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秦汉“抑末”政策形成的心理文化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是两个统一的王朝,都出现过繁荣的工商业和跃跃的商人资本,两朝统治者都实行过"抑末"政策,对工商业者及其工商业加以打击和抑制。至汉武帝时,"抑末"政策的实行已达高潮,可谓淋漓尽致了。史学家们一般都认为,"重农抑末"政策对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对从奴隶制经济和封建经济并行过渡为单一的地主小农经济,都是必不可缺的政策与措施。因而,在封建社会初期,应该肯定其积极作用,同时,从长远观点来看,"抑末"所导致的官营工商业、以及与封建地主密切结合的工商业,阻碍了商人资本的进一步形成和积累,加深了自上而下的封闭式的小农经济,致使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秦汉统治者(尤其是秦始皇与汉武帝)为什么要施行"抑末"政策呢?除政治、经济、军事的原因外,我认为还可以从当时的文化氛围与统治者的心理特征去考察其文化与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从战国时期兴起一直延续到清末的重农抑商政策,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项基本经济政策,适应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形态,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众所周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增强自身实力,纷纷变法图强。“重农抑商”作为一种思想主张,最早是商鞅提出的。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大大提升了秦国的实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不仅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而且将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基本经济政策推向全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重农抑商”是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王朝的一项传统政策。历代封建学者对这一政策一向是赞颂的。解放以后,史学界在热烈讨论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的过程中,也认真讨论过“重农抑商”政策的性质,例如,郭沫若先生认为汉武帝实行的种种“重农抑商”措施的实质是打击工商业奴隶主,保护封建小农经济,因此西汉政权是封建性质的;而日知先生则认为“重农抑商”是奴隶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因为在奴隶社会中农民的身分地位比商人要高,“重农抑商”“它只是奴隶主阶级内部不同集团相互斗争的表现。”但是,当时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讨论主要是环绕着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探讨而进行的,并未对这一政策进行全面的历史评价。近年来,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经济政策,史学界不少同志又重新注意起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来,纷纷撰文进行评论。有的认为农业、手工业,商业不论在社会主义时代还是在封建时代都是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5.
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整个历史进程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而,如何评价它一直是史学界关注的问题。为了便于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评价这项重要政策,很有必要探讨一下它之所以产生的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6.
战国秦汉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历史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政策是我国封建社会奉行的一种传统性经济政策.这种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曾经发生过很大的影响.过去的研究表明,从封建农业经济是封建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这一根本点来看,这种政策是应该历史地给予肯定的.但是,有的研究者过分强调农业与工商业在封建经济中的运动是对立和反向的,“不抑商,重农就完全落空”,甚至认为工商业是封建社会的致乱“祸源”,(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下,页615.三联书店1980年版)这种观点,是大可商榷的.我们不能不看到,重农抑商政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消极作用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中日两国封建社会都存在着“重农抑商”的传统,然而由于两国封建社会在本质上并不一致,因而其“重农抑商”传统的根源、出发点和手段也不相同。另外,与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重农抑商”不同,日本封建社会推行“重农抑商”的是幕府封建主阶级,并不是新兴地主阶级。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农业与工商业之间存在着排异性特点。中国是以农立国,农业是小农经济,工商业始终处于“末业”地位。中国封建社会,食与货处在矛盾之中,中国历代统治者与文人,都是靠重农抑商来暂时缓解食货矛盾。 班固既重视农耕,又注意工商,班固对食与货都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与主张。封建制度是农工商行业不平等的根源,班固没能认识到食货矛盾是社会制度问题,当然提不出科学的解决办法,遂也把重农抑商当成灵丹妙药,这是传统的农业文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重农抑商政策自秦汉确立以来,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所奉行的基本政策,东汉继承了前朝的抑商观念及政策,但东汉的统治基础-豪强地主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实行了较宽松的抑商政策,封闭性的大田庄的存在对商业的存在发展一定的保护作用,商人势力也大为增强,逐渐与豪强地主联系在一起;将政治特权与经济势力结合在一起,对汉末割据局面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之,宽松的抑商政策是东汉经济政策的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重农抑末”政策主旨的探讨,对封建社会中、前期抑末(抑商)进步说提出驳论,并对抑末政策产生、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11.
对外关系即对外贸易、对外开放问题,是近两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如2 0 0 2年全国高考卷15~18题经济交往问题,2 0 0 3年春季高考卷中国对外开放观念问题(材料问答题)。历史上的商品经济发展程度和商业观念、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对外贸易发展的程度和对外开放观念的变化,不仅如此,还影响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可见加强对商业观念、经济思想专题内容的解析训练,对迎考备考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一、中国由重农抑商到工商皆本,西方盛行重商主义中国自封建社会确立以来特别是封建社会末期,重农抑商政策仍然盛行,其主要原因,第一…  相似文献   

12.
综观中国封建社会,就封建统治者对待商人的政策,总的来说是抑商、贱商。但到了北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商业有了极大的发展,统治者对待商人和商业的政策也随之发生了改变,这就导致商人的社会地位在北宋有了很大提升。商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地主阶层的形成过程与“抑商”思想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商业的发展会破坏地主阶层的利益基础——小农自然经济,在以通过租佃土地收取地租的方式获取本集团利益的方式下,封建社会中最大的利益集团—地主阶层—为了自己集团的利益,必然会采取抑商思想和政策,抑制商业的发展,进而抑制商人阶层的壮大。  相似文献   

14.
战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根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诸王朝都采用过的一个政策,这就很容易使人们形成一个错觉,即中国古代似乎的确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为保证农业的发展,而轻视、压制商业的发展,即崇本抑末。关于这方面研究的文章很多,但鲜有深层次的剖析,很难准确地说明重农抑商的本质原因。要探讨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必须探索此政策的根源。许多学者认为,战国时期,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业资本对小农经济发生侵蚀作用,商人一方面与农民作不等价的交换,从而盘剥农民,使农民陷入贫困,同时利用农民贫困,进行高利贷盘剥,这就动摇了农业——这一国家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从各个时期的商业政策分析,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前期,中西方国家都选择了重视农业、抑制工商业的发展。但是,在封建社会的晚期,中国仍然继续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而西方国家却开始大力发展商业,奉行重商主义政策,从而导致了中西方走向不同的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其背后的动因并非如有论者所谓的是出于统治者对商人和商业的偏见或好恶,而是有着历史必然性;并且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抑商”也并不意味着对商人和商业不加区分地绝对排斥和打击——它针对的对象是“私商”,对“官商”,统治者不仅不“抑”,反而予以保护和扶持。为了保证专制王权能够始终有效地控制商业这一国家的经济命脉,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社会最终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而且富有弹性的商业统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朱泽忠 《文教资料》2011,(34):113-114
中国近代衰落之原因必须从其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传统文化教育、科学研究体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来加以分析才能得其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文化教育、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外在作用.束缚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局限性、重农抑商的政策倾向和技术封锁.阻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上述原因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中国近代的衰落。  相似文献   

18.
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史学家们有不同的观点。大多数人认为西周仍为奴隶社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本无奴隶社会,夏、商即为农奴制经济为主的封建社会,西周不是封建社会的开始。我们赞成西周是封建社会开始的观点,并为这一观点作些论辩。一、中国经历过奴隶社会何谓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就是奴隶制经济占主导地化的社会。这是较为一致的观点。问题是怎样理解这个主导地位。有的同志强调奴隶制经济在奴隶社会中的比重问题,因而特别  相似文献   

19.
东汉“宽商”不抑商陆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两汉统治者都是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政策的,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便采纳了这种通行的观点。①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就两汉的商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李桂海先生认为,“东汉的抑商政策,总的说来不像西汉那么严...  相似文献   

20.
"重农抑商",是中国两千多年专制社会一个既定政策,史学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用力甚多.传统观点认为是儒家的主张,如果笼统地说,也不错,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人们一言以蔽之曰:儒学.但如果认真分析,其实不尽然.先秦的原始儒家是不主张"重农抑商"的,"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只是到秦汉以后,随着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而土地兼并的主体又由官僚地主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商人地主为主,"重农抑商"这一法家的主张便被儒家承接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