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抽样调查等对2010年亚运会对广州经济、文化综合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分析表明,与亚运相关的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对生产总值(GDP)增长的贡献率呈逐年增长态势,贡献率分别达到0.2%、0.3%和0.4%.相应的拉动系数也逐年增强,2006至2008年分别为0.04%、0.05%和0.06%.与已有经验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亚运的全面社会经济效应和后亚运效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广州筹办2010年亚运会为背景,通过对广州大学城学生就亚运会前高校体育文化的问卷调查分析.论证亚运会的筹办将对广州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认为:2010年亚运会为高校体育文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为大学生对体育核心价值感悟开辟了新课堂等.要避免高校体育文化片面化,防止高校体育文化商业化,预防高校体育文化参与群体精英化.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居民对亚运会影响感知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体育赛事的举行会对当地居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以亚运后的广州市居民为主体,对亚运会的影响感知进行调查,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广州市居民对亚运会的影响感知不但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他们在对亚运会带来的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及环境利益影响有强烈的正面感知的同时,也看到亚运会付出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的代价。结果说明,作为成熟体育城市的广州居民,具有理性与务实素质,能够对政府如何巩固亚运成果,及开展后亚运时代的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2010年"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健力宝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赛进行了研究,广州亚运会健力宝亚运啦啦队全国选拔赛是竞技体育赛事营销运作的新模式,打破了我国体育赛事营销采用赞助、明星代言、电视转播、广告等传统模式,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创新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广州亚运期间市民对广州城市管理的满意度直接体现广州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和地位。调查结果显示,广州亚运会期间,市民对亚运会的支持率较高,对城市管理和赛事管理的满意度总体上较高,人们用较理性的态度来解读城市管理水平。广州市需借助亚运会的契机,增加投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广州在国际大都市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以往奥运会、亚运会场馆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议2010年广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时,应着眼于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旧场馆,适当修建新场馆,尤其要考虑亚运场馆的会后利用问题,避免“后奥运现象”。同时,将亚运场馆建设与广州市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种联动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体育舞蹈是首次进入亚运会的非奥运项目之一,这对亚洲地区体育舞蹈项目的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而作为东道主负责亚运会此参赛项目的广州市体育舞蹈协会,也将会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问卷调查、访谈和个案法进行研究发现,首进亚运会广州市体育舞蹈协会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1.单项协会结构与功能进一步细化;2.凸现了政府为主导,单项协会为主体的办会理念;3.亚运驱动下的体育舞蹈协会的实体化进程加快;4.体育舞蹈单项运动协会的人才库迅速扩充;5.单项运动协会管理和组织大型体育活动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8.
广州亚运会--物流竞技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成功举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需要高效率、低成本的亚运物流系统支撑。目前,广州的物流系统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管理上,尚不能达到广州亚运会的要求。为此,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进行了研究,论述了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组成、内容和特点,广州亚运物流服务市场的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并对广州亚运物流系统的规划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和谐亚运"、"经济亚运"、"人文亚运"、"科技亚运"和"绿色亚运"的理念和视角,结合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践,探讨了广州承办2010年第16届亚运会将对广州市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城市环境、城市建设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综合效益,并对此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0.
广州亚运场馆建成后的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州亚运场馆建设即将大规模地展开。亚运会结束后,场馆面临如何继续开发利用、收回投资的问题。鉴于此,对建设、使用广州亚运场馆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分散政府投资风险、避免赛后大量场馆闲置的建议,以期为更好地利用亚运场馆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围棋天地》2006,(24):14-15
围棋进亚运 12月2日,广州亚组委代表团在第26届亚奥理事会代表大会上提出的《广州亚运会竞赛项目设置的建议方案》已经将围棋正式列为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之一,而亚奥理事会已经基本同意了比赛项目设置。这就意味着,在大声呼吁和热切盼望若干年之后,围棋与亚运的联姻终于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2.
亚运会对广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办权就是发展权,影响力就是生产力。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将给广州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运用产业经济学原理,阐述了亚运产业是广州未来6年最具影响力、具有龙头作用和地位的先导产业,预测了亚运会对广州市GDP的贡献率,分析了其对广州经济发展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并提出了搞好亚运产业开发,推进广州经济全面提速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综合分析法,从文化学、传播学、民俗学视角对2010年广州亚运与岭南休闲体育文化融合传播作出相应探讨与分析,了解历届亚运会主题口号对举办城市文化传播的影响,思考2010年广州亚运理念:"激情盛会,和谐亚洲",它将充分体现竞技体育与休闲体育文化完美结合,创建以休闲体育为核心的东方体育文化理念,打造广州亚运休闲体育盛会,将东道主岭南休闲体育文化传播亚洲,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4.
实施亚运会语言规划是实现"人文亚运"的重要内涵之一.具体的措施应包括:努力营造亚运会语言环境,开展群众性的外语学习活动;建立规范的英汉对照公示语系统;借亚运举办之机促进汉语的国际推广.  相似文献   

15.
《新体育》2011,(1):54-56
印度为广州亚运会投入很大,共派出626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了42个项目中的37个,但不成比例的是,最终成绩却有些尴尬,14枚金牌、64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六。尽管如此,这已经是印度亚运代表团自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了,尤其在田径项目中一举夺得5枚金牌,比上届多哈亚运会时有了很大进步(多哈1枚)。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发,归纳法,对广州节约办好亚运会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节约办好亚运会必须在确立成功举办亚运会的标准的基础上,不能只注重直接经济效益,忽视间接经济效益:亚运投资要适度:不能一味强调节约,压缩必要的投入。研究同时为节约办好亚运会提出了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林晨 《新体育》2010,(12):14-15
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武术被正式列为亚运会参赛项目。时隔20年,亚运再度回归中国,袁晓超也用一枚金牌让中国武术闪耀亚运赛场。从2003年的亚洲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冠军,到2006年多哈亚运会长拳三项全能冠军,到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冠军,绰号“小超人”的袁晓超不断用汗水与金牌为自己铺垫着走向成熟的路。  相似文献   

18.
浅谈广州亚运会体育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广州亚运会对于广州旅游业来说既是一次历史性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挑战。本文探讨在市场运营中开发培植新型的亚运体育旅游产品,以适应现代旅游时尚要求,不断拓展和丰富旅游市场,推动广州体育旅游的持续快速发展,提升广州的国际地位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广州大学城体育中心包含8个体育馆和1个体育场,在第16届亚运会中承担了亚运会42个大项目中绝大部分的比赛和训练任务。对各个大学城亚运场馆进行实地调研,结果显示:高校亚运场馆顾客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韩国篇     
《围棋天地》2010,(11):12-14
亚运选拔时间表 韩国棋院最近公布了广州亚运会韩国男子代表队选拔时间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