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走过了一段不平常的路,用老舍先生《养花》中的话说:“有喜有忧,有笑有泪。”“喜”在哪里呢?突出表现在: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语文课堂面貌和学生学习生活出现了喜人的变化,学生喜欢上语文课了;课程改革给教师和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一年多来,我在教法上作了大胆的改革,重视语文活动课的教学,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努力形成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一、阅读活动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应是着力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新教材所编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最好的阅读材料当然不能放过。在教学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知,去感悟,去提问,去探…  相似文献   

3.
吴秀玲 《小学语文》2010,(1):101-103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人教版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从五年级起每册教材均编排了一组“大综合”学习内容,小学期间共四个专题。大综合较之小综合,专题性更强,综合性更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强,时间跨度更大。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大综合”这一教学内容也是学习方式的认识,在教学中常常将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或束之高阁,或放任自流,或当做课文来教,或作为自学篇目让学生自己阅读……种种不当做法,违背了《语文课程标准》精神,架空了教材编写意图,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自主实践、创新能力的发展,着实令人担忧。  相似文献   

4.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于漪语)。在以读写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语)。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语文教学在后现代课程观的影响下呈现了一些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课堂讨论热烈了,但琅琅的读书声少了;所谓独立的、个性化的解读多了,但合理化的推演少了;创造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多元解读多了,但误读也泛滥成灾了。阅读活动成为了一种随心所欲的“对话”,课堂成了众声喧哗的“自由论坛”。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课程,也是基础课程。而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在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就成为目前语文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主要结合相关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简单地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策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师生互动和注重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 ,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更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弥补被动接受的不足。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 ,就是要正确树立教师观 ,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主动探求 ,大量获取直接经验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夯实阅读理解的基础“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这千年古训道出了“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真谛。教学千法读为本。读作为感知教材的重要手段自始至终都是语文教学的根基。叶圣陶先生也说 :“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 ,自…  相似文献   

7.
长期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重视学生的阅读感悟,不重视语文实践活动,不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创造能力的培养,把大量的精力大量的时间花在繁琐的分析上,造成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甚至怕语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下称《课标》)为我们的课程改革,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学习《课标》的几点体会:一、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师生关系,还学生学习主人的地位,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庞英姿 《教师》2010,(24):86-86
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因此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要“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喜欢学习汉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相似文献   

9.
语文本应是最有灵性、最具活力、最具趣味的学科,但事实恰恰相反,学生把学习语文看作是最痛苦的事。怎样从高耗低效、机械训练的语文教学中走出来?怎样让学生喜欢语文,快乐地学习语文,让语文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我进行了“快乐语文”的尝试。“快乐语文”包含三个层面:第一,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心灵深处的愉悦;第二,让学生喜欢阅读和写作,能够感受到读写的快乐,能够欣赏语言文字中内涵的哲理美、诗意美;第三,能够积极参与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并从中感受到创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的,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提升师生生命质量”的理念,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与需求,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学习语文,使语文课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和展示个性及自身发展的广阔天地。1.紧扣“最喜欢的”进行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  相似文献   

11.
李剑梅 《天津教育》2022,(22):146-149
<正>2019年秋季,国家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统编教材”)已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二年级统编教材的使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颁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化。绿翠小学围绕新课标的内容也进行了课程改革,改革之一是围绕解决小学语文的“读”与“写”的关系,帮助学生与家庭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读写融合”的训练。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学科素养和语文能力。为实现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融合,笔者以二年级统编教材教学为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2.
潘学娥 《山东教育》2010,(10):30-31
<正>我市改革实施的"语文主题学习"教学模式,改变了语文教学的老套路,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们知识增多、情绪高涨,收获确实比原来增多了。但在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大阅读量使课堂的时间越来越紧张  相似文献   

13.
沈松明 《山东教育》2003,(28):24-25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正发生着可喜的变化:教师能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学生能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得主动;教学不再囿于课堂,做到课内向课外延伸。但在这动人一幕的背后,也有一些教师缺乏理性思考,对新课标理解有误,在实际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偏差,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一些误区,当引起我们注意。误区一:“媒体”渐欲迷人眼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了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有力助手。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合理使用媒体,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在一些语文课上,却存在一味使…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语文。本文对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正>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接触大量的阅读内容,需要从中积累许多文学知识、获取各项能力素养。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也有所提高,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读懂课文、掌握课文的精髓,还要使学生“会读课文、想读课文”,能够形成必要的自主阅读学习能力,为个人的长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基于此,一些教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策略展开了分析研究,并且做出了三方面的教学概括,分别为“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引导方式的升级、现代技术的投入和应用”,充分解析这三方面的教学,能够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优化自身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处在一个大的变革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养成,以及语文综合性学习等等。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许多语文教师难以适应,狭隘片面的理解“创新”,致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依然存在肤浅的通病,浅表层的阅读理解,忽略人的情感。盲目单纯地追求形式上的学生主体,为讨论而讨论,为探究而探究,为练习而练习缺乏实质性阅读学习,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7.
时光浮躁,书香润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来源。伴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迎来了全新升级,契合小学阶段学生阅读认知的全新“养读课程”应运而生。它科学化的“养读”特性,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为目的,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因此,文章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出发,重点提出基于小学语文“123X”养读课程模式的教学“四策”,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强化语文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是语文课程教学需要关注的一个重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上更加轻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也能起到显著作用,依靠良好的阅读能力高效理解其他课程的专业知识。所以,对于中职语文教师来说,就需要关注到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本文首先针对中职语文教学在学生阅读技巧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探讨了培养学生阅读技巧需要关注的一些基本原则,最后提出培养学生阅读技巧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曾经,语文课上教师占据课堂的中心,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酣畅淋漓地肢解分析,这样的教学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语文。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样的做法并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要全面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就必须屏弃以往的阅读观念。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语文阅读观,即大阅读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大阅读教学,以阅读为本,体现“因读而写,以写促读,读写双收”的原则,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2005年的语文教学改革有许多亮点,也有诸多的感慨;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任重而道远”的理性思考。笔者仅就其中的几个方面作述评。一、警惕没有“语文”的语文课语文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广大教师深入领会课程改革理念,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出现多样化的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多样化的背后,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的倾向,一些语文课沾上了形式主义色彩,忽视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这种“去语文化”现象集中表现在:1.在课堂教学中课文被悬置、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