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肖学堂 《师道》2012,(6):61-61
敬爱的《师道》杂志编辑:你们好!我第一次接触《师道》是在县城的一个同学家。那天,同学乔迁,新房之内,人头攒动。抽烟的,喝茶的,玩牌的,我很不适应——得找个清静的地方独自猫着。一转身我悄悄钻进了朋友的书房,关上了房门。朋友也是读书人爱书人,书架上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摆在桌上的是一本杂志,我顺手翻了一下,是《师道》情智版第五期。  相似文献   

2.
周正旺 《师道》2013,(7):116-116
从我担任教育杂志编辑以来.有几分教育刊物是我一直比较关注的,其中《师道》是尤其让我喜爱的杂志。  相似文献   

3.
种子的力量     
李宁 《师道》2013,(6):63-63
开始教育写作,源于《师道》的引领。人的一生中,最难忘的往往是每个"第一次"。2009年暑假,当我在博客里收到编辑的短消息,准备将《网海研修,我们修什么?》这篇文章发表在《师道》时,还有些发懵。那种不是主动投稿而是被  相似文献   

4.
严立峰 《师道》2000,(1):77-77
多年来,每当课余时间,摆在我面前的常是一本由广东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与省教育工会主办的《师道》杂志。因为《师道》是我的良师益友,已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阅读《师道》,如沐浴春风雨露,滋润心田,催我奋进,引导我步入教坛的神圣殿堂。  相似文献   

5.
蓝可 《师道》2013,(3):62-62
我是一个80后的教师,也是《师道》的忠实读者。我的从教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8年,但我仍清楚记得初为人师时的不知所措,记得教上五六年后的失去方向,在这些困惑的阶段,幸好有《师道》给我带来光亮,导我前行。当时我从师范院校毕业,顺利应聘到一所小学当老师。像大部分新老师一样,我的心情可说是"五味杂陈",雀跃的是我是天生喜欢孩子的人,我乐意去当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招聘启事     
《师道》2016,(4):40
因事业发展需要,广东教育杂志社《广东教育》(高中)杂志招聘语文科编辑1-2名(可以是兼职),《师道》(情智)杂志招聘全职编辑1-2名。广东教育杂志社是广东省教育厅主管的教育宣传机构。杂志社旗下的《广东教育》(高中)杂志是"高中求学的高参,高考决胜的高手"。她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相似文献   

7.
冷满红 《师道》2012,(Z1):117
与《师道》情智版相识,缘自我写的一则随笔。因为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我有些兴奋地将其记录下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之中。随后的月余,竟然在情智版上发现了我的拙作。不禁唏嘘,为这样的编辑,为拥有这样的杂志而感叹。  相似文献   

8.
叶丽嫦 《师道》2005,(12):63-63
《师道》是我读师范时十分爱看的一本杂志,我从她的身上吸取了很多有用的知识。今年学校应刘博士的推荐,给我们每人订了一份《师道》,我心中暗暗叫好。  相似文献   

9.
郭霞 《师道》2003,(11)
我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师道》的。那天在总务处领墨水,发现窗台上放着几本杂志,其中一本就是你———《师道》。因为分管杂志的老师不在,我只好随手翻了一下,把杂志放回了原处。过了几天,同办公室的一位老师就把这本杂志带了回来,我捧了起来,就再也没把自己的目光移开。下班后,我马上赶到邮局为自己订了一份杂志。从前接触到的教学杂志专业性都很强,除了教材参考还是教材参考,时间久了翻起以前的旧杂志,竟觉得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同《师道》封面上的那句话:“一本承载为师者智慧和情感的读物。”随手翻起一本《师道》,…  相似文献   

10.
孙晓淼老师退休前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资产与仪器设备管理处工作,一直从事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工作并关注着我刊的发展,曾为杂志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2011年3月退休后的孙老师成为了我刊高教版的一名编辑。孙老师既是杂志的"老熟人",又是杂志编辑部的"新朋友",他见证了杂志"从无到有"的发展,也经历了从"关注者"到"操作者"的身份转变,这一切都让彼此间的故事变得更加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11.
杜怀超 《师道》2004,(2):62-62
认识《师道》,真是个缘分。2002年报刊订阅之际,学校领导偶然把《师道》订了。学校100多种教育杂志里,刚来的《师道》,就像一位青春的少女,掩着娇羞的面庞,静静地等待人来欣赏。打量她的面容,素雅的封面,充满活力的图案,蕴涵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像一杯佳酿。  相似文献   

12.
康絮 《师道》2003,(1):64
认识《师道》已有一年了。去年年底,《班主任之友》编辑部寄来了两本样刊,在刊后的广告专页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师道》的名字,潜意识里也随之有了某种情感的期望,并深信在这严肃的刊名背后一定蕴含了那种沧桑而睿智的永恒。在此前我并不知有《师道》这样一本杂志,应该说,一开始是“师道”二字激发了我对《师道》的兴趣。再细阅所设栏目,眼前顿时一亮,在惊异于教育期刊还可以这样独树一帜之余,更觉得仿佛是不期巧遇了一位神交已久而又未曾谋面的知音。我是个渴望交流与表达的人,教学之余好写点小文章,或记叙生活经历,或阐释人生…  相似文献   

13.
袁卫星 《师道》2004,(12):43-44
《师道》杂志约我为《朱永新教育集》写一篇书评,我应承下来,才发现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倒不是厚厚10大卷,总计300多万字的《集》需要我用时间,甚或用心去阅读——在《集》出版前我就有幸阅读了其中的大部分字——而是近来我越来越发现,所谓读书易而得道难,要由追随之心转为自见之地,借阅读以形成,  相似文献   

14.
冷满红 《师道》2012,(7):117-117
与《师道》情智版相识,缘自我写的一则随笔。因为课堂上的一些发现,我有些兴奋地将其记录下来,发在自己的博客之中。随后的月余,竟然在情智版上发现了我的拙作。不禁唏嘘,为这样的编辑,为拥有这样的杂志而感叹。  相似文献   

15.
从前慢 工作后的第3年,我向《幼儿教育》杂志投稿,很快便收到了"用稿通知书",那是一个见字如面的时代,手写体的书法传递着人情的温度.当文章被刊登时,虽然被修改为"豆腐干",但细读起来,字字珠玑,玲珑可爱,所以我的心里一直留着温暖与感谢:编辑是未见面的老师.  相似文献   

16.
李淑秋 《下一代》2013,(3):48-48
《下一代》杂志编辑部: 今天情不自禁地给责编辑部写封信,来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个偶然的机会,一年前我看到了《下一代》2011年第4期。其中园丁手记中的《父母对孩子要学会“留白”》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教师博览》苏州笔会后,美丽的向晴编辑写了一组动人的记录文字,称我为《教师博览》"元老级人物",说我与《教师博览》是"彼此成就了对方"。这真是说到了点子上,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与《教师博览》相遇,是缘。那是十余年前,《教师博览》创刊步入第十个年头。同样是一个笔会,在南昌,我是作为一个外省代表"特邀"参加。那回,我第一次登上滕王阁,也第一次走进白鹿洞书院。那次笔会的场景,特别是与编辑万军兄戏剧性接头的情景,凝结在一篇小文《平凡的〈博览〉,普通的教师》(刊于《教师博览》2003年7期)中。记忆犹新,重读,  相似文献   

18.
卢钟鹤 《师道》2000,(1):I001-I001
值此《师道》杂志抒刊10周年之际,首先让我对广东省这一个以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加强学校管理为己任的刊物致以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9.
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长春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不是一本刻意写成的书,它是干国祥这十几年教育思索与教育行走历程的梳理与提纯。对干国祥的“了解”是从《教师之友》、《师道》与《教师博览》等杂志开始的,当时就觉得他对教育的见解很有些与众不同。后来在网上读了他的《斑羚飞渡》课堂实录,又觉得他是个很有个性很有深度的语文教师。于是好窥人“隐私”的我便很  相似文献   

20.
几点 《师道》2000,(1):5-6
抚摸着案头上这10本《师道》杂志合订本,我们的都有说不尽的感慨。1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在《师道》杂志这10年中,我们说,她是奋斗的10年,是在万众支持中成长的10年,而今又是在不断地延续着她那具有强大活力的新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