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代产生了大量的边塞诗创作,尤以盛唐为最。其原因之一是《诗经》到初唐边塞诗积累的结果。但唐边塞诗的直接先驱,应是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之作。唐诗人多精通乐府,擅长以乐府形式写边塞题材。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边塞诗,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对唐边塞诗都有直接的巨大的影响。从诗歌的内容上,结合一定的历史背景,探究二者的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2.
以杨维桢为代表的元末铁崖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规模最大、诗人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一个乐府诗派。由杨维桢与李孝光于元泰定帝泰定五年所倡导的"古乐府运动",前后持续达30年之久,是乐府诗史上继中唐"新乐府运动"之后的又一次更大规模的乐府诗革新运动。这场以"宗唐复古"为标帜的"古乐府运动",不仅使元末乐府诗的创作,成为了乐府诗史上的一座无与伦比的高标,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古乐府"视野,更新了人们的"古乐府"观念,加深与加强了人们对于新的文学思潮下的"古乐府"的认识。并对明代初、中期刘基、高启、李东阳等人的乐府诗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李益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大历贞元时期,他写了不少很有社会影响的乐府诗,在唐代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李益诗歌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界大都从边塞诗这一题材入手,而对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乐府诗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文章就李益的乐府诗创作展开论述,首先对李益乐府诗加以整理分类,继而对题材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估李益乐府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沈约创作的乐府诗中部分曲题来源于汉魏乐府古题,这些作品对汉魏晋乐府创作的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发展变革的一面。继承的方面在于其题材与主题多不出汉魏乐府古题,篇章结构沿袭前人同题或同类题材的乐府诗作,并融会了汉魏乐府中的多种表现手法;在继承的基础上,诗的题材、叙述方式和抒情表达均有发展。  相似文献   

5.
乐府诗辑录了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保留了大量的宫廷乐章和优秀的民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佛教词汇,反映了佛教在中国的巨大影响和社会价值。在乐府诗中,佛教词汇在乐府中的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名词数量居多。此外,这些词汇多运用譬喻说明道理,使得佛理更为深刻。  相似文献   

6.
鲍照乐府诗在继承汉魏乐府的基础上多有创新.其乐府在边塞、政治及咏怀等题材内容上多有开拓;形式上则表现为沿用乐府古题与自创新题,采用五、七、杂言,并在音韵章法方面有创新开拓;其乐府诗继承汉魏风骨,且受尚情时风浸染,呈现出一种古风与新俗杂糅的俊逸风格.  相似文献   

7.
孟郊是中唐诗坛中"有古乐府气象"的重要乐府诗人。其旧题乐府诗复与变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题、体式及艺术等方面追拟六朝乐府;二是一些古题尚存而古辞已佚的乐府诗,往往据题写意,力求恢复古乐府的风貌;三是借古题以发新意,且在兴寄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寄托身世之慨。  相似文献   

8.
张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他的乐府诗,写得比较出色,与王建齐名,时称“张王乐府”。《全唐诗》收其诗五卷,乐府诗即有八十多首。这些作品,时代气息十分强烈,在中唐的诗坛占有较重要的位置。张籍大约生于七五八年,卒于八三○年。他比白居易长四、五岁。白居易的新乐府,大都作于元和四年,在张籍已创作了大量的乐府诗之后。张籍上承杜甫的爱国爱人民的现实主义的传统,下影响白居  相似文献   

9.
孟郊是中唐诗坛中“有古乐府气象”的重要乐府诗人。其旧题乐府诗复与变的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主题、体式及艺术等方面追拟六朝乐府;二是一些古题尚存而古辞已佚的乐府诗,往往据题写意,力求恢复古乐府的风貌;三是借古题以发新意,且在兴寄方面进行改造和创新,寄托身世之慨。  相似文献   

10.
孟郊是唐代诗人中的乐府大家,这既可从他的乐府诗数量、乐府诗占其作品总数的比例及其关心新题乐府创作的程度等方面得到验证;亦可从其乐府佳篇名句对后世的影响、对乐府传统体式的革新、对陈旧乐府题材的补充、大量增加乐府诗中的议论、乐府手法对其他诗体的渗透和促使本人诗歌风格多样化等成就中看出.  相似文献   

11.
隋炀帝是隋朝的重要诗人之一,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开放的文学思想为隋代诗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推动了南北文学的融合。他的乐府诗作也很具有影响力,抛开他后来过分地追求俗艳、绮靡的一面,他的乐府诗在风格、题材及音乐等方面均有着很大的突破。同时他还注重乐府诗歌创作的艺术技巧,使乐府诗作的感情更加饱满、境界更加深远,为后来唐乐府创作高峰的到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文体概说】“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构,它的职责是收集、采撷文人诗和民间歌谣,并配上乐曲。后来,由乐府收集、编制的诗也被称为乐府。乐府后来发展成了一种专门的诗体,即乐府体。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直接和巨大的影响。汉乐府诗许多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民间歌谣,在内容上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具有…  相似文献   

13.
元代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大一统国度,少数民族诗人为元代乐府诗的繁荣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诗人,有雍古族诗人马祖常、答失蛮后裔萨都剌、维吾尔族诗人贯云石、突厥诗人迺贤等。他们参与创作的事实,不仅反映的是少数民族诗人在元代乐府诗创作中的异军突起,更是构成了乐府诗史上一个闪光的亮点。而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民间疾苦为主,形式上以歌行类乐府为主的创作格局,又形成了元代少数民族诗人乐府诗的最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太康之英"陆机,是继三曹之后大力创作乐府诗歌的重要作者。他的乐府诗积极接受汉魏乐府的影响,几乎全部运用古题,并在题材、内容、主题、风格上极力模拟前人作品。在模拟的同时,陆机也力求创新。他的诗语言丰富,辞藻华丽典雅,对仗工整,叙事性减弱而抒情性增强,使乐府诗进一步走向了文人化的道路,深远地影响了后代诗人,并对汉魏乐府成为经典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罗祖文博士后(以下简称“罗”):乐府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郭茂倩首次将北宋以前的乐府诗进行了搜集整理。并编成了百卷本的《乐府诗集》,使之蔚为大观。因此,学术界大都认为,研究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实际上就是对北宋以前乐府诗的研究,您对《乐府诗集》有何评价?当前学术界对乐府诗的研究又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相似文献   

16.
鲍照的乐府诗在上承汉魏风骨,下开唐代狂放诗风的进程中,以其鲜明独特、豪迈遒劲的风貌,构成了我国乐府诗史中一段华美的乐章。题材内容的丰富性,风格神韵的独特性,影响广泛的长久性是形成鲍照乐府诗歌神韵之风,俊逸之气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于“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外,又不乏儿女情长的艳情之作。这类艳情乐府诗题材艳冶,词句雕琢,其形成既受民间文化的影响,又与他的仕宦生涯有密切关系。鲍照具有强烈的功名进取之心,而一介文学侍从的特殊身份又使其艳情乐府诗歌蕴含了异常复杂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8.
曹钰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1):70-72,90
唐代文人在接受汉乐府的方式上表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借题仿作,二是借古辞、古事仿作,三是继承汉乐府的精神而创造出的新题乐府.这些诗作也从不同方面反映出了唐代文人在接受汉乐府时所表现出的鲜明的时代特色、兴趣倾向和审美标准等特点,从而构成了唐代乐府诗自身的特色,使唐乐府诗达到了一个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乐府诗在三曹诗歌中占半数以上。三曹乐府诗突破了乐府旧题的限制,旧瓶装新酒,古调写时事,有继承,更有创新。囿于生活经历、情怀与气韵的不同,三曹虽有一些选用同一辞调的乐府诗,内容风格却迥然不同;即使是都写游仙题材,亦各具风采。  相似文献   

20.
南朝诗人鲍照以其突出的乐府诗创作成就在“元嘉三大家”中独树一帜。他的乐府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其中挽歌、游仙类乐府诗蕴涵着独特的美学特征,是诗人强烈的个体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