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许玮 《传媒》2005,(5):11-14
4月25日,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国内首家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在这里挂牌成立.与两年前"中国报刊发行量认证机构呼之欲出"的汹涌声浪相比,这条消息并没引起业界的多大反响.长时间急切的期待,反而使"到来"显得有些平淡,现在大家更关心的恐怕已转向如何认证、何时认证这样的具体问题上了."国新"的成立,宣告了我国报刊发行量无认证时代的终结.对每一家报刊来说,你欢迎也罢,不欢迎也罢,发行量认证已进入倒计时.  相似文献   

2.
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出版业健康、繁荣地发展,规范我国出版物市场的发行量认证工作,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党组讨论通过,并经民政部批准登记,国内首家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于4月25日在京挂牌成立,我国报刊发行量数据不实、无据可查的状况将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3.
建立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刊发行量认证制度,是在广告主、广告公司和报刊出版单位之间建立起来的一种三方都认可的衡量制度.所谓的报刊发行量认证,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手段对报刊出版单位声称的发行量进行稽核,确保以真实可信的报刊发行数字向相关的目标群体和社会公众公布.  相似文献   

4.
王亮 《编辑之友》2010,(8):61-64
我国报刊的发行量不公开、不透明,发行数字掺水、虚报,报刊的真实发行量成为商业秘密,甚至一些报社规定不得向外透漏发行量,违者轻则处罚、重则开除.报刊虚报发行量,不仅伤害了读者、广告商的权益,也使得重视公信力的报刊业面临公信力下滑的严峻局面,而且还会损害报刊产业的整体利益. 有鉴于此,我国在2005年4月25日成立了国内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统计和认证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但接受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认证的报刊数量并不多.  相似文献   

5.
随着媒体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透明"竞争成了媒介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分,其中规范发行量是报刊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对每个报社来说,报刊的发行量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部分报刊的成本高于其售卖价格,而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广告,但是对广告客户  相似文献   

6.
《传媒》2005,(7):62-63
目前,我国报刊发行数据普遍缺乏第三方认证,直接导致虚报发行量盛行,混乱的发行数据实质性损害了广大广告主和强势发行报刊的利益.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报刊发行量第三方认证之门,代表了中国报刊市场规范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随着媒体进入市场化发展阶段,"透明"竞争成了媒介企业必不可少的一个成分,其中规范发行量是报刊健康发展的最基本要求。对每个报社来说,报刊的发行量十分重要。虽然目前大部分报刊的成本高于其售卖价格,而大部分的收入来自于广告,但是对广告客户来说,报刊的发行量还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国内酝酿5年之久的出版物发行量核查制度终于有了结果。4月25日,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为“国新中心”)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不管是有意识的招摇撞骗还是无意识的随口而出,虚报发行量在国内司空见惯是个不争的事实,传媒业这个传播信息、追求真相的媒介本身却是可信度极差。这一现实有望随国新中心的成立而逐步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媒体发行数据核查认证机构。但在我国,报刊、图书、音像等出版物的发行量大多依靠出版单位自报。今年4月,经新闻出版总署和民政部批准、登记,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正式成立,成为国家指定的对出版物发行数据进行核查、认证和信息发布机构。一直缺位的出版物发行量核查认证体系在我国启动。  相似文献   

10.
扩大期刊发行量促销策略刍议胡祥明【哈尔滨】近年来,报刊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的局面。“报刊大战”一年胜似一年,大有无限期鏖战下去的趋势。各刊社既有得势后的喜悦,又有未达项期效果的忧思。成功者与未成功者,都把原因单纯归结到报刊发行的“宣传效应”上...  相似文献   

11.
看客 《青年记者》2005,(4):54-54
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我国的报刊读,长期以来,深受报刊发行量数据不实的困扰,今天甲报说它的发行量第一,明天乙报又说它的发行量最大,读如入五里云中,弄不清谁是谁非,广告主更是苦于没有确切的数据信息,为广告投入的漫无目的而困惑。  相似文献   

12.
报刊发行量也要打假毕明在全国上下一片打假声中,新闻界对假新闻、“有偿新闻”也开展了声讨和清理,但有一个假却被忽视了,那就是报刊发行量上的造假和虚报现象。笔者曾参加过几次报界的会议。有一次和一位老总住一客房,见面后聊起了报纸的发行,这位老总介绍说,眼下...  相似文献   

13.
刘再兴 《传媒》2005,(8):48-48
国内酝酿5年之久的出版物发行量核查制度终于有了结果.4月25日,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以下简称为"国新中心")正式在北京挂牌成立.传媒业这个传播信息、追求真相的社会公器本身却是发行量诚信度大打折扣的行业,这一现实有望随国新中心的成立而逐步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14.
对出版物发行数据进行稽核,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全世界至今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印刷媒体发行稽核机构。①现在国外通行的报刊发行量稽核机构主要有发行量稽核局(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以下简称ABC)和国际媒体认证公司(Business of Performing Audit,以下简称BPA)两家,它们均起源于美国。本文分别介绍这两家机构的历史和现状,并以前者为主,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规定:广告发布者向广告主、广告经营者提供的媒介覆盖率、收视率、发行量等资料应该真实。但是,隐瞒和夸大报刊真实发行量的现象在相当一部分报社、杂志社严重存在。这种虚报发行量的做法实在不妥。一、报刊发行量与广告的关系发行量指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出版业又一个历史性的一刻2005年4月25日下午,我国国内惟一从事出版物发行量调查和认证的机构——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也意味着我国报刊发行量核查工作正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副署长石峰、世界各国新闻界、出版界、出版物发行数据认证机构的50多位代表以及来自国内新闻出版业、广告业、企业界的200多位代表见证了中国出版业这一历史性的一刻。对出版物发行数据进行认证,在国外已有近百年历史。世界上第一个出版物发行数据认证机构(ABC)1916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全世界已有170多个…  相似文献   

17.
李超 《传媒观察》2004,(10):9-12
众所周知,在报刊业的经营过程中,受众、广告和发行是报刊竞争的三大核心内容。一份报纸内容办的出色,拥有足够多的受众,客观上才能保持一个比较可观的报纸发行量。而广告主选择媒体投放广告的重要依据,对于报刊来说,其主要参考因素就在于报刊的发行量。报刊发行量的多寡,又客观上影响报刊到达受众的数量。报刊竞争力的三大核心之间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制约过程。(附图)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0日,中国出版物发行量核查启动仪式在京举行,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石宗源向《车友报》颁发中国第一份出版物发行量数据核查报告证书。这标志着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前期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中国出版物发行量核查事业正式启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理事长石峰,副署长邬书林,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中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组长王立英等出席启动仪式。国际期刊联盟、国际出版物发行数据核查联合会发来贺信。国新出版物发行数据调查中心是经民政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我…  相似文献   

19.
一张报纸、一份杂志,销数的多少、发行量的大小,往往反映出该报刊的影响力的大小、读者认同率的高低、知名度的高低,从而直接影响广告。因此,广告主、广告客户往往把发行量作为选择广告媒介最重要的依据和参数之一,报纸、杂志也往往把发行量作为制定广告版面价位的最重要的依据。现在,我国各报刊间的竞争已到白热化的程度,说到底是发行量的竞争。发行量竞争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争取广告客户。 有鉴于此,我们强调对“发行量”应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全面、正确的理解。同时,必须对报纸、杂志的发行量,实行严格的稽核,将报刊业一直视为商业秘密的发行量“曝光”,将真实的发行量公诸于世,以切实保障广告客户的利益。在这方面,已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如世界著名的“A、B、C”组织,其宗旨就是保  相似文献   

20.
王欣 《现代传播》2004,(6):129-131
一、我国报刊市场发行量统计现状1 我国报刊市场发行量的统计现状国内的报刊发行市场结构可分为产品、通路及用户三部分。其中 ,通路分为订阅通路及批零通路。按照发行主体分可以分为委托发行和自办发行两大类 ,而委托发行又分为邮发和二渠道发行两种。按照发行的方式来分 ,则可以分为订阅、零售、赠阅和直邮等方式。过去我国的报刊发行绝大多数都是依靠邮局发行 ,邮局的发行费率很高 ,扣率达到 30 % - 4 0 %左右。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邮发的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 ,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一些民营的发行公司等陆续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