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切韵表》一卷,蕲春黄侃季刚撰,予弱冠居武昌黄土坡时据原稿手录.中间转徙流离,造经兵燹,幸未失坠,忽忽四十三年矣!予五岁丧母,依先君赞卿转徙于当阳、监利、钟祥三县,最后在随州入小学.旋值辛亥革命,先君去职还乡,教予读姚氏《古文辞类纂》及《昭明文选》以至《论语》、《孟子》、《史记》、《杜诗》之属,多能暗诵.弱冠始出游武昌,从季刚先生习声韵文字之学,即住先生  相似文献   

2.
日前我在卞孝黄先生指点下,于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查阅武昌刘成禺先生的《世载堂诗集》,该书是成禺昔年赠与胡小石先生的,扉页有作题款,卷首钤有胡先生的藏书章“夏庐所藏金石图书”。于书中偶然检得绝句一首,乃是关于蕲春黄侃(季刚)先生的佚事。  相似文献   

3.
《汇读书周报》2004年10月29日12版,刊发了袁津琥先生的《都云联成谶 谁知别有因》大。章根据《黄侃日记》分析了黄季刚(侃)先生早逝的原因。章认为季刚早逝原因在于“体本赢弱,又不能屏弃过多之嗜好,摄生自保,积养精神”,“过早的辞世完全是他多年不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必然结果”袁还归纳了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一是好美食,二是好饮酒,三是好烟茶咖啡,四是好围棋,五是好赌博,六是作息无度常熬夜。  相似文献   

4.
前贤及今人诠释《老子》时,被释为通假的达一百二十余字。笔者根据上下文意及全书体例考察,发现有不少被误训为通假字的情况,认为用本义、引申义和常用义可解通者,均不必改读,并以此事实论证了季刚先生所说“读古书不必骤言通假”的正确。  相似文献   

5.
为了让学术界更多同仁了解吴静安先生,不久前,我院学报编辑部专访九十高龄的南京师范大学著名教授徐复先生.徐复先生师承国学大师章太炎和黄季刚先生,是名满中外的语言文字学家.由于学术旨趣,半个世纪以来,徐老先生与吴静安先生学术交流甚密.徐老回忆往昔,深情地谈起了吴静安先生学术研究的情况与成就.现将访谈记录刊登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前贤及今人诠释《老子》时,被释为通假的达一百二十余字。笔者根据上下文意及全书体例考察,发现有不少被误训为通假字的情况,认为用本义,引申义和常用义可解通者,均不必改读,并以此事实论证了季刚先生所说“读古书不必骤言通假”的正确。  相似文献   

7.
整理父亲诸祖耿的遗物,得黄侃(季刚)、钱玄同(德潜)给章太炎先生信二函,信封及书信保存完好无缺,至为珍贵.现整理刊布,以供研治文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1934年夏,闵孝吉偕同年友黄席群赴南京问道黄季刚侃先生,先生分两日为授国学四部,二人详加笔录,即为是记。  相似文献   

9.
黄君 《教师博览》2011,(2):26-27
黄侃,字季刚,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音韵学家,与章太炎先生并称"国学大师""传统语言文字学的承前启后人"。同时,他又是一位早期农民运动的活动家、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10.
红人榜     
米歇尔惊艳了美国《时尚》杂志2009年3月号的封面人物竟是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杂志封面显示,米歇尔靠在一张淡棕色软沙发上,身着纽约著名华裔服装设计师无季刚设计的紫红色丝绸裙装。她佩戴一颗出席公众  相似文献   

11.
莲峰志卷一 敕谕 神宗皇帝①谕敕②壹道 皇帝敕谕方广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惟佛氏之教,具在经典,用以化导善类,觉悟群迷,于护国佑民,不为无助.兹者③圣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④命工刊印续入藏经⑤十一函⑥,并旧刻藏经六百三十七函,通行颁布于本寺.尔等务须庄严持诵,尊奉珍臧.不许诸色人等故行亵玩,致有遗失损坏.特赐护持,以垂永久.钦哉,故谕!  相似文献   

12.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鲁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语,是研究鲁方言尤其是鲁中方言的宝贵资料,但不少方言俗语不易理解。黄肃秋标点注释本是该书较好的版本,但黄先生本人不生活在鲁方言区,其注释中对一些方言词的训释不够确切甚至出现讹误。小说主要发生地山东武城,武城,地属德州,以德州方言对校黄注中个别误释的词语,可以得其确解。  相似文献   

13.
梁漱溟先生认为,在历史上有真假孔子之分:为了发现“孔子之真”,梁漱溟先生采用了多种解释方法,例如归整法,本体诠释的方法,基于心理事实探究伦理价值的方法,等等。然而,梁漱溟先生最终未能解决带着“前理解”去找“真孔子”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离骚》“命灵氛为余占之”一节,讹误颇多,是小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笔以为,先前徐复先生对此所作的校勘及注释,论证精审,值得借鉴;惜乎学界仍多沿用旧注。本梳理历代注疏,并作再正。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陈垣先生的史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陈垣先生撰写了《明季滇黔佛教考》等宗教史作和最能代表他学术成就的史注研究专《通鉴胡注表微》,贡献出一批精审的史学研究成果。他的研究在考证方法和材料运用诸方面有新的突破,同时由于倡导有意义的史学,将史考与史义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发挥史学的社会功能,使他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明代评点大家孙鑛的《文选》评点著作——《孙月峰先生评文选》表现了他的复古思想。孙鑛在《文选》评点中提倡精腴简奥的理想文风,以之为衡量选篇的标准,并提出实现理想文风的两条途径:掌握为文之法和对作品进行反复锤炼。《孙月峰先生评文选》也因表达了评点者的文学思想和批评主张,凸显了评点的文学批评价值,成为《文选》评点史上质量最高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叔岷先生是当今广受推崇的校雠名家,他毕生治庄,成就辉煌,《庄子校诠》是其庄学力作。作为一部严谨而又精审完备的庄学著作,体现了作者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其价值体现在:引证广泛,校勘精审;网罗众说,论断公允;实事求是,还原旧注。  相似文献   

18.
《即兴曲—侗乡鼓楼》是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邹向平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的具有侗族风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韵味,同时借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传达了淳朴的民族风土人情与文化。本文通过对该曲的表现内容、作曲技法及演奏诠释几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为拓展民族音乐以及发扬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王建是唐代诗苑中一位才情富赡的诗人。其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而百首宫词联章,更是王建首创,被誉为“宫词之祖”,对五代以后的官词创作影响很大。然而长期以来,不仅王建集的校勘笺释工作一直无人问津,而且由于两《唐书》无传,使得王建的生平仕履存在不少疑点。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王建生平及其作品的整理研究与唐代其他著名诗人相比,明显涩后。而王宗堂先生的力作《王建诗集校注》一书的问世,不仅解决了王建研究的诸多缺憾,而且在许多方面将王建研究推向前沿,开创王建研究的全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唐集唐注考     
张佳 《天中学刊》2011,(2):79-82
在中国古典诗歌注释学史上,以宋集宋注及宋集明清注为视域的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而唐集唐注似乎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空隙”。初步考证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文、郗昂注张鹜诗文、司空图注卢献卿诗文等7种唐人注唐诗文,发现它们还处在古典注释学的原初形态上,其注释学方法还不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诗文注释学,没有在中国古典注释学史上造成很大的影响,顶多只能说是一种偶然的注释学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