在阅读教学中只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和运用。书让学生读,看法让学生讲,难点让学生议,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让学生把学习语文当成一种乐趣,在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开启阅读之门的钥匙,就一定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也就是说我们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有这样的阐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就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作为立足点,让学生的情感体验成为阅读教学不竭的源泉。  相似文献   

16.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很显然,这段阅读教学建议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语文阅读教学走个性化阅读教学改革之路。如何有效地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王仕友 《时代教育》2007,(6Z):82-82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的语文能力,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但是,在语文教和学的实践中,存在着忽视甚至弱化阅读教学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语文标准强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以情感体验为中心,注重运用多种阅读方式,积极发展学生的个性,对其精神世界进行丰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在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并获得新知,唯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感受到快乐,才可以积极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以此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教学理念《语文课程标准》赋予语文阅读教学诸多目标任务,如:"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实现这些目标任务,靠的是一整套小语教材的教化,而非一册教材、一篇课文。如果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眉毛胡子一把抓,各种项目一齐上,面面俱到的结果,常常是面面不到。必须突出重点,优化阅读教学过程,努力让我们的学生在时间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根据这一建议,教师应当在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让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