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弱势群体就是由于生理或社会原因而使自身陷于社会的边缘或底层的一类群体.新闻媒体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报道弱势群体能够有效地呼吁社会对这类群体给予更多关怀和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弱势群体报道仍存在着缺乏深度、商业化现象严重以及人文关怀缺失等问题.通过正确处理媒体的经济利益和报道的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增强报道的人文关怀、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的新闻报道监督机制,能够促使弱势群体报道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史丽莉 《东南传播》2012,(10):29-31
弱势群体是我国新闻界长期以来一直较为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新闻工作者针对弱势群体给予大量报道,并在报道中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另一方面伴随弱势群体的虚假报道也随之产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从弱势群体的含义出发,对我国弱势群体的虚假报道进行了反思,对弱势群体除了应体现关怀外,坚持新闻真实性应该成为每个新闻工作者的立身准则。同时,加强弱势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也应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4.
在当前网络时代下,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的报道存在广泛的博弈。本文从生态学视野出发,辩证地梳理了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报道的现状及类型。同时重点介绍了需要威胁理论、知情冲突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生态因子理论所导致的困境;并提出媒介对弱势群体恶性案件的报道应遵循动量缓冲原则、最小伤害原则、整体平衡原则,这对于改善媒介生态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新闻传播的改革紧锣密鼓,媒体观念由传播者本位回归到受众本位。弱势群体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受众群体,他们不仅仅是当今媒体重要的新闻来源,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要做好对弱势群体的报道,首先就得在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与传媒"弱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也处于弱势地位,究其原因是传媒对这一群体的"弱视"。本文指出了弱势群体在传媒领域中弱势地位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传媒"弱视"的原因及其负面影响,提出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对策,认为传媒关注弱势群体对促进媒介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媒介在推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对弱势群体的信息歧视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刘俊 《图书馆》2005,(2):26-27,33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当今信息社会中出现了许多相对来说处于不利位置的社会弱势群体,这些群体常常遭受着来自信息媒介各方面的歧视,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地担负着为弱势群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义务。  相似文献   

9.
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研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弱势群体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但是,从大众传媒的视角对弱势群体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散见于一些新闻传播学期刊上的论文,是媒介从业者对弱势群体报道的经验总结.缺乏学理探讨.虽然有些学者对当前我国新闻传媒与弱势群体的关系问题做了些实证考察,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媒体形象再现问题,但是从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和理论拓进的可能性来看,该领域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为一种公共话语形式,受到意识形态、社会语境等宏观因素及媒介价值取向、记者认知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在新闻报道中难免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尤其表现在对弱势群体的相关报道中。本文试图从此类新闻报道中探寻出客观现实到媒介现实、再到心理现实这样一个路径,并通过大众传媒的媒介偏见现象、价值取向利益化和受众选择性新闻接受、刻板印象等影响因素探讨大众媒介与社会认知之间的具体互动过程以及受众的认知转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袁冶 《新闻前哨》2003,(7):67-67
弱势群体的报道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可以说,对弱势群体报道的力度在不断加大。表面上看,这是各类传媒顺应受众需求的一个举措。实质上,这也体现了整个社会对弱势人群的人文关怀,成为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2.
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弱势群体是社会学、政治学研究范畴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也叫社会脆弱群体或社会弱者群体。在中国当前的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重最大。本文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农民工的媒介形象上,从社会学研究的视角出发,指出农民工的媒介形象日益污名化。大众传媒中的农民工形象,不是他们自主表达与建构起来的,而是由城市主流人群形塑出来的,只是需要帮助、拯救的对象,而非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14.
处于社会边缘和底层的弱势群体,日益成为以追随社会热点和社会责任表达为己任的新闻媒体的人文关怀对象。但是,新闻媒体对弱势群体的深度报道存在伪人文关怀现象,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表面化、表现形式煽情化、报道姿态俯视化和报道倾向歧视化等方面。究其成因,伪人文关怀的产生与弱势群体话语权缺失、媒体自身因素、利益导向冲突等有关,应从强化人文取向、彰显社会公器的人文本色和恪守深度报道人文本质等方面进行规避。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7)
在Web2.0时代,网络常常被弱势群体赋予"代言者"的角色,信息表达的基本动力是获取与社会中强势群体相对等的权力。本文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讨论了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流动与变化的相关因素,并据此提出弱势群体信息表达的具体疏导路径。这对于研究当前弱势群体信息表达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弱势群体,主要是一个用来分析现代社会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平、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概念.①在媒介社会中,在新闻传播的基本权利方面受到不公平待遇或利益被侵害的所有人群都可以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在媒介参与中、在话语阵地中缺乏声音或"音量"不足,甚至话语立场被消解而被忽视.因此,新闻传播学研究中的弱势群体概念更偏重于"话语权利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7.
吴琛 《记者摇篮》2004,(4):43-43
弱势群体的存在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新闻记者的新闻触角不能只投入到那些或是社会精英、或是行业英才,或是方方面面的杰出人物.应当把“弱势群体”作为报道的一个重要切人点。这也是记者不应推卸的职责。  相似文献   

18.
西方弱势群体新闻报道的经验与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不可否认的客观存在,它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大局。作为社会监测者的新闻媒体应该以“全景式”报道予以关怀、支持和救助。在这方面,西方国家同类报道的一些经验和技巧值得中国媒体借鉴和参考。它主要体现在采用公共新闻的某些报道方式,积极发挥深度报道的长处,加强常规性专题报道和规范报道用语,使其更具人性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平衡报道滥觞于1729年的美国.直到20世纪80年代,该理念被孙旭培教授拿来引入到我国.当前,中国社会处在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成熟发展使得媒介竞争日趋白热化,新闻失衡现象屡见不鲜,平衡报道对于促进媒介生态和谐与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燕赵都市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发现,该报房地产报道在信息结构、信源的选取、报道基调、内容题材等方面存在着失衡现象.  相似文献   

20.
二○○三年社会弱势群体报道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弱势群体问题报道是2003年中国新闻报道的亮点之一。其规模宏大,颇具深度,效果显著。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报道之所以成为新闻亮点,是因为开发了固有新闻资源,合乎新闻传播受众原理,体现了人文关怀精神,贯彻着新闻工作群众性原则的传统要求和新闻报道“三贴近”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