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村民自治发展的原则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为主要原则和重要特征的村民自治,是中国农民创造的一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是对社会主义自治的创新与发展。基于村民自治的精神实质,村民自治的发展需要贯彻社会主义民主自治原则、民众认同原则、绩效原则等。由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体制的变革和政治制度创新等多种因素决定,民主化、制度化将构成未来村民自治发展的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的科学涵义赋予其丰富的特征,使其在运行中能够改善基层群众自治中因选举民主一马当先而导致的最能体现自治本质的公众协商性参与严重不足的现实。协商民主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的可能性源于三方面的偶合,即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相偶合,与政治协商传统相偶合,与民主集中制相偶合。基于此,协商民主在完善中国基层群众自治中可以大有作为。协商民主能够提升基层社会及其民众的公共理性,能够规范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安排,能够逐步培育出健康成熟的公民社会,能够完善公共权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面对基层民众日趋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对村基层组织不断降低的依赖度,丽水市雅溪镇积极整合镇域政治、经济、社会资源,大胆创新,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居民自治联合会轮值服务、跨村理事、联合自治,推动基层自治、化被动为主动、变分散为整合、去无序为规范,从注重"民主选举"向统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过渡。联合自治机制的实践证明,动员一切基层力量汇集社会意见、联系社会组织、调处社会矛盾、强化社会合作,是新形势下基层组织发挥自治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20世纪30年代中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对地方自治政策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20年代末30年代初全面推行地方自治出现的弊病,南京国民政府于30年代中前期相应地对地方自治进程作了富有弹性的规定,将保甲制度纳入地方自治之中并大力推行县政改革。保甲纳于自治、国民政府似乎从事实上避免了在基层推行两套政治制度的矛盾冲突,在形式上又给传统的旨在加强基层社会控静的保甲制度披上民主自治的外衣,看似一种完美的制度创新,实则使地方自治开始实行初期的一些民主自治思想遭到极大损害,更加败坏了自治名声。由于民众对推行保甲出于被动而非主动,以从上而下的保甲制度来培植从下到上的地方自治不仅未能走出“以官治求自治”的老路,反而越走越远。同时,保甲本身也无多大成效。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城市社区岛治运动的明显的政策意图之一就是通过社区自治来营造基层民主的氛围,从而一定程度满足民众渴望直接民主的愿望。但是在葑前的现实政治国情下,以追求稳定的渐进民主改革是主流路径,如何在现有制度空间里不做颠覆性的突破,而更好的提高民众的民主满足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中国城市杜区自治运动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项制度之一,基层群众自治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从中央到地方形成比较完整的基层群众自治的法律制度保障体系,但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制度在其运行进程中也存在影响基层群众自治的障碍因素.本文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促进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法律制度良性运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管教养卫是国民政府乡村基层社会控制与建设的政纲,四者中,先有教养卫,后有管。蒋介石、杨永泰以及当时的众多县政专家对管教养卫的解释都不尽相同,他们在理论上对管教养卫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地加以改变、丰富,经历了从最初单纯强调某些问题的重要性到与地方自治、保甲制度、新县制融会贯通的过程。在实际运作中,国民政府地方基层行政人员大多借用管教养卫的概念,以加强对基层民众的政治压制与经济盘剥,民众感受到管教养卫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负担与义务,而非利益。管教养卫的提出与宣扬,是民国时期基层社会控制体系转型中国家行政控制力向下延伸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8.
"政社互动"作为一种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新模式,其本质在于通过整合基层自治要素资源和"清单化"管理来实现基层自治。Y社区在"政社互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资源意识,通过整合与开发区内各类资源来实现基层自治,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更进一步彰显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本质精神。当然,Y社区在新模式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制度依赖"、社会组织发展缺位和权力寻租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次伟大实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通过论证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独特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阐明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村民自治不是内生型的,而是由国家力量推动的结果,在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国家力量的介入和与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国家与社会在村民自治中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国家统治的合法性,增强国家对社会的整合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社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提升基层民众的民主意识和政治素质,真正实现村民的"自治".因此,在村民自治面临国家与社会关系错位的实践困境这一社会背景下,运用"国家与社会"理论范式考察村民自治的发轫及其制度化历程,探讨如何实现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促进村民自治的顺利开展,就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直接取决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本质特征与核心内容.在发展建设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切实保证其自治性质与民主内容,为广大劳动群众充分行使宪法赋予的管理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制度保障,对提高我国公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论对现阶段我国实行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中自治本质特征及民主核心内容加以论述.一、自治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建设的本质特征依据我国已颁布的法律、法规,中国现阶段的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主要包括农村的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区的居民委员会和公有制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1982年颁布的  相似文献   

12.
基层自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基层治理中采用的主要模式,从理论建构看,这一模式适应了现代化自治社会建设的要求。然而,在缺乏公民意识、公民精神等文化土壤支撑的背景下,其在实践中却陷入了一系列困境。本文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了现行基层民主自治模式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3.
海兰帕克镇的居民热爱自治,他们选择自己的政府体制,他们关心自治镇的公共事务,并热心奉献.自治镇政府实行兼职制度,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公共事务.海兰帕克自治镇的政府民主而开放,政府并非高高在上凌驾于民众,而是融化于民众之中.这个小规模的自治镇不但遴选出了贤能之人,而且使政府融化于民众之中,使政府成本消融于居民的热心奉献之中,这似乎实现了一种甚至可以超越合作治理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提升村民的自治水平和提高基层的治理能力是构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中国农村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面临诸多困难。因此,“村民自治和基层治理何去何从”成为了“中国农村村民自治与基层治理”学术研讨会上学者们讨论的焦点问题。肖唐镖、赵树凯、温锐等教授怀着关照当下的情怀阐发了他们深刻而尖锐的见解。本刊特约其文,以飨学界同仁,并欢迎大家对此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健全,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基层自治组织之间、民主的内容和形式、基层干部素质、监督体系方面还存在着问题.而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管理体制不科学,不能很好处理关于民主的几个问题,无法可依,自治主体不注重自身修养提高所造成的.因此,我们应该从理顺基层群众自治之间关系,加大村务公开力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完善监督体系方面入手,使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朝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层民主自治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之一,保证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权利就成为它的应有之意。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在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加强党和政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史显示了文化对宪政建设的重要性,如何解决传统文化与西方宪政文化的关系,人们却始终没有达成一致。中国的宪政既然是以西方为导向的,就必须涵养一种与宪政相符合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靠先知先觉们对民众的教育和宣传,必须由民众在实践中去体认。中国农村居民在自治实践中亲身体会了民主、自治的真谛,相反城市居委会在城市居民自治中却遭到了冷落,代之而起的是随着住房商品化而出现的小区业主们的自治实践。  相似文献   

18.
村民自治是农村居民根据法律独立自主地管理本村事务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新形势下农村基层治理的一种有效方式,充分体现了群众自治、直接民主、普遍平等、基层自主等原则和特点.村民自治既是社会主义自治理论的发展,又是社会主义自治实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社区自治也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作为城市基层自治组织的城市居民委员会,在法律上定性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可是其在实然角色却发生了异化,行政化倾向严重,与业主委员会等其他组织存在矛盾。针对居委会自治角色困境,必须从法律规制上完善居委会自治,及时修改《居委会组织法》,强化居委会自治主体法律地位,完善居委会人事、财务的自治,提高居民参与意识,积极引导和培育民间组织,还要解决监督和司法救济问题,确保居‘委会走向真正的社区居民自治的道路,推动基层民主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27-1937年国民政府在安徽的基层行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8年至1937年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安徽的县以下基层行政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地方自治试办阶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重新厘定县等,改订县政经费;编查户口,划定县以下自治区域;加强自治地方官员选拔考核,查处贪污腐化;成立指导自治的专门机关,开展自治事项。在保甲制推行阶段,安徽省基层行政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重新划分基层行政区划,编制保甲;二是县府工作重心由筹备自治转为"保甲"、"自卫";三是分区设署的推行。从总的来看,国民政府在安徽的基层行政改革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