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火春风斗古城》这部歌剧中不同的人物呈现出不同的演唱风格特点,其中金环是这部歌剧中的亮点人物之一。本文以金环这一人物作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这部现代民族歌剧;另一方面对金环角色的艺术特征与唱段特点进行分析,使演唱者准确把握金环的情感性格和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2.
大型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根据著名作曲家李英儒长篇同名小说改编的一部中国经典歌剧,而后总政歌舞团对整部剧进行全新的梳理及打磨,并在2007年庆祝建军80周年之际在北京成功上演,使得这部文学名著在中国的歌剧舞台上大放光芒。笔者有幸参与了整部歌剧的排演,通过对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演唱处理及人物台词的分析,较好的饰演了杨晓东这个英雄人物,并在舞台表演实践方面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唱段《娘在那片云彩里》选自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杨母演唱,笔者简析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对歌剧唱段分析的过程,收集相关资料,结合歌剧背景、人物分析、演唱技巧等方面的探究,能更好的演唱此作品,同时也为更多的演唱者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野火春风斗古城》是一部抗日题材的民族歌剧典范之作。它的成功源于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土壤,本文将立足歌剧音乐本体研究,着重对重唱部分的音乐体裁运用、歌词处理及民间曲调的融合进行分析,以探寻歌剧重唱部分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正>黄慧慧,教授,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音乐学硕士生导师,艺术硕士(MFA)民族歌剧方向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声乐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三届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专业分委会专家,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黄慧慧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民族歌剧专业,分别在歌剧《叶子》《第一百个新娘》《野火春风斗古城》《木  相似文献   

6.
胡芳 《老年教育》2014,(11):10-12
<正>1963年,故事片《野火春风斗古城》正式公映。无论是雪片似的观众来信,还是奠定一代人审美取向的"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的坊间热议,都印证了这部电影作品的巨大成功。缘起1958年,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出版后,风靡  相似文献   

7.
五六十年代中印蜜月外交关系和频繁的文化交流使中国红色经典如《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红日》、《红岩》、《青春之歌》、《敌后武工队》等进入印尼市场,与印尼游击战题材小说《游击队之家》、《游击战的故事》、《战场情》和《苏迪尔曼将军脚下》唱起了时代的双簧戏。这时期中国和印尼受到地域性反帝反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两国的文学作品都是政治与文艺的高度联姻,成为时代的标志,体现时代的脉搏,是现当代文学中较为特殊的文化现象。然而两国这时期游击战题材作品虽然处于相同时段,因处于不同空间而表现在价值观与世界观等方面的明显差异。论文通过比较上述作品掀开两国民族在共时的战争年代人生解读的一层面纱。  相似文献   

8.
《娘在那片云彩里》是民族女高的一首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作品,本文主要通过《野火春风斗古城》的创作背景、杨母的角色分析、《娘在那片云彩里》音乐分析与演唱、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等四个方面来对这首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严寄洲,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著名资深导演。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他执导拍摄的故事片《英雄虎胆》、《海鹰》、《赤峰号》、《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十年动乱后推出的《猎字九十九号》、《二泉映月》、《再生之地》、《死亡集中营》等一批优秀故事影片,很受观众的好评,其  相似文献   

10.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城》、《暴风骤雨》。我父亲喜欢书法,迄今在豫北一带,有很多人家的门匾、墓地的碑文,还有些桥梁上的铭文.都是我父亲写的。  相似文献   

11.
我很小的时候就看小说,也想写小说。我祖父对《红楼梦》、《三国演义》熟得不能再熟。我父亲是个中学语文教师,早年也写过小说。这种家庭环境可能对我有些影响。我记得,我还没有桌子高的时候,家里就放着《红楼梦》、《东周列国志》、《野火春风斗古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20几年,中国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中国与世界有着越来越密切的关系。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生活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是当代人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幸福缺失。现代的年轻人应该如何活着,应该如何抉择,当然也是文艺创作必须展现和回答的课题。只有契合时代,掌握了时代的精髓,艺术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引起人们心灵的共鸣,才能引导时代发展的方向并发挥其旗帜作用。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通过杨晓东立体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展示了深刻的时代课题和人们对当下生活境遇的现代性思考,这是具有独特的时代价值的,这种成功的经验,是我们创造性地发展歌剧甚至整个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里程碑和标杆,不仅为我国的歌剧和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供了一个较高的艺术评价标准和创作标尺。  相似文献   

13.
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儿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布长裤,紫花小褂,额前的刘海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小说,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  相似文献   

14.
民族歌剧《沂蒙山》以抗日战争为主线,以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革命历史为创作背景,以大青山突围、渊子崖战役为创作素材,讲述了海棠、林生、夏荷等主要角色在国家危亡与个人命运的纠缠中,牺牲小我、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女主角海棠坚毅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使人倍受感动,剧中独唱、重唱的演绎塑造了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5.
儿时家贫,偶尔走亲串友,常向别人讨借书看。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啊,什么《烈火金刚》《草原烽火》《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啊,都使我在贪婪的读书欲望中得到了一睹为快的满足。它使人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性情。人家说“小时读书记在骨子里”,也真是的,现在,我还能摇头晃脑地背上几段《红楼梦》  相似文献   

16.
江西原创民族歌剧《回家》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为主题。即"忠"、"孝"、"节"、"义"。《回家》这部民族歌剧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传播了一种中国精神,反映了两岸民众希望国家统一,人民幸福,民众团结的热切期望,该剧在大陆及台湾演出获得了巨大成功。它以一位江西籍台湾老兵的真实故事为题材,讲述了老兵的回家之路。在台湾像罗旺篼这样的老兵有太多太多,他们是历史的产物,他们在历史的选择中不得以才离开了生养他们的故乡。歌剧题材真实,故事情节感人,作曲家们对"人物"的塑造别具匠心,该剧男女主角的唱腔设计音乐加入流行音乐,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  相似文献   

17.
歌剧《小二黑结婚》是根据著名作家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的经典歌剧。为了打造赵树理文化品牌、适应广大观众欣赏需要、锻炼提升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在院庆10周年之际重排歌剧《小二黑结婚》。排演在忠于原作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现代舞台艺术手段,大量渗透浓郁地方风味的元素,使人物个性更鲜活,节奏更顺畅,地方风味更浓厚。评委点评道:歌剧《小二黑结婚》代表了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很多年前的一天,夕阳西下的黄昏,一个长胳膊长腿的瘦高女孩蜷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她穿着毛蓝布长裤,紫花小褂,额前的刘海儿整齐而又浓密。她拱起的膝盖上摊着一本厚厚的小说,是那个年代风靡全国的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斗古城》。因为夕阳斜照的关系,她的眼睛微微地眯缝着,皮肤也是微黄的。隐隐地现着一种菜色。那正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毫无疑问,女孩也是营养不良的人群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9.
《红旗谱》是红色经典三红一创的首先之作,作者反复强调小说讲述的故事与人物都源于真人真事,但对比史料和小说文本我们可以发现小说对平淡的真实历史进行了传奇叙述,而这些艺术虚构最后却取代历史本身而重新被认定为历史真实。艺术真实取代历史真实而升级为新的历史真实,这生动地反应了红色经典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晓 :百义先生 ,您好 !您既是一位作家 ,又是一位优秀的出版家 ,我想请您从这双重身份出发 ,为我们的中学生朋友谈谈写作与读书的关系。首先我想问的是 ,是哪一本书使你产生创作冲动的 ?能详细介绍一下那本书吗 ?你是什么时候读的 ?周 :具体是某一本书现在说不清。我想 ,一个人走上写作道路也不可能完全是受一本书的影响。小学阶段 ,我读了《烈火金刚》、《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破晓记》等书。其中《破晓记》这本书写的就是我们那一地区的革命斗争故事 ,这使我感到新奇 ,也使我对作家的神秘感多少被打破了一些。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