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资产阶级人口学家马尔萨斯在1798年发表的《人口原理》,流传甚广,影响颇大。他杜撰的“二个极数”是他提出的人口发展的自然规律的理论基础,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发展是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观点背道而驰,而且在实践中,危害极大。长期以来,我们对人口理论的研究设置了不少禁区,不能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评价各种关于人口发展的不同观点,大家最熟悉的是“批了一个人,多生四亿人”的苦果,现在人们对马寅初先生的观点给予了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作文》2006,(3)
1957年7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北大校长马寅初著名的《新人口论》。该文认为,中国人口增殖率超过2%,呈几何级数递增,而生产力与粮食仅以数学级数增长,长久下去必有危机,故主张“非控制人口不可”。这一见解因与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观点相抵触而遭到围攻。  相似文献   

3.
张映勒 《科技文萃》2001,(2):172-176
一 1953年,新中国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表明,截止到同年6月30日,中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每年预计出生1200万到1300万,增殖率为2%。就中国的现状,以当时的水平条件,这种普查结果是采取抽样调查,即按照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实际增长率,这种方法得出的数字很难说是准确的。 但是人口的增多不能不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年过七旬的北京大学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全国人大常委马寅初,首先对这种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怀疑,他在全国各地经过几次考察后发现,我国的人口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统计的数字,有些地方的人口增殖率甚至突破3%。马寅初认为:“我国最大的矛盾是人口增加得太快而资金积累得似乎太慢。”人口的无限制发展,将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人口问题是关系到中国民族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必须引起重视,早为图之。” 马寅初在以后的许多场合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表示对人口无限增多的担忧。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他和政务委员邵力子提出:“社会主义什么都有计划,生育更要有计划,计划生育,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能使我们伟大祖国更加富强。”  相似文献   

4.
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提出了计划生育的思想。但是人们往往只是将他与计划生育政策联系在一起,这可能会导致人们误解他的思想。在《新人口论》中,马寅初的一个基本主张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这个基础上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这体现了马寅初忧国忧民,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5.
嵊县是驰名中外的经济学家、教育学和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的故乡.作为农村初级中学,如何针对我国严峻的人口形势和农村人口现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我们作了如下尝试.一、介绍马老事迹,增强人口意识.马寅初先生1882年6月24日诞生在嵊县浦口镇,1982年5月10日病逝在北京,享年101岁.50年代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以人大代表身份多次回嵊视察,深入调查了解人口情况.1957年7月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新人口论》,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为以实际行动纪念和弘扬马老精神,学校组织学生学习县教育局编写的《人口常识》,参观马寅初纪念馆,举办马寅初事迹报告会和《人口  相似文献   

6.
一、马寅初的“新人口论”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这就决定了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要求人们必须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以保证二者的动态平衡。对这一基本事实以及由此带来的诸种社会问题,不但普通人容易忽略。我国建国初期,就是国家的一  相似文献   

7.
论毛泽东的人口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人口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口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其基本内容是:革命加生产是解决人口问题的根本途径;世界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人类要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  相似文献   

8.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兼容并蓄,采众家之长,汲取了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的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美国行为主义华生思想及语言学家萨皮尔的观点.科学概念发展观是维果茨基的重要思想之一,但迄今为止无论心理学界还是教育界对其童年科学概念发展的观点却鲜有涉及和阐述;本文论述了科学概念与自然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及发展趋势,还有教育与发展的关系,阐述了维果茨基对前人观点的批判及其关于科学概念的观点,在真实概念实验基础上,他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推动了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建构,对当前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  相似文献   

9.
我们的拙作《略论我国人口近期宜取负数发展》一文,在《华南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并经《光明日报》三月九日摘要刊登后,对我们的观点,有的同志表示赞同,有的同志表示反对。争论的中心是:近期内我国人口要不要和能不能采取负数发展,负数发展会不会引起人口老年化而带来新的“人口问题”。无论是赞同或反对的同志,都提出一些发人深思的见解,它对于进一步讨论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是很有教益的。我们认为,争论实际上已超越了要不要负数发展本身,而且已涉及到婚姻生育观和人口政策等一系列的新问题,我们愿意进一步阐述我们的观点,以就教于同志们。必须总结历史教训,引以为鉴探讨我国的人口问题,很有必要先回顾一下历史经验教训。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的时候,我国的人口估计是五亿四千八百多万,到一九五三年,就达到六亿一百多万。以后,在很长时期内,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都高达千分之二十。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每年递增的结果,就达到了目前近十亿人口的这个爆炸数字。对于我国人口问题的爆炸性后果,有识之士早就提出警告。在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以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为代表,就适时地发表了《新人口论》,主张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他提出的理由很简单,大规模建设社会主义需要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潘菽关于意识的起源和发展、意识的批评观点及意识与实践的观点等意识心理学思想作了简单的述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