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 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光武中兴。杜诗发明“水排”。王景治理黄河。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特点。东汉豪强地主的特点。二、要学生认识: 1、东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劳动人民起了主要的作用,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2、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不是为了劳动人民,而是为了地主阶级统治的长治久安。 3、东汉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它的发展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2.
汉初的豪强政策与地方豪族势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初地方豪强势力得到一定规模的发展。这与汉初实行较为宽松和放任的豪强政策有密切的关系。西汉在武帝以前,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汉竽朝与诸侯王势力的对立,皇朝对地方势力基本上是无暇顾及的,迁豪政策是对豪族的打击与利用并重的,加之在经济上实行放任自由政策,与民生息,地方豪族在汉初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汉武时期重要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两汉商业资本之流向及其对汉代社会之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两汉商业货币经济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拥财巨万的豪商和豪强地主,商业资本也大量出现。然而封建社会较为普遍的土地自由买卖,以及土地财产所具有的稳固性和封建政府惯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使得商业资本主要以流向土地的形式运动。商业资本流向土地对两汉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剧了土地兼并,激化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使具有分割性的、自给自足的豪强地主势力膨胀起来,最终导致了东汉末年分裂割据局面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这一节教材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一是"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讲清"光武中兴","田庄","徒附"这些历史概念,使学生掌握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情况和豪强地主势力在东汉时期的发展情况.一东汉初期的经济恢复在这一标题下,教材内容又分为"光武中兴"和"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这样两个层次.东汉初期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与汉光武帝时期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有关系的,所以把"光武中兴"作为重点来讲述.刘秀为什么要调整统治政策?这必须涉及到东汉初建时所面临的社会局面.公元25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讲述东汉初期的经济陕复和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使学生了解: 1.汉光武帝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统治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从而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2.东汉豪强地主享有政治、经济特权,成为地主阶级中的一个特殊阶层。田庄是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豪强地主的田庄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徒附”的基础上的。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武中兴”。难点:豪强地主田庄的特点。三教学用具: 小黑板:《西汉人口、恳田数统计表》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①绿林、赤眉起义的结果怎样?②东汉建立在哪一年?是谁建立的?定都在哪里? (学生答后,教师概括,导入新课)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以疾风暴雨之势推翻了王莽的黑暗统治,但是这次起义的胜利果实却被地主阶级夺去了。公元  相似文献   

6.
两汉商人社会地位的演变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总的态势是在不断地提高。西汉前期,由汉高祖的“贱商”到文景时的“惠商”,商人的社会地位在逐步上升。武帝时“抑商”导致大部分商人破产,地位一落千丈,但部分商人却坐上了高官,地位殊荣,商人社会地位处于两个极端。武帝之后,政策逐步宽松,商人、地主、官僚日益结合,社会地位有了更大的提高,一直到东汉无大的变化,所以说两汉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当时的商业政策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7.
东汉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时期,封建政治,经济都得到长足的发展,但东汉后期,社会却出现了分裂,本文认为东汉后期社会分裂的主要原因是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恶性发展,豪强地主田庄经济的发展,使得东汉王朝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但远不如西汉王朝中央集权那样强大,封建国家那样强盛,最终导致东汉后期社会的动荡分裂。  相似文献   

8.
关羽其人     
东汉末年,由于豪强地主经济力量的发展,在黄巾起义前,就形成了封建割据的经济基础。在黄巾起义及其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地方豪强和官僚地主的武装势力进一步发展起来,他们冲破中央集权的外壳,割据一方,形成了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在众多的军阀当中,刘备是比较开明的一个。关羽是刘备集团中的重要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9.
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西汉前期,国家工商政策较为宽松,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汉中、后期,由于对私人工商业实行某些打击、限制政策,使商品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由它的“间歇期”走向官、商结合,官僚地主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增多;刘秀建立东汉后,工商业在政府的放纵、保护政策下,商品经济仍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向前推进,成为又一个转折。由此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的工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为了解决流民和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极烽推行“度田”政策,打击豪强地主,在一定程度上推广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官吏兼洁勤政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州郡领兵制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地方军政组织形式,是以中央军事将领兼领地方官,或者以地方官加军号领兵为形式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经济,是三国割据鼎立形势在地方政权上的反映,是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在政治、军事上分权的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12.
东汉“宽商”不抑商陆荣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两汉统治者都是把重农抑商奉为基本政策的,现行中学历史教科书便采纳了这种通行的观点。①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些学者就两汉的商业政策进行比较研究,对此提出了异议,李桂海先生认为,“东汉的抑商政策,总的说来不像西汉那么严...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时期自耕农经济萎缩、豪族地主经济的壮大是这一时期动乱的经济根源;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是造成该时期动乱的主要政治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一魏晋时期遭到汉未战乱打击的北方地主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的恢复和发展,这和当时封建隶属关系的激剧发展、即广大自耕农民沦为世族豪强的部曲和佃客,而世族豪强则成为握有武装的地方势力或政府的官吏,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知道,东汉末年,在阶级矛盾极端尖锐的情势下,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革命火焰迅速蔓延到各地,起义群众到处"  相似文献   

15.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重要的法家人物。在蜀执政期间,他怀着“北定中原”统一中国的宏愿,积极实行法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东汉末年我国西南地区豪强地主统治的弊政,在历史上起过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专题解读]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到后来特别是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延缓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农抑商思想在明清之际尤其是鸦片战争后受到挑战,如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非常可贵。  相似文献   

17.
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擅权,政治黑暗腐败,豪强地主势力不断发展,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顺帝以后,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南匈奴、鲜卑、乌桓等族不断侵扰,羌汉人民起义连绵不断。在抗击诸族侵掠,镇压羌汉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安定皇甫规、酒泉张奂、武威段颎为维护东汉王朝的统治和地主阶级利益,建立了一定的“功绩”,被统治者誉为“凉州三杰”,成为东汉后期政治舞台上“知名显达”的人物。  相似文献   

18.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文武并施,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曹操的诗歌充满着尊法反儒思想,风格清峻通脱,开创了“建安文学”的一代诗风。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与儒家学派结成反动的神圣同盟,各据一方,称王称霸,造成汉末割据分裂的混战局面。曹操在豪强地主势力被黄巾起义军削弱之后,登上政治舞台,他的历史功绩,主要在于结束了我国北方的分裂局面,坚持了统一进步的法家路线。因此,在他的诗歌里,无论是记  相似文献   

19.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思想和政策。人们往往认为,在这一政策的实行中,重农必定抑商,抑商必然重农,秦汉两代更是中国历史上重农抑商的典型。本文对此提出异议,认为汉初六七十年间,推行的是以重农而不仰商为主的政策,它与人们常说的重农抑商有着极大差别。文章对汉初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进行了具体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汉初基本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历史条件,“开关梁,驰山泽之禁”,使山林川泽向世人开放,这是统治了为恢复封建经济和统治秩序而实施的开发地方经济之政策,其成效显,极大地调动了诸侯王,豪强地主和大商人开发地方经济的积极性,使社会经济得以较快的恢复,并起到了调整经济结构和协调阶段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