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国家号召"建设和谐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使得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一个重要命题。对青岛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现状进行探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促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有助于推动青岛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房地产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主要存在履约不诚信、不注重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漠视大众权益等问题.通过强化政府引导与监控,增加绿色健康住宅规模与投入、合理进行项目策划,重视开发过程的精细化管理、加强房地产企业内部机制建设,建立合理完善的社会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督促房地产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使房地产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状况是企业、政府与社会三者之间博弈的结果,实现机制是企业、政府、与社会三方利益互动机制。基于政府、社会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分析,探析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政府治理策略和措施、中间组织建设和社会责任投资意识培养以及企业自身履行社会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4.
实现社会责任与内部控制有效融合,一方面可以规避来自社会责任带来的风险,同时可以获得社会及员工的支持,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笔者分析了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内部控制的本质,探讨了如何构建包括控制目标、控制活动、控制报告及控制评价在内的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指出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的两个保障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文化建设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和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但中国社会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评价标准缺乏、监督力度不到位,使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漠。我国应制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建设,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意识,建立履行社会责任长效机制,从而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6.
论公司社会责任:法律义务、道德责任及其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司社会责任本质上是特定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公司的客观要求,是指企业应当守法、"做好自己"及在此基础上对利益相关各方和社会自愿承担道德义务.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关键在于强化企业的守法责任,对其"做好自己"和道德责任,则应通过提倡、鼓励和引导来实现.可行的具体途径包括:完善与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和司法的力度;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企业参与有关社会责任的国际性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7.
自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传入中国以来,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掌握目前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现状,了解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国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有必要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中国企业在消费者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和慈善责任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系统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力量,履行社会责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和谐,首先需要区分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义务、社会响应的异同,厘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与通过相关社会责任认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力构筑一种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企业社会责任约束体系。在该体系中,要以企业自主为核心,并辅以市场约束、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机构监督以及社会舆论引导等多种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自从西方学界提出以来,受到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一般认为企业在履行经济职能时,还必须考虑到利益相关者的合理要求,承担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尽管我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下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对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规制促责任"的理念,积极从企业内部环境中发掘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自我规制力量,以期内外部规制力量结合,更好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相似文献   

10.
企业社会责任是从企业主体性出发,在保持好组织绩效的基础上,对员工和在地社区负责,并传递、展示和倡导积极的社会公共价值。企业社会责任是“有限”责任。企业是一种具有特殊性质的组织形式,负担的社会责任也必须与企业组织的固有特征以及特定企业的目标与使命相关。社会也应当适当降低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预期,大致界定企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边界,防止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应当寻求内生性的约束机制。传统的外部监管机制成本巨大,且不可能消除监管漏洞。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机制的设计应当更多地考虑利用企业的存续高度依赖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的特性,以社会信用机制提高企业的合作成本与自律成本,形成有效约束力。为克服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困境,应改变观念,并从内生性约束角度规约企业行为,而不是通过无节制地加强监管或惩罚去实现,那样做只会耗费更多的社会成本却收效甚微。管理者必须做出根本的改变,理解企业组织和管理者自身的存在意义,拒绝功利主义的诱惑,敢于承担企业的“有限”社会责任,不负企业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