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北大图书馆的马氏特藏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马氏特藏书,是指已故著名小说戏曲收藏家马廉的旧藏。马廉(1893—1935),字隅卿,浙江鄞县人。其逝世前任北大教授,讲授中国小说史。他的藏书于他逝后两年售给北京大学图书馆。当时馆称这批书为“马氏文库”。马氏藏书堂号为“不登大雅之堂”,或“不登大雅文库”,后因收得明刻本《三遂平妖传》又称“平妖堂”。总计马氏书928种,5386册。其中小说372种.戏曲364种,还有一部分笑话、谜语等其它文学类书籍。藏书中善本书计188种,占藏书总量的百分之二  相似文献   

2.
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江苏无锡人。同治间以副贡入曾国藩幕府,参与"剿捻"、查办天津教案等事宜,光绪元年以知州入李鸿章幕府,十年授浙江宁绍台道,十四年任湖南按察使,后出使英、法、意、比等国。薛福成纵览经史,好为经世之学,擅长办理外交。他一生著述丰富,《庸庵全集》收录了他所撰的《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海外文编》四卷、《筹洋刍议》一卷、《浙东筹防录》四卷、《出使日记》六卷、《续刻》十卷、《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十种书。  相似文献   

3.
郑和使东洋     
郑和是闻名世界的中国明代大航海家,他率领规模庞大的舟师船队不远万里,创造了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如今这已经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1405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前一年,这位伟大航海家还有过一次出使东洋日本的经历。“东洋”和“西洋”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根据香港学者陈存仁的研究,明朝以京城为中心,在京城之东的海洋为东洋,京城之西的海洋称西洋。日本属东洋,所以此次郑和出使日本没有被列入下西洋的范围,从而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范寿康《台湾之教育行政》文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与史学》1999,(6):24-26
范寿康先生是著名教育家、哲学家。抗战之前历任春晖中学校长、中山大学教授等职。抗战期间,他出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二厅副厅长。台湾光复后,他为首任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教育处处长。本馆藏有他于赴任后撰写的《台湾之教育行政》等文稿本。文中提出了“一反日本人时代的殖民地教育政策”,“其重要目标即为祖国化”的教育方针,对战后台湾教育史研究不无参考意义,故予公布。档号Q43-91。整理者:宣冈d陈k卿。台湾不幸为日本帝国主义者占领了五十年。在这五十年中间,台湾之所谓教育完全是一种军国主义的殖民地教育,其目标不外以强…  相似文献   

5.
洪迈编《万首唐人绝句》《万首唐人绝句》是唐代诗人绝句的总汇。编辑者是宋代洪迈。洪迈(1123——1202),鄱阳(今江西)人。他不仅是唐代诗歌的编辑,也是南宋有名的学者。他从小好学,“幼读书日数千言,一过目辄不忘”,博览群书,涉猎极广,学识渊博,经史百家,医卜星算,都有研究,尤其熟悉宋代掌故。他二十三岁时中第,绍兴三十一年,三十九岁时迁左司员外郎,第二年奉命出使金国,金国要他在表中改“陪臣”二字,并用旧时的臣礼朝金,他坚决不从,没  相似文献   

6.
马相伯,原名志德,亦名建常,改名良,字相伯,别署求在我者,晚号华封老人。祖籍江苏丹阳,1840年4月18日出生于江苏丹徒(今镇江),1939年11月4日病逝于越南谅山。他是在历史的长夜中闪出光亮,温暖了那个时代,令后来者感动的人物。他曾代表清朝出使日本、朝鲜,他创办了震旦、复旦大学和辅仁大学,他在抗日救亡和“七君子”案中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尊敬。  相似文献   

7.
镇江焦山书藏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城镇江山明水秀,名胜众多;是全国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也是历代藏书的圣地。先后出现过文宗阁、焦山书藏、绍宗藏书楼等全国有影响的藏书楼,其中焦山书藏最能体现“书赖名山藏,山因古书觏”之特色。 焦山书藏为清著名学者、三朝重臣阮元首倡,这是他继杭州创办灵隐书藏后创办的又一重要书藏。嘉庆十八年(1813)阮元任漕运总督,这年春天,他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及藏书事,议决在焦山设立书藏。嘉庆十九年(1814),阮元命丁百川等人在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以作藏书之所,定名“焦山书藏”。 为了加强焦山书藏的管理,阮元做了大量工作,从书库的布局、书橱的制造到书籍的编排都亲自过问,就连象刻印章、管钥匙之类的小事都亲自嘱办。他曾“属借庵簿录管匙之;复刻铜章、书楼匾、订条例,一如灵隐;观察丁公百川为治此藏事而蒇之。”(阮元《焦山书藏记》)他还酌订规程,制订了具体的《焦山书藏条例》,规定:一,送书入藏者,寺僧转给一收到字票。二,书不分部,惟以次第分号,收满“相”字号橱,再收“此”字号橱。三,印钤书面暨书首叶,每本皆然。四,每书或写书脑,或挂绵纸签,以便查检。五,守藏僧二人,照灵隐书藏例,由盐运司月给香灯银十两。其送  相似文献   

8.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9.
《辞海》(1979年版)“陆心源”条释文云:“陆心源(1834—1894)清代藏书家。字刚甫,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吴兴人。咸丰举人,光绪时官至福建盐运使。其藏书处有三:一名皕宋楼,藏宋元刻本及名人钞本;一名守先阁,藏明清刻本;一名十万卷楼,藏普通书。著有《潜园总集》”。  相似文献   

10.
幽默     
《大观周刊》2010,(40):56-56
他她篇 娶妻 三个人结拜兄弟,发誓两年后要各自娶回个漂亮的老婆来。 两年后,甲领着老婆从日本先回来心想:“不能让他们先看见。”就把老婆藏到一破庙里。 不一会,乙一个人也回来了,甲问乙:“你去哪了,有老婆了吗?”  相似文献   

11.
我院某教授是高分子材料系主任。一天,他拿了一个日本专利的公开号来图书馆外文期刊库查“特许公报”,怎么也查不到。后来,图书馆情报室的同志闻讯此事,特向这位教授讲述了日本专利的基本概况,说明日本专利有“公开”和“公告”之分,公开号是用来查阅  相似文献   

12.
秦永章 《历史档案》2005,(1):83-88,108
矢岛保治郎(Yazima Yasuzirou,1882—1963年),是近代日本与中国西藏地方关系史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日本人人藏者中一个颇具冒险色彩的人物。他曾两度进藏,第一次是1910年11月到1911年4月,第二次是1912年7月至1918年11月。但前后两次进藏的目的各不相同,第一次只是进行体验“无钱旅行”,  相似文献   

13.
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县(今枝城市)人,是我国晚清时期一位获得多方面学术成就的学者。他与舆地、版本、目录、金石诸学均有精深的研究,在经学、小学、辑佚、古钱币等学科也都做出了很大成绩,并都有专著传世。他还擅长书法,被日本人推崇为"日本书道现代化之  相似文献   

14.
《欧苏手简》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苏手简》四卷,大陆仅北京大学图书馆庋藏一部,乃日本天明元年刻本。本文略述该本版式及内容,辨正编者杜仁杰为由金入元的作家,书目将他著录为“宋”人,误。该书的编刻时间,当在元灭南宋(1279)至杜氏辞世(约元至元二十一年前后)之间。  相似文献   

15.
日本藏汉籍,其总数无人敢妄自断言。依其国家文化财保护委员会之规定,分汉籍为“日本国宝”、“重要文化(美术)财”、“善本”(包括希见书)及“普通”四级。我自八十年代以来,数次在日本工作。蒙国家教委全国高校古委会之支持,察访古籍秘本,历尽艰辛,得“善本”及“善本”以上书七千余种。今应《中国典籍与文化》编辑部之约,就已被指定为“日本国宝”之汉籍(唐写本28种,宋刊本13种)作一《钩沉》,介绍于国内外同行,并就正于方家。周易注疏十三卷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 (唐)孔颖达等疏南宋初期刊本陆子遇手识本共十三册足利学校足迹图书馆藏本原陆游陆子遹等旧藏按:此本于1955年(日本昭和三十年)6月被指定为“日本国宝”。  相似文献   

16.
康有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苏生,后名有为。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南海先生”。生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卒于1927年。光绪癸已举人,乙未进士,授工部主事,为我国近代改良派领袖。尝与弟子梁启超倡导维新变法,有“康梁”之称。康氏初以上书变法之志不达,乃返广州筑万木草堂讲学蓄书,所藏多属普通之书。戊戌之变,家被抄,其书移广雅书院。《广雅书院藏书目》附列卷首,所云奉督宪发下寄存书目,即其时康氐所藏。  相似文献   

17.
《朝天录》与《燕行录》--朝鲜使臣的中国使行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王朝(1392-1910)定期派遣使节出使明、清王朝,而明、清两朝亦常常派使臣出使朝鲜,双方使节往来相当频繁,所以明、清时期的中韩外交有“使行外交”之称。朝鲜使节回归之时都要向国王禀告出使情况,每次出使都有书状官专门负责记录出使时的见闻,作为回国时禀告国王的依据。而朝鲜使臣亦多乐于著诗文描述出使情况。朝鲜称出使明廷为“朝天”,而出使清朝为“燕行”。故而朝鲜王朝出使明朝的使  相似文献   

18.
白杉 《四川档案》2005,(1):18-19
郭沫若母亲怀孕时,曾梦见一只小豹子突然咬住她左手的虎口,所以在郭沫若出生后便为他起乳名“豹”。上私塾时,他有了学名郭开贞,号尚武。因为在兄弟们中排行第八,所以母亲又称他为“八儿”。1919年,他在日本留学时,才取了“沫若”这个笔名。原由是他家乡(今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有两条河,一条是大渡河,称为沫水,另一条是流人大渡河的雅河,称之若水。  相似文献   

19.
1 藏本叫藏本英明,日本人. 1934年,42岁的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携夫人丽子及一子二女住在南京鼓楼阴阳营62号.那是一个阴沉沉的夜晚,刚回到阴阳营住宅不久的藏本英明突然对太太丽子说有事要出门.一向不过问丈夫工作的丽子望着他的背影,轻声问道:你刚回来不久,这么晚还有事,能不出门吗?  相似文献   

20.
据日本《古事记河已载,大约六世纪末中国的《论语》、《千字文》等典籍经朝鲜传入日本。一般认为这是中国古代文献传入日本的最早记录。从那以后,一千多年里中国典籍以各种方式不断流入日本,对日本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而在中国,由于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少古文献散佚失传了,在日本却有收藏。清末黎庶昌、杨守敬等出使日本时曾收集到数十种,辑为《古逸丛书》,杨氏另撰有《日本访书志》。改革开放以来,也不断有学者前往东流访求古书,成果颇丰,中日汉籍的交流已成为学者关注的课题。经几代学者的努力,应该说日本所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