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好学生”是一个具有时代性的动态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衡量“好学生”的标准也各不相同。但维护当时的社会制度,拥护当时的统治政权,忠于当政的统治者,自觉遵守当时道德法规,具有为统治者服务的才能,是各种社会、各个时代,每个阶级衡量“好学生”的共同标准。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法律的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和国家,不同的阶级、阶层或集团,对于人权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解释都有所不同。人权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是人际关系、阶级关系、国家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具有不同利益的国际集团之间关系发生矛盾冲突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之间的物质关系,  相似文献   

3.
张玉田在《划清两种人权观的界限》(载《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第5期)一文中指出,西方资本主义在人权问题上对社会主义进攻常常采取的策略和手段是:第一,在思想理论上,把资产阶级人权观以及与此相联系的价值观、民主观,宣扬为超阶级的全人类共同的价值标准,以此迷惑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把自己装扮成代表人类利益的“人权卫士”,实际上则出于其阶级利益的需要,在评价不同社会制度国家所谓“人权状况”时带有强烈的阶级偏见。第二,在经济上,用他们带有阶级偏见的人权标准作为提供经济援助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政策准绳,以此诱迫社会…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针对中世纪的神权统治和封建特权提出来的。它的提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但是,什么是人权?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就有不同的解释。当前,西方帝国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人权标准强加于人,鼓吹人权超越国界,超越阶级,美化自己的人权现实,干涉别国内政,攻击社会主义的人权实践,对此不能不作辨析。  相似文献   

5.
陶玉远在《人权的历史沉思》(载《武汉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文中认为,人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制度给人们规定的各种权利,它分为无阶级性质的人权和有阶级性质的人权两种基本类型。文章通过批判地反思各个社会形态人权的内容和形式,揭示并阐述了人权由无阶级性的原始平等、经阶级不平等、到消灭阶级后的真正自由平等的历史演进过程。文章指出,在原始社会,社会成  相似文献   

6.
人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贯穿于人权问题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是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统一:人权观念思维形式的普遍性和人权观念具体内涵的特殊性的统一;人权人道的自然属性普遍性与人权人道的具体社会属性特殊性的统一;人权阶级属性的普遍性与具体统治阶级人权阶级实质特殊性的统一;人权法律保护属性的普遍性与具体法律保护特殊性的统一;人权共同标准的普遍性与各国人权具体标准特殊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历史评价的本质决定了主体的价值观、社会道德因素渗入的必然。主体是社会的主体,主体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其价值标准善恶标准则受到所处时代、阶级等的制约。道德归根到底都是阶级的道德,历史评价中的道德倾斜表现为阶级倾斜。马克思主义历史评价中的道德倾斜具有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方利益的原则,是衡量社会秩序公正有效的标准,是评判一种制度能否实现社会公益的价值尺度。只有依据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政策制订、统筹规划、有效实施,才能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基于此,本文阐释了公平正义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联系,提出了只有建立健全拥有公平正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可以真正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才可以确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的共同价值追求,也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平正义成为人们最关注的焦点和最大的期许。在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全国两会答记者问中,温家宝总理反复提到过一句话,"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围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专家和学者们从不同的学科视角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试图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寻找学理上的支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特征、阶级实质和法理诉求,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人权现象、不断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西人权观存在巨大差异,其阶级性不同、价值取向不同、侧重点不同。西方人鼓吹"人权高于主权",而中国坚持"主权高于人权"。中西方人权观念差异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有历史、社会和阶级的原因,还有客观现实原因。中西方人权观念的差异,不仅影响了近现代中西方社会的发展,决定了中西方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且影响到中西方关系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弄清“讲什么人权,怎样讲人权”这个本质问题,才能划清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和资产阶级人权观的界限。人权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阶级性是人权的本质属性。资产阶级人权实质是剥削自由的人权,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则要求消灭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建立人人真正自由平等的分有制社会,人权问题的提出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人权的历史发展进一步说明人权是有阶级性的。当代两种人权观的尖锐对立正是国际阶级斗争的突出表现。  相似文献   

13.
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分析新世纪新阶段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深刻变革,适时地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十分必要.当前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应进行三个方面的调整:教师社会价值定位从阶级定位向职业定位转变、教师政策价值标准从干部标准向人才标准转变、教师政策价值追求从加强管理向促进发展转变.合理调整我国教师政策价值取向操作层面的四个途径方法:确立"四个尊重"的社会主流价值导向、实行教师政策职能机构的相对专门化和人员的专业化、建立开放互动的教师政策制定系统、建立和完善教师政策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14.
正确地认识和判断时代,是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出发点。那末,什么是时代,怎样正确地认识当前的时代,应是目前学习社会主义理论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之一。所谓时代,是指“按照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某个阶级在政治活动中所占据的地位以及依据各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状况来划分的社会各个发展阶段。”可见,时代问题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带根本性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讲的人权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无产阶级和劳动大众的人权;资产阶级讲的人权则是占人口极少数的剥削阶级的人权。“一般的人权”是不存在的。资产阶级将人权冠之以“天赋的”字样,其用意不是别的,正是要标榜人权的超阶级性,借以掩盖其阶级实质。与之相反,马克思主义认为,在阶级社会,人始终是阶级的人,人权也只能是阶级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三、史学评论的标准 (一)政治标准和学术标准史学评论的标准,是对历史研究和史学著作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要求。它是在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的基础上派生的,并已转化为观念的东西。一切评论家不管自觉不自觉,都持有一定的评论标准,当他们对一部史学著作或一种史学现象进行评价时,都不可避免地要贯彻一定的原则,或者说使用一定的衡量尺度。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总是要归属于一定阶级。因此,由社会实践和史学实践所产生的史学评论标准,就成为一定社会和阶级对史学要求的集中表现。史学评论标准的问题很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两个方面,即政治标准和学术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法治社会法律对人性善的一面的肯定和保护,它包括人的生命权、劳动权、家庭权、民族权、阶级权和神权。人权的基本特征是阶段性和层次性,可分为资本主义人权阶段和社会主义人权阶段,资本主义人权阶段有六个层次,社会主义人权阶段有五个层次。有无阶级权是社会主义人权阶段和资本主义人权阶段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和划分标准的观点,创造性地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科学划分,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阶级划分理论的中国化;运用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关系和政治态度上分析阶级的观点,深刻阐述了社会各阶级的阶级属性,揭示了不同阶级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同阶级政策密切联系的观点,系统论述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和各阶级间的关系,制定了符合革命实际的阶级政策。新形势下,系统考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历程,对目前制定科学的阶级阶层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国19世纪著名的社会理论家傅立叶有句名言:“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标准”。事实上,妇女的社会地位也确实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人权状况的重要标志。透过美国妇女争取男女平权的艰苦历程和今日美国仍然存在的对妇女的种种歧视,人们不难看出美国国内人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20.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但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却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使然。衡量一个阶级的意志是否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唯一科学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