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幼儿也是整个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长中的小公民,他们道德素质的发展状况,是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针对当前幼儿存在的问题及情感教育的缺失,开展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培养活动,探索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良好情感形成的心理机制,让幼儿从小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健康快乐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西亚 《文教资料》2009,(25):137-138
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大意义,它的建立需要教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保持乐观的态度,尊重、信任学生;教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和相处需要的相互关心与尊重。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也是今后社会的主导力量,培养幼儿良好的感情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独生子女的逐渐增多,部分幼儿被家长极度保护和宠爱,所以在关心与尊重他人的意识较弱,所以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担负起教育幼儿良好情感的重要责任。可以结合大班幼儿展开教育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尝试培养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的良好感情,养成幼儿的良好品德,为今后幼儿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女性主义视角构建关心共同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个体美好生存及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关心共同体的建构显得越发必要。女性主义基于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运用"圣杯"之思,行使"关怀"与"联系"之权,一直和需要关心的生命站在一起,并对之施以"圣爱",以期在更广泛意义上建构关心共同体,从而实现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地球、人与宇宙和谐共生的愿景。  相似文献   

5.
柯云路 《教育》2007,(11S):52-53
善于关心是一种行为智慧 既然“学会关心”是二十一世纪的教育,那么,如何让孩子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呢? 也许孩子的年龄尚小,但不管有多大,父母从现在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孩子改变观念。要把孩子习惯了的、周边世界都关心自己的氛围有所改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引子】: 现在,我们全社会都在讲诚信。诚信中的“诚”字指一种真实的内心度和内在的品质,“信”涉及到自己外在的言行,涉及到与他人的关系。单纯的“诚”重心在我,是关心自己的道德水准,关心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单纯的“信”字则重心在人,是关心自己言行对他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幼儿教育是现代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幼儿学习过程中,将品德教育运用到教学中,向幼儿传播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让幼儿感受到温暖、愉悦与和谐的教育环境,教学效率必然会提高,同时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爱上学习,对今后的长远教育打下基础。所以,关于培养小班幼儿关心与尊重他人的教育十分重要,不仅能对幼儿启蒙教育提供帮助,也能优化幼儿教师的教育方式。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较小,沟通和教育都比较困难,总会出现许多状况,作为幼儿教师要适当调整教育方式和方法,培养幼儿关心和尊重他人,学会真诚待人的良好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尼尔·诺丁斯是"关心伦理"的代表人物,她认为"关心伦理"是基于"关系"、"能力"的理论,主张学校要以关心学生为首要任务,用"关心伦理"指导学校道德教育。从诺丁斯"关心伦理"的视角,教师要把关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认识到关心是学生成长的需要。在工作中,教师要提高自身关心素养,展现人格魅力,然后以此为基点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关心能力,让学生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知识、关心物质世界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怀式道德学习以关怀为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使其成为关心他人、懂得爱人也值得别人爱的人。个案呈现与分析表明,小学生关心他人需要成人适时指导,在体验关心、实践关心的过程中学会爱与被爱,形成关心他人的品质。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的出现和由此产生的问题是因儿童成长过程中父母角色缺失、儿童缺少关爱。作为留守儿童,在学校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和"心灵导师",关心型教师将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关心者。通过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关心型师生关系,在实践关心中培养留守儿童需要的关心型教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80后中学生他人关心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80后中学生的关心他人心理水平并不低。母亲职业为没有职业时比专业技术职及行政职时对他人的关心更多,职业为劳务职时比行政职时对他人的关心更多。母亲年龄在46岁以上的样本比起母亲为40岁以下的样本对他人的关心更多。  相似文献   

12.
【活动目标】1.体验被人关心和帮助他人的内心感受并大胆表达自己的体验。2.学习在生活中践行体验,初步学会理解他人的需要,关心帮助他人。  相似文献   

13.
孩子会不会关心他人,会不会对他人表示同情,能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是许多父母非常关心的问题。而关心他人,体谅他人,正是幼儿移情能力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广东小悦悦之死"这一热点案例和教育现状分析入手,反思当下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缺失,呼唤以"关心"为核心的新教育模式:学校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关心——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华志益 《教育》2014,(12):73-73
学会感恩,对于当代的孩子来说,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让孩子学会感恩,其实是要他们懂得尊重他人,更要在此基础上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好.感恩教育,可以使学生懂得“获得爱与付出爱是同样重要的”,可以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会他人的内心情感,懂得感恩父母、感恩朋友、感恩老师、感恩生活.感恩的定义与由来感恩的定义“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相似文献   

16.
“关心他人”看起来是较为陈旧的德育内容,然而我们今天所说的“学会关心”具有更为深刻的涵义。关心是一种美德,同时更意味着一种关系。在儿童的道德教育中,通过关心关系的建立,培养儿童各方面的品质,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是当前德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曹玉萍 《教育艺术》2008,(11):34-35
师:同学们,俗话说:鱼靠水生活,人靠人生活。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每时每刻都离不开他人的关心和帮助,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关心他人?为什么要关心他人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关心他人》(板书:关心他人)  相似文献   

18.
朱桂霞 《师道》2000,(1):65-65
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意志脆弱.任性固执.娇气十足,不懂得尊重别人.关心别人,为此.在今年的母亲节活动中.我讲述雷锋的故事。让他们与雷锋比童年.然后展开讨论:“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幸福?妈妈这样关心和爱护自己.在母亲节中你送一份什么好礼物给妈妈?”讨论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关心他人是青少年道德学习的重要目标,然而我国青少年动机生成、关心行为和效果反馈反思三个环节上均面临结构性的阻滞。潜在被关心者表达需要的渠道不畅、关心者身份遭遇贬抑、知识学习的时间过度膨胀,均阻碍青少年生成关心动机;组织的低有机化、圈层区隔强化青少年与他人的疏离、被关心者身份受到倭化、实施积极关心行为预示风险、智慧缺失导...  相似文献   

20.
“学会关心”不仅是一种教育哲学观,而且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得到普遍重视。“学会关心”的内容极其广泛,依据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建立的关怀关系划分为三大类型多个领域。让学生学会关心,教师要采用恰当的认知策略和实践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建立彼此专注、尊重与理解的关系;保证关心关系的连续性;创设恰当的情景。实践策略包括榜样、对话、实践和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