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初期,我国政府对旧有的私立高等学校进行了改造和接办以建立新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等教育制度,1953年左右所有的私立高等学校全部接管改为公办。本文对当时私立高等学校接管的过程、背景、原因及其对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在恢复和发展高等教育过程中采取了多项措施,为马克思主义高校大众化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平稳接管和改造旧教育、兴建新教育奠定其政治基础;普遍建立中共对高校领导体制为其提供制度保障;设立马列主义课程、培养提高课程师资为其开辟主渠道;开展高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兴起马列主义政治理论学习氛围,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东北高等教育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在建国初期,以老解放区的教育经验为基础,学习苏联的教育经验,吸收旧教育的有用成分,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东北高等教育开创了崭新局面,树立了新的发展理念,创办了新型正规大学,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升,为东北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高等教育应始终坚持党对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树立正确的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思想,以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对城市的接管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初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945年10月即已解放的邯郸城,是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最早解放的中等城市之一,中国共产党在邯郸较早地开始了对城市工作的探索。这是党对城市接管工作的一次初步尝试,在这里,共产党人一手抓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一手抓社会稳定,搞好政权建设,虽说有过失误和不成熟,但共产党人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总结,这是一个探索中前进的过程,所以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十分宝贵的。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五十年代是新中国诞生的第一个十年,这是一个百废待兴而又蓬勃发展的年代。在教育方面既有接管和改造旧教育的任务,又有建立和发展新教育的历史使命。一、教育方针的制定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主要是依据1949年9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对文...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王素荣山西省高校工委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形成于50年代初期,是由当时我国的经济和政治以及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建国初期,我们面临着将旧大学改造成社会主义新型大学的艰巨任务。党和国家除了从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造措施之外,...  相似文献   

7.
学习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经验,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加拿大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基本教育模式和特色及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对我们有新的启示,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相似文献   

8.
匡颖晨 《唐山学院学报》2020,32(5):16-22,29
中共对高校接管既是新政权建立的必然要求,也是知识分子政策落实的结果。1948年底至1949年初,中共以高校师生为重心,通过严谨且细致的接管工作,树立了一个认真负责、廉洁高效、具有民主作风的政党形象,赢得了多数师生的支持与拥护。成功接管清华大学是中共对国统区文化教育机构接管的良好范例,为当下党的高校工作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9.
城市的接管与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建立人民政权的重要步骤。在芜湖民主建政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接收、管理和改造并重的方针,对城市接管工作作了充分准备,通过加强社会治安、整顿金融秩序、强化政治宣传,实现了城市的接收和治理目标。为了建设新芜湖,中共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改造措施,建设了人民民主的新政权,建立了稳定和谐的新秩序,打造了清洁、美丽的新市容,为芜湖政权的重建以及现代化转型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的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旧中国高等教育事业进行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在1950年全国第一次高等教育会议上,高教部提出了院系调整的计划,但是遇到来自高校知名教授们的抵制;随着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开展,院系调整的思想障碍被扫除。院系调整工作于1953年底基本完成,其结果总体上适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但是对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应冷静审视"专才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各自特点,不能盲目推崇单一的教育模式,走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11.
高教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与地方高校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 ,我国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迅速发展 ,在这一进程中 ,地方高校如何确立自己的发展策略 ,值得深入研讨 ,本文拟就此略抒管见 ,以就教于海内方家。一、高教发展的第三次浪潮建国至今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1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前。这一时期我国的高等教育经历了改造、发展、调整、壮大、提高的过程。到文化大革命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发展到拥有较完整的科技专业门类、较完善的科教体系、较高素养的教师队伍 ,已基本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我国高教发展的第一次浪潮。 2从 1977年恢…  相似文献   

12.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如何认识建国初期我国社会转变问题指出:“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决议》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的提法,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但在贯彻《决议》精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她的数理优势,雄视全国,闻名世界.但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正以汹涌澎湃的势头冲击着传统的理科教育.如何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造单一化的理科教育,创建综合化的交叉学科,这是值得我们研究且要迫切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有计划、有步骤地领导了文化建设和改造的实践。这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文化本身的发展及党实现意识形态主导性的自觉认识是分不开的。在实践中,党和政府采取了文化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举措,实现了整个社会文化领域的转变和重建。  相似文献   

15.
解放前后,陇南中共地下党以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第62军解放大西北和支援大军南下为主要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党员,动员人民群众支援、筹集军粮物资、运输弹药、修复桥梁公路等,努力做好支前工作。在接管工作中,陇南中共地下党根据陇南各县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接管原则,平稳地完成各县接管建政工作,对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建立新型的国家机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解放前后,陇南中共地下党以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7军、第62军解放大西北和支援大军南下为主要工作任务,积极组织党员,动员人民群众支援、筹集军粮物资、运输弹药、修复桥梁公路等,努力做好支前工作。在接管工作中,陇南中共地下党根据陇南各县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接管原则,平稳地完成各县接管建政工作,对于实现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建立新型的国家机构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建国初期,基于维护新生的合众国的统一性和增强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考虑,计划创办一所国立大学,但是由于缺乏宪法的支持等原因,最后这一计划以失败而告终.这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巨大影响,使得美国高等教育更富有多样性和竞争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邦政府干预高等教育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新时代青年培养观与建国初期中共青年培养思想及青年培养工作的历史实践一脉相承,两者有着清晰的历史逻辑关系,后者为前者奠定了理论和历史基础。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建国初期我们党领导青年培养工作的历史实践及基本经验,对于我们用历史思维深刻理解习近平关于新时代青年培养的相关论述,进一步做好培育时代新人的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50年来,研究生教育从小到大,学位制度从无到有,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后20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学位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普通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大体相近,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49年全国解放,在接管原国民党政府统治区的高等学校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少数高等学校设有研究所,培养为数有限的研究生(总数约数百人),一解放,这批研究生毕业后即分配工作,一般不再招生。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在北京调查了解当时研究生培养状况后,于1951年6…  相似文献   

20.
1947年11月石家庄市解放后,随即成为中共探索城市接管和城市工作的"实验田",这也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起点.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恢复和建设,该市普选了人民代表,召开了首届人民代表大会5次全体会议,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人民民主专政地方政权,从法理上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效地促进了城市恢复和发展.虽然它是一个地方性人民代表大会,但它继承了各个时期中共解放区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尤其是在华北临时人民代表大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是新中国成立前召开的唯一一次具有完全意义的人民代表大会,基本上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具体制度,甚至某些做法具有超前性,成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当时被誉为"全国实行人民民主的范例",也为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建立和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