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邦当上皇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座谈,刘邦问,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人是我?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呢?你们大家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朕。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说实话了:我们认为陛下为人很傲慢。不会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又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却丢了天下?我们认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都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相似文献   

2.
何以不淡定     
的确,现在不少传统媒体经营形势比较严峻,但现在是“最严峻”的时期吗? 抱歉,套用了《何以笙箫默》的标题.说实话,我只看过借用这个片头的某个广告,其他的,几乎一无所知.一无所知,却受到了它的影响——甚至是很深刻的影响;毕竟,标题就是脸面嘛!脸面都受人影响,还能说不深刻? 不仅是我,很多人,都会受到自己一无所知或者对自己一无所知的事或人的影响.这话有点拗口,但很普遍.  相似文献   

3.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史寒君,是长沙市人民检察院的档案员. 我今年34岁,从事档案工作7年,与前辈们相比,还是一名新兵.但作为一名“八○后”的年轻档案人,我有我的梦想和追求,也一直期待着梦想之花在求索中绽放. 我本科的专业就是档案学.虽然我的专业知识学得非常扎实,但说实话,对档案、档案工作感觉还是有点距离.  相似文献   

4.
很多人对作弊颇有微词,对作弊者嗤之以鼻。其实作弊随考试的产生而产生,随考试的发展而发展,它顽固地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自有它存在的几分道理。无奈的内容——逼人作弊“作弊怎么了?我作弊我惹谁了?我为什么作弊,大家为什么作弊?除了那些为了奖学金和所谓的名声而作弊的人,我想跟我一样作弊的同仁都会同意这样的话:我作弊是因为我无奈!”陈显扬显得很气愤,很激动。  相似文献   

5.
建国之后,毛泽东曾经多次谈起领导工作的特性和领导能力的培养,总结领导工作的经验,评论历史人物。在某种意义上,这些谈话,都带有总结党和自己领导工作成功经验的性质。 1967年6月7 日.毛泽东在与吴冷西的谈话中,评论了他对刘邦领导才能的看法。毛泽东从领导的任务一是决策、一是用人讲起,评论汉代几个皇帝的优劣。他称赞刘邦会用人。他说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据《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初,曾问群臣:何以他得天下而项羽失天下?群臣应对不一,刘邦均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6.
刘苇 《图书馆杂志》2011,(2):97-104
刘苇:今天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关于我个人的对法国电影的感观。说起法国电影,有一个问题,必须先加以澄清。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了很多人。什么问题呢?就是关于法国人的定位问题。我们一说起法国人,就会想到法国人是浪漫的,浪漫的法国人,几乎人人头脑里会有的想法。法国人真的浪漫吗?据我碰到的一些法国人,我和他们之间进行交  相似文献   

7.
浮石沉木     
大约2014年,我跟随一个政府的调研组去莱州调查现代农业.当地市政府一位副秘书长牵头,所有农业口部门负责人都参加.因为对自己身份的自觉,所以,我一直没出声.结束时双方牵头的人要我也发个言,我推辞未果,就提了一个问题,初衷只是对方列举一下即可.结果当地农业局局长沉默了一会儿说:“和你们记者哪能说实话?”  相似文献   

8.
汉代的"翘袖折腰"舞与刘邦打败项羽建立大汉之史诗有着一定的偶然与必然。刘邦成功赢天下,项羽失败刎乌江,这种结局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项刘二人的性格、心态对他们的成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在创建大汉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盖世功勋,可以说是大汉的开国元勋.汉高祖刘邦在消灭项羽,平定天下之后,论功行封,封萧何为第一功臣,关于这一点,史书有明确记载.  相似文献   

10.
我和来老结识于十一二年前。当时我发表了一篇关于目录版本学的文章,他想找我聊这个话题,遂通过媒体朋友联系上我,就有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来老非常谦和,同时有那种不知为不知的姿态,这样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能诚恳地向一个晚辈来请教一些问题,说实话一般的大家是做不到的。他能这么做,恰恰是他的品质所在,让人敬重之处。  相似文献   

11.
管卫中 《档案》2015,(1):27-31
在人们的印象中,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出身乡野、浑身匪气的无赖,一个胸无点墨、也无军事才能的常败将军,既如此,他又是如何打败所向无敌的大英雄项羽、取得天下的呢?看来,这个人并不是那么简单,值得细细考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有这么几件小事,蛮有意思:刘邦本是在沛县的一群屠夫走卒、贩夫小吏中间混出来的一个小有声望的"大哥"。也许是过惯了跟这帮兄弟在一起斗酒啖肉、粗野笑骂、偷鸡摸狗、打架斗殴的日子,刘邦在当上皇帝以前,是很讨厌那些衣冠楚楚、一本正经、酸文假醋的儒生的。他起兵反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13.
内容重要,还是渠道重要?这就像问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谁都有自己的答案.在纸书出版的时代里,关于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我曾和一位图书公司的负责人聊天.我说,这没有什么好争论的,因为有的公司属于内容驱动型,比如磨铁,自然内容为王;有的公司属于渠道驱动型,比如日知、唐码,自然渠道为王. 那么,在数字出版时代呢?在数字出版还没有成熟的赢利模式,还没有谁能够通吃天下的时候,谁又有能力驱动着数字出版的发展?打个比方,无论是内容还是渠道,在数字出版的大潮里,其实很像两人三腿游戏里的两个人,在内容与渠道尚不能达成和谐、举案齐眉的时候,谁的力量大、谁的步子大,谁就占主导.而另一个人,就像瘸了一条腿,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新闻和想象     
经常有同志提出这样的问题:新闻能不能“合理想象”?我觉得,这是有关维护新闻真实性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报道的差错、失实甚至虚假就很可能发生。作为研究和讨论,我想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所谓合理想象,大概是指:在新闻的基本材料是真实的情况下,对于若干情节(story)和细节(detail)进行想象的描写,而这种想象又是合理的、不是随心所欲的。这使我想起司马迁关于鸿门宴的著名描写。它很可以说明什么是“合理想象”。《史记·项羽本纪》里叙述项羽用范增之计,企图除掉沛公刘邦,不但情节有声有色,人物的言论和行动也活龙活现。这段描写,作为历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中期,我负责的副刊开设了一个起名为“枥谈下”的杂文栏,作者都是已经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人。因为约稿,曾同顾执中老人有过一面之雅。不记得是谁介绍的了,我拿着地址找到了顾老在北京菜市口附近的家中。说实话,对于此行我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因为我知道,顾老那时已是八十六七的人了。人到了这个年龄,随时都可能有意外的变化。他思路是否清晰?还能否搦管作文、特别是对时代感应敏锐的杂文?都是未定之天。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年轻人不缺灵气,缺的是傻气" 记者:您出成果主要是在中年以后,这是为什么? 艾丰:我这个人可能有一点特殊性,我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我真正出成果,被大家承认则是在四十到六十岁.原因很简单,一个是赶上了文化大革命,另一个是岗位原因.  相似文献   

17.
看客者说     
半夏 《出版广角》2005,(3):35-36
在秦始皇个人展示的观摩中,其中有两位看客,是不那么兴奋或日麻木的。一位是后来做了汉高祖的刘邦,一位是和刘邦抢天下的霸王项羽。  相似文献   

18.
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说过这样一句话:“采访是记者的生活.”这话很有道理,既道出了记者生活的特点,又反映出采访的本质特征. 我采写过一篇《上海老乡》的通讯.这篇通讯就是在兰州附近一个小站月台上候车时发现的线索,在火车上完成采访的.当时,我准备乘火车向西到酒泉去,在月台上遇到了也在候车的某部王政委。“听口音,是江浙一带人吧?”我问.“怎么说呢?算半个祁连半个上海吧!”他把半个说得挺重.“这怎讲?”我很好奇地问.“我喝了十多年黄浦江的水,又喝了十来年祁连山的水.所以,我既是上海人,又是祁连山人.”他一字一板说得很认真.“照你这么说,我也可以称是半个上海人了.”我接上说.“噢!!”他脸上显出很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很痛恨假新闻,但是什么是假新闻呢?可能一般人会认为"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才是假新闻.这类假新闻往往比较吸引人,尤其是被戳穿以后,会有较大的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从1996年8月加入<中国日报>到现在,我在新闻路上已经坚守了近10年.说实话,当工作不顺心的时候,当面对外面新的职业诱惑的时候,我也曾经有过犹豫,有过困惑,也不止一次地问过自己:为新闻事业付出这么多,舍弃这么多,到底值不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