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行为是以权威为基础,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前提,从统治阶级利益出发,按照特定的目标、步骤和方式,由政府主体对客体所作出的理性活动。所谓权力腐败是指掌握权力的官员以公共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以权谋私是其本质。随着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权力就由原始社会的公有嬗变为阶级社会的私有,政府行为和权力腐败成为孪生子、彼此联系在一起。原则上说.对权力公有的社会而言,政府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政府,政府行为不应产生以公共权力来谋取私利的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 法,又称法律,它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按其利益决定的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规则)的总和。法从它的表现形式来说是意志。在阶级对立社会是统治阶级意志,在消灭了阶级对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法的内容是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一定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所以,法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则具有客观性。所谓生活条件,主要是指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所面临的由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 法是阶级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同国家一样,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上,在不同类型的国家,有不同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和资本主义法,虽然它们是三个不同类型的法,但就其阶级本质来说,都是剥削阶级意志的体现;从建立和存在的经济基础来说,都是剥削者私人占有制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从作用上来说,主要是维护剥削阶级统治、镇压劳动人民反抗其统治的工具。基于以上原因,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剥削阶级的法。社会主义法从经济基础、阶级本质以及作用上,与剥削阶级法是根本对立的,它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的共同意  相似文献   

3.
孙晓明 《文教资料》2010,(22):91-92
在马克思语境中,意识形态终结是指阶级社会中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的终结,意识形态终结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革命的实践,意识形态终结的过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法在本质上是社会公共意志的体现,但在阶级对立社会中却表现为统治阶级意志,这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性使然。衡量一个阶级的意志是否代表社会公共意志,唯一科学的标准,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确立的生产力标准。  相似文献   

5.
公共权力是为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而产生。从价值层面看,这将要求公共权力主体在工作中发挥道德因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最终实现社会公众的根本利益。加强公共权力的道德制约是对社会关系的一种理性选择,本质上要求权力主体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公平、正义,行最大的善业。然而人的道德理性认识能力在一定范围内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权力主体有着法律身份和行为目标的二重性,为权力异化埋下了不可根除的隐患,势必突显了加强公共权力道德立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论政府的非管理化——关于“新公共管理”的趋势预测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人类已经发明过两种行政管理模式,一种是统治行政,另一种是管理行政。统治行政是传统等级社会中的行政管理模式,管理行政产生于近代社会,并在本世纪最终确立起来。2 0世纪 7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表明一种新的行政模式的出现,即 新公共管理",它的变革意义在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在哲学的意义上,新公共管理在主体与客体、权力与服务、效率与成本、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等许多方面实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位移,并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行政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权力”是一定的社会主体(个人或组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而通过一定的方式支配或制约客体的一种现实能力。它是政治上的强制力或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这种力量在人类社会关系中的表现是:一个人或一些人的意志和行为能够支配另一个人或另一些人的意志和行为。“行政权力”是指政府及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执行法律,制定和发布行政规章,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完成行政管理任务,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行政权力意识是人们认识、使用和对待行政权力的社会群体意识,包括对行政权力的欲望、情感、习惯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论政府的非管理化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人类已经发明过两种行政管理模式,一种是统治行政,另一种是管理行政.统治行政是传统等级社会中的行政管理模武,管理行政产生于近代社会,并在本世纪最终确立起来.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行政改革,表明一种新的行政模式的出现,即"新公共管理”,它的变革意义在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会化.在哲学的意义上,新公共管理在主体与客体、权力与服务、效率与成本、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等许多方面实现了中心与边缘的位移,并力图从根本上解决管理行政公平与效率不可兼得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教育分权内涵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分权的内涵可以从其客体、授权主体和受权主体三个方面做出新的阐释。教育分权的客体是隶属于第三部门教育领域的一种公共权力,它包括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和学校自主权。教育分权的授权主体与权力来源主体一样,都是政府。消解政府在公共教育权力配置中的垄断地位,重新定义政府在教育领域的行为范式,是在新的现实条件下的迫切需求。教育分权的受权主体是社会与学校。从社会角度来讲,主要考虑建立市场参与教育事务的运行机制;从学校层面上讲,主要考虑赋予学校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国家治理源于对国家统治和国家管理的扬弃,是指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政权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秩序、实现阶级利益的活动,其实质是统治阶级运用公共权力调控社会群体冲突,实现其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活动。以德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社会治理主体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克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问题,构建良性伦理秩序。以德治国在国家治理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有必要从以德治国的实现方式、国家治理题中之义和国家治理中的以德治国向度三个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1.
答: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还是有阶级的社会,但不是阶级社会。因为阶级社会这一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是指一种社会制度来说的。这种社会制度的最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一个阶级剥削、压迫另一个阶级的阶级对抗社会。在这种社会中少数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剥削、统治多数被剥削阶级,是一种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在社会发展史上,奴隶社会、封  相似文献   

12.
执政党的权力是人民授予的,同时人民群众也通过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直接行使社会主义公共权力;与执政党的“意志转换”的间接执政方式不同,“意志委托”模式是人民执掌国家权力的主要方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终极主体,也是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直接主体,把人民群众视为社会主义执政实践的客体、或是把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等同为同一执政主体,混淆两种不同的执政方式的特征,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偏颇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教师在备课、教学研究活动中经常涉及到财政问题,赋税与货币是财政的表现形式之一.古代、近代财政的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斗争史.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渐次产生了财产的私有制度.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除交换这一职能外,尚有封建义务存在,"为了维护这种公共权力,就需要公民交纳费用——捐税"捐税就是奴隶制社会出现的最早的财政范畴之一,也是奴隶制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掠夺榨取奴隶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4.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以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为核心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蔓延是腐败产生的直接思想原因;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权力行使者之间的分离,是腐败产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我国现阶段腐败现象蔓延还有其特殊的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一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奴隶社会以后,中经封建社会,一直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和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全社会范围内,始终存在着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根本对立,这就规定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内容是:(一)阶级斗争是阶级与阶级的对抗和斗争,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  相似文献   

16.
与权力不受制约的专制政治相对立,民主政治将权力制约权力作为自己的最高原则。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延续,毫无疑问,分权制衡是题中应有之义。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內容是人民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切权力。然而社会主义社会实际上还不能为每个社会成员都提供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和可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的主要形式是代议制民主。这种权力所有和权力行使的分离,使权力在少数人手中集中起来。如果不对这种集中起来的权力进行制约,很难保证权力在运行过程中不衍生出某种特殊的利益来,从而违背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尽管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人们在经济基础、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地域关系等方面的不同,阶级、阶层之间的差别将会长期存在。因而社会主义社会客观上存在着多元的群体利益。每一种群体利益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都有权要求在民主政治运行中的政治行为符合自己的利益。如果权力之间不互相制约,难免顾此失彼,很容易突出某一部分的利益而损害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引起矛盾的对抗和激  相似文献   

17.
我们知道,民族这个统一体在阶级社会中,是分为阶级的,粗略地说,有剥削阶级,有劳动人民。剥削阶级占据统治地位,掌握国家机器,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对外又打着全民旗号,声言自已是民族的代表,维护其民族利益。这就使得爱国主义因阶级的不同具有不同的类型。毛泽东同志说:“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爱国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感情,自然也不能例外。在各种类型的爱国主义中,必然具有  相似文献   

18.
识读我国高校学生权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生权力是建基于特定的权力资源,对特定客体施加影响,以实现特定预期的一种主体能力。其合法性来源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及高校内部民主管理与学生利益维护的需要。虽然学生权力应当是高校内部权力结构中一种重要的主体权力,但与其他主体权力相比,学生权力是一种弱权力。学生权力现象在我国高校组织中是客观存在的,并有上扬的趋势,但同时也面临诸多困境。针对现实困境,保障学生权力合法存在与有效运行的应然路径是:在确定学生权力合法边界的前提下,树立正确的学生权力观,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创建适切的学生权力运行平台。  相似文献   

19.
政党是由代表某一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并为维护其利益而斗争的政治组织。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到近代才出现的一种政治现象。政党及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其性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亦不同。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两大政党。笔者想从分析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及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入手,阐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权利     
权力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力量,支配权力的主体利用这一力量驾驶客体,并迫使客体服从自己。一般来讲,权力属于国家,具有政治上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要求对方服从,谋求的利益属于国家,不属于执行者个人。权力具有主体的优越性,运行的强制性,作用的普遍性,本源的人民性等特点。权力不具有平等性,权力就意味着支配,被支配的一方就是服从,权力与服从构成一对范畴,有权力就有服从,不管这种服从是自觉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