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学术界对法律英语含义的认识还很模糊,将其等同于英美法律语言。实际上,英美法律语言与法律英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英美法律语言(the Language of the Law)是指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里,法律工作者在司法活动或者与法律相关的活动中所使用的语言。法律英语(English of the Law)是指各国的法律工作者在涉外司法活动中或者在从事与法律相关的涉外活动中用以处理法律事务的英语。厘清这两个概念,统一对法律英语含义的认识,才能发展、完善法律英语学科,使其服务于法律英语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数学是一门对数量关系、空间形式展开研究的基础性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在面对一些抽象的概念或者题目时,难免会出现思维困顿。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加深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同时还会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等等。本文就以初中数学教学和数形结合为研究对象,分析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案例。  相似文献   

3.
基于思维培养的教学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用性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问题,结合计算机学科教学特点,探索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教学问题,设计出识记类问题、聚合思维类问题、发散思维类问题和评价思维类问题,提出运用封闭性问题与开放性问题的分类方法设计教学问题更加适合应用性学科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理论研究自然语言中模糊现象的学科。语言的模糊性包括语义模糊和语用模糊。语用模糊指的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在《大学英语 》教学中,经研究发现语境类考题是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常见题型,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研究语用模糊的相关理论,能帮助分析语境类考题的分类及难点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数学概念是现实生活中某一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按概念的抽象水平可以将概念分为描述性概念和定义性概念两类.不管是哪一类概念,都是中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石,都将直接影响以后继续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概念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组成元素,是数学之本、解题之源,是数学思想方法的载体.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树立数学系统性概念,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分析错误解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分类和定义基础上的归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类是确定两个概念外延之间存在着其包含于关系的逻辑方法。归类由于项、类项、联项、类性几要素组成。归类是建立在分类、定义基础上的.分类为归类准备了条件和目标.定义为归类提供了依据和准绳。类有精确类和模糊类、实体类和属性类之分。类性有定性类性与定量类性之分,类性的语言表达有并类性、或类性两种常见形式。类性的确定有约定俗成、学科规定与权威认定三种途径。违反归类的规则就会犯“类性不明”、“类性表述不当”、“不当归类”的逻辑错误。  相似文献   

8.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核心能力。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要求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认识历史的方法,二是历史学科学习能力的实际运作,三是理论、立场、观点的掌握和运用。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9.
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尤其是培养思维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数集从实数集扩充到复数集后,学生解题中常受到旧数集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者对概念、公式、定理认识不清,解题中错误时有发生。本文就复数一章的教学,谈谈克服思维定势,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一、准确理解概念 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教师在教授概念中不能只局限于解释文字,应深刻领会概念的实质和深刻涵义,善于抓住概念的本质,不迷恋表面现象,防止出现疏漏,培养思维的严谨性。  相似文献   

10.
滕玉金 《科学教育》2004,10(6):47-48
习题讲评是学科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讲评能帮助学生澄清模糊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知识的应用技能,发展学生的智能。教学中常常出现教师讲过的问题学生还是不懂或重犯错误的现象。如何克服这一问题,提高讲评的效率,从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我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尝试,过程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诗学即关于文学的学问或理论,模糊诗学研究的是文学的模糊现象及其本质与规律,它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研究诗学,属于诗学的一种。模糊诗学的学术语境一是诗学语境,这是历时的传统语境;二是模糊学语境;三是多值逻辑;模糊诗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物辩证法。模糊诗学与模糊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模糊诗学与历史诗学、文化诗学分别从各自不同的角度研究诗学,属于诗学研究的不同流别。模糊诗学与模糊学、模糊数学、模糊美学、模糊语言学属于不同的学科。  相似文献   

12.
从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冲突和转换机制来看,网络社会的责任建构最重要的是要以责任观念为指导,建立起强调公平与正义、契约化的责任伦理底线,从而建立起网络社会的责任伦理制约体系。可以从微观、中观、宏观和三个角度来分析网络社会的伦理建构。微观针对的是传统的责任主体,中观和宏观指的是“准责任”主体,其中中观为计算机主体,宏观是指政治国家、社会团体等组织,它们都是不同于传统的个人责任主体的“准责任”主体。“准责任”不应被看作是孤立的概念,它是整个网络社会责任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联系宏观和微观责任的中介。“准责任”概念的提出,为理解网络社会的责任与伦理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3.
朦胧诗伴随着时代的激荡,以及自身的心灵衍变,开始走向建立主体自我的过程。“主体”的自立、自觉,标明朦胧诗人成功地实现了两个“剥离”:一是从集体主义的“工农兵”概念中剥离出来,实现了“人”的主体自由和解放;二是从抒写方式或诗歌模式中剥离出来。这两个“剥离”对于体制文学范式是一种反叛和挑战,而对于新时期文学来说却是久旱甘霖。它的价值具有不同的精神指向,前者找回的是人的主体性,而后者获得的是文学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4.
王希杰先生的<模糊理论和修辞>最早倡立模糊修辞学.他深入阐述了准确和模糊的辩证统一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建立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明确辨析了模糊修辞学中易混淆的两个重要概念及其关系,为模糊修辞学的学科形成奠定了学科术语的基础;初步构拟模糊修辞学的理论框架,积极有力地促成了模糊修辞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5.
孙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104-107,113
主体间性观照下的译者主体性,是指译者在与原作者及读者的沟通与对话中确立自己的主体地位。在翻译审美和再现美的过程中,译者的主体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与翻译活动其他主体如作者、读者、文本等进行平等对话中实现自我,译者主体性是具有主体间性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6.
农区工业化问题是区域经济学及发展经济学的重要的研究内容。而黄河下游农业的工业化问题则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相应的研究对象"黄河下游农区"却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本文设立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农业生产条件和现状、城市化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等一级指标及其二级指标,用以界定这一概念。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对上述指标分析。从而清晰地界定了这一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也为类似的研究提供了界定研究对象的一种一般化方法。  相似文献   

17.
阴阳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的世界观,在先哲们看来,世界不管有多浩大、多复杂,归根结底都是阴阳两个元素的结合。阴的词典释义包括:太阴,即"月亮";天空中云层密布,看不见太阳或月亮;不见阳光的地方;背面;凹进的;不露在外面的;阴险;不光明,等等。相对应的,阳则指:太阳;日光;当面,正面;凸出的;外露的;表面的;明亮的,温暖的,等等。后来人们还进一步对阴阳概念作了拓展,如奇数为阳,偶数为阴;活跃为阳,文静为阴;刚为阳,柔为阴;快为阳,慢为阴;热为阳,冷为阴,明确为阳,模糊为阴,等等。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汉语在各个层面都更多表现出"阴"的一面,而英语则"阳"的特征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8.
模糊语言的模糊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有朦胧、神秘之美学意境,模糊关之语言特征是清晰与模糊相依、具体与抽象互渗、相对与绝对转换,主要表现形式有含蓄、简要、委婉和幽默。  相似文献   

19.
解析外语教师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兰  孙启林 《教育科学》2007,23(2):61-66
外语教师发展是外语教师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笔者从“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相对应的概念中,提出“外语教师发展”概念。其涵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教师自主发展为目的而进行的教师培养;二是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自主发展。在此基础上,笔者针对外语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发展机制,着重强调了自主发展意识和自主发展能力,并提出“反思型”师资培养模式和“反思性教学”的自我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20.
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对实现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意义重大。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经济环境、制度缺陷、信息不畅、专业设置、用人观念等多种因素,应从制定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整合学科专业、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采取措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