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春梅 《职教论坛》2002,(16):49-49
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为学生“搭梯子”,引导学生自己爬。而提问就是“搭梯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一、提问的内容1.教过的内容。也是所谓的“旧知识”。通常教师希望学生掌握的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的内容之间有一个界限,而让学生学习激活旧有知识,并将其向新知识迁移,使新旧知识有机的结合。因此需要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以便调整教学进度。提问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之前,也可以安排在学习新知识时,或者在复习时。2.课堂教学中没有教过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就是“新知识”。提问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  相似文献   

2.
金霞 《辅导员》2010,(6):50-5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的功能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负载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功能转变为促进人的发展为主要功能。教师和学生不再是“材料员”而是“建筑师”,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因此,如何用好教材,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下面我以《孔子游春》第八自然段教学为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刘奇 《中学理科》2007,(12):13-14
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常常听到有些学生反映上课“吃不透”.对此,教师绝不能不加分析地斥之为“基础差”.为什么“吃不透”呢?就教学角度讲,这里有一个思维活动量的问题.我们知道,高中学生已进入青年早期,他们的思维特点是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并逐步进入经验型的抽象思维向理论型的抽象思维过渡,这一时期的学生富有探索精神.我们的教学如果不能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合理的思维素材,则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充分锻炼和发展.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学生科学地组织好思维材料,为他们接受知识提供桥梁和阶梯.  相似文献   

4.
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的目的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另一方面让学生学“好”.学“会”,即会构建牢固的知识体系,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好”,即指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构建新知识的能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山西省实验中学孙静媛新大纲有以下特点。一、教学目的明确,突出素质教育新大纲提出了四条教学目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第一条就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出了要求,规定了双基知识的范围,并要求通过双基的教学,使学生“初...  相似文献   

6.
陈宏宝 《学语文》2008,(6):24-24
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陌生的学习内容.总是充满着新鲜好奇的感觉,反之,对已经熟悉或自以为掌握了的知识内容,却容易产生倦怠和厌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把握好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不断地呈现一些学生感觉陌生的问题.给予学生一些陌生感,让学生踮一踮脚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可以有效地激发求知的欲望、学习的兴趣.可以使课堂教学由“我为物用”转为“物为我用”。由“机械问答”为“活泼生动”,由“冷漠无味”转为“热情洋溢”.由“自顾自讲”转为“和谐共振”,由“一成不变”转为“变化创新”。引领学生向更深更广的知识去探求.向更高更强的能力去跃进。  相似文献   

7.
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数学课,讲课前安排一个“复习铺垫”,此环节的内容与新授内容紧密联系。通过“铺垫”.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教师称其为“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到果子”。这种铺垫好吗?我们先看一个教学实例。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的活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仍采用的传统教学法的一种特点就是直接把教学结论“说给学生听、写给学生记、做给学生看”。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自主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谈化了数学情境知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如能正确地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把握好“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和“课外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发挥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龚水森 《文教资料》2010,(9):150-152
本文主要探究历史课堂的高效教学方法。在阅读上要求学生用一颗“心”去阅读,去领悟。边读边写,罗列核心知识要素.进行反思.打通历史发展的“时空隧道”构建知识网络;练习要求围绕“新材料、新情境、新设计”展开.特别重视对练习的卷面分析,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指导教学过程:课堂上重在把教学目标落实到位:关注时政热点.架起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桥梁,以新情境深化拓展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三复习阶段,一题多解可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求解,这对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非常有好处,但是,面对近年高考命题的变化和要求,一些以新背景、新材料设计的新问题接连出现,虽然它们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方法都是同学熟悉的,完全可以“穿新鞋,走老路”,然而,从旧知识至新问题这条“路”上,大部分同学遇到了断层,究其本质,学生缺乏的恰恰是如何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到新问题中去.我从教学中发现,多题一解对训练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如果说一题多解是多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多题一解就是一把钥匙开多把锁.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2.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不断发展和增强研究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运用这一方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把知识或结论像配置好的“快餐”那样为学生供应“现货”,而是创设某种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探求欲望。并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对某一学习专题进行检验、证明、探究,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余建英 《江西教育》2004,(13):77-77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应将开发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做到教学合一。在教学过程中.要上好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我采取“一严二教三放”的方法进行体育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陈斌 《考试周刊》2012,(6):74-74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教师依据小学生认识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利用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乐学的境界。情境教学以优化的情境为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营造、渲染一种富有情境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学习的需求泊觉地、主动地探索问题,获取新知。  相似文献   

15.
于彤 《天津教育》2002,(1):47-48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要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既要使教师的“教”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又要使学生能自觉、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一节的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式教学,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方面进行了这样的尝试。一、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特点,提出问题,诱导学生去想,引导学生去探究。在设计问题时,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方式:1.从旧知引出新知。新知识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6.
童友斌 《学语文》2005,(4):10-10,9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拨下主动学习.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以前.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到教学过程的“权威”,无时不是以“知识的拥有者”为中心。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从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双向或多向的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伙伴”和“助手”。与学生平等对话.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7.
密码题赏析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所选择的素材尽量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作为一种导向,近年来中考试题呈现出“提供新材料、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的特点,密码题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此类题涉及到密码学中密码编码和密码破译的知识,前者是对信息保密,后者是对信息的反保密,即破译.现采撷数例,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18.
圣军 《地理教育》1997,(6):31-31
“九义”初中地理教材图文并茂,每十章节都有“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教学内容。教材注重学生识图能力、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养.若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仍采用讲述的教学方法,偏重知识传授为主的照本宣科,继续沿用“组、复、新、巩、布”五十环节的课堂教学模式.甚至搞满堂灌,既不能突出地理教学的特点,学生学  相似文献   

19.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教学这篇课,教师应由以往的“帮助”变为“点拨”,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眼、耳、口、手、脑齐动,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相似文献   

20.
有机化学教学中学习迁移问题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化学教学中学习迁移问题的探索上海曹杨中学(200063)王雪芸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是将学生的原有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与包容的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但以学习者易懂的通俗语言呈现。它是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联系的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