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极端“本土化”带来的狭隘性。“本土化”策略是民生新闻迈出的一条共同路线。但是,当“本土化”策略无节制地走向极端后,两方面的局限性就暴露出来了。一是狭隘的地域性,一是狭隘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2.
杨尔希 《新闻世界》2012,(5):103-104
从近年网络舆论的发展来看,网络上的言论表达多了自由,少了理性。网民在通过网络参与公共议题的讨论时常常超出言论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上的尺度,带有极端的感情色彩。本文选取了近几年网民热炒的几个典型事件进行分析,认为网络舆论存在极端情绪化倾向,这种情绪化网络舆论扭曲了言论自由的内涵。并就网络舆论如何“去情绪化”提出一些建议,让网络舆论回归理性。  相似文献   

3.
今天,自媒体的发展已促使公共话语形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开放的平台为个人表达诉求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开阔空间。从1月份的“姚贝娜事件”,一直到最近热议的“柴静事件”、“刘翔退役”、“毕门宴风波”等“零门槛”的传播方式,种种事件的原貌反被遗忘,自媒体舆论场里满目皆是尖锐且情绪化的“中国式猜测”与“阴谋论”,甚至有近乎撕裂性的争吵和极端性的人身攻击。  相似文献   

4.
政治经济学本是一门妙不可言的学问,然而,我们在投奔它时却总是“不得其门而入”。我们已经习惯了被自己的某一种偏见所劫持,宁肯让其死死框住自己的视线,也不愿敞开思维接受多元化的观点,给自己多一份选择。我们总是喜欢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却不能站在中间地带静下心来细细地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5.
极端天气     
每年全球都会有部分地区气候不正常。但是像今年这样,如此大范围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就应该属于“极端天气”了。明年的地球会有哪个角落遭如此厄运?不好说,但是近年来,极端天气似乎来得越来越频繁。  相似文献   

6.
刘大勇 《新闻实践》2010,(11):63-66
近一个时期以来,自杀、凶杀等社会极端事件成为了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以死抗争”的新闻框架在此类事件报道中被屡屡使用。事实证明,“以死抗争”框架在唤起受众注意、制造情感共鸣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但也应注意到,并非所有的极端事件都适用于“以死抗争”框架,不加选择和节制地使用这一框架,将使其传播效果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7.
乐媛 《新闻爱好者》2010,(4):120-121
“极化”一词来自政治科学.指的是公众舆论出现分化.并有走向极端的趋势。由于极化现象一直被认为与政治冲突和社会不稳定存在潜在的因果关系.因而对“极化”的研究一直处于政治科学的显要地位。当互联网上丰富的民意表达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舆论力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形成和演化受到来自物理空间、社会空间、信息空间的诸多风险致因因素影响,群体极化风险识别是在对其演化机理全面梳理基础上,对是否产生风险的判断,是社会风险评估和管控的前导性环节。[方法/过程]文章论证了极端观点是群体极化风险存在的最主要具象形态,分析了极端观点的特征,构建了极端观点的TCMCR识别模型,基于自我归类理论中引用的原型性概念来识别极端观点,以元对比率的值表达观点的原型性,并以突发新冠疫情下的“辉瑞新冠小分子药物”舆情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结论]文章构建的模型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的极端观点进行有效识别,实证研究结果显示观点O13发生了群体极化现象,形成了群体极化风险。  相似文献   

9.
声音     
“治理网络暴力,不要走极端。不要从一个极端到另外一个极端,比如有人提出所谓的‘实名制’的问题,我是坚决反对的,因为实名制带来正面效应,带来的效益低于社会的成本,可能带来的问题会更加严重。而且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没有必要做实名制,网络犯罪,不做实名制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你。所以我觉得治理网络暴力,不要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剧烈,成为社会化媒体中灾难议题的新面向。现以郑州“7·20”特大暴雨微博话题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对社会化实时传播与救援实践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多元主体在合奏中形成自由、互通、互达的传播网络;通过多重叙事建构此次事件,以官方界定为分界点,划分为在场化调侃和全民行动两个阶段。因此认为极端天气事件具有液态的自发性组织传播机制和“非正式”救援与“全民”救援并存的实践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意识,是对马克思剖析“支配自然”的价值观进行再剖析之后确立的.它认为,“支配自然”的价值观之理论理路内在于千百年来的人类理性,今天又与现代工业文明的实践理路相契合,因此,它演化为“极端人类中心主义”的质底乃顺理成章之事,而它的负向度功能也必然是根深蒂固的.鉴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可避免性,生态社会主义并不赞同反其道而行之的“生态中心主义”,而是采用马克思的“生态人类中心主义”作为生态意识,并根据“生态人类中心主义”对“支配自然”的命题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式的再解读.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意识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深刻的文化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基层是部队建设的主体.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认真策划组织好部队基层建设的宣传.是军队报刊的重要责任.是军事新闻工作者的光荣使命。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耍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必须从时代发展、战略全局和使命责任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清末“新政”期间,新式官报迅速发展,这一现象反映了报刊与社会变革间的能动关系:一方面,急剧的社会变革为官报的发展提供了背景和土壤,官报的功能、内容和形式、体系均迅速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官报不断为“新政”摇旗呐喊,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政”的发展.但归根结底,官报的政治立场是反动的,作为一种舆论控制的极端手段,在清王朝覆灭的过程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颠覆电视》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黎瑞刚在北大演讲的题目.虽然他也强调“用颠覆这个词是非常极端性的说法,为了引起大家的关注、兴奋感”,但还是开门见山地抛出了“新技术的变革会对媒体产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这样一个议题,并不无急迫地认为“对于这种技术的发展变局,电视行业不能忽略,忽略了就没饭吃”。新技术及其所造就的新媒体真的可以“颠覆”电视?电视真的可以那么容易地被“泡沫化”?  相似文献   

15.
极端事件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目标.这一点也不奇怪.媒体对世界的观照是选择性的,他们不可能将其关注的目光均匀分布在周遭世界上,必然是有所选择、有所忽略;媒体关注什么,会存在“选择性失明”,有洞见,也有盲点.  相似文献   

16.
邵薇 《军事记者》2001,(2):35-37
奥丽亚娜·法拉奇,20世纪国际新闻界的风云人物,与她令人艳羡的新闻成就同样耀眼的,是她鲜明、尖锐的个性。她迷恋文学、信仰极端个人主义,既反对一切专制和集权,又不排斥权力(成功)带给她的向人们传达她信念的便利。于是,她的深厚的文学功底、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自我表现欲望、蔑视一切权力同时又利用自己的“明星权力”等,都无可避免地反映在她的新闻作品中。她的新闻,是贴有“法拉奇”标签的“个性新闻”。法拉奇的“个性新闻”,是对传统的“客观主义”新闻观念的反动和叛逆。创新,有价值,但同时也有争议。探讨法拉奇“个性新…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8年考察人民日报社时强凋指出:“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信息传递和获取越来越快捷,新闻舆论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要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放在突出位置”。我们应当从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信息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极端重要性,精心筹划,精心实施,推动军事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8.
曾鸿 《新闻世界》2024,(3):14-17
舆论失焦造成新闻事件中心偏移,影响公众理性思考,加剧政府公共治理难度。掌握舆论失焦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与规律,预防舆论失焦现象的发生,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提升我国舆论引导和治理能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中几个主要的舆论失焦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构建的极端舆论环境、视觉化的内容传播、主流媒体纠偏功能的弱化以及平台审核把关标准的异化是造成该事件舆论失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舆论失焦的四条防治策略:公众精选新闻来源,媒体善用议程设置,平台慎用算法审核,政府及时发布真相。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下旬以来.南方各省遭遇50年一遇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给广州经济社会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尤其是春运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困难。作为全国春运主战场的广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经过十数天连续奋战,成功化解了数百万旅客滞留形成的严重公共安全危机,没有发生集体踩踏和群死群伤事件,堪称奇迹。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湖南省安监局、煤监局召开局务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光祥传达了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后,畅谈了自己的体会:“我们要从党的十六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去认真理解,充分认识党中央把安全生产摆在一个极高的地位。”谢光祥从把安全生产摆在极端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