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武当文化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武当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的一般方法,并就多媒体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网络发布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楚国历史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应用,提出了武当文化数字化平台技术构建的一般方法,并就多媒体数据库、存储、检索和网络发布技术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构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技术体系,对于促进红色文化发展与科学技术融合,保护与传播红色文化遗产,推动当地文化与科技旅游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央苏区瑞金市为例,针对目前瑞金市红色文化遗产面临的主要问题——部分红色遗迹缺失与消失等问题,提出并构建中央苏区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举措,通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手段将现代化科学技术与红色文化产业相结合,有效的实现中央苏区红色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对智慧城市、数字化传承体系等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文化遗产数字化现状进行讨论,特别对北魏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承现状及意义进行分析,进而基于智慧城市的视角构建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体系,包括北魏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分类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策略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方式体系、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技术体系四个部分,设计了北魏文化数字化传承共享平台,对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传承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起源与发端,保护和弘扬中原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国际国内许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向数字化趋势发展,中原文化遗产数字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而中原文化数字平台设计存在着分类困难、中原文化遗产数据庞大,以及平台建设更新方便性设计等难点。根据中原文化特点,把该设计平台分为四个主要功能模块:新闻动态模块、资源欣赏模块、学习体验模块和管理操作模块。利用数字化平台建设,实现跨区域文化交流,把中原悠久的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展现在世人面前,促进中原地域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之一.是以吉林省通化地区满族非物质文化为基础建立的专业性较强、资料较权威、影响力较大的一个大型数字化保护平台。在介绍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主要特色的基础上,分析其研究应用的必要性和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构建湘西踏虎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建设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两个关键技术,即数字技术与ThinkPHP框架;通过详细分析踏虎凿花数字化保护平台的设计和实现步骤,并采用ThinkPHP框架开发安全网络平台,对湘西凿花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灵活、细粒度的控制访问,在资源的数字化和系统安全两个方面达到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民族民间舞蹈是承载民族、地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原始与自然的沉积、人类净化的印记及人类文化的储存。藏族民间舞热巴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藏族古代灿烂舞蹈文化艺术中的瑰宝,运用数媒手段将其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可促进美育数字化发展,搭建民族文化互鉴互赏、交流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态灵魂",是一个民族珍贵的精神家园、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高等学校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在全社会共同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口传与心授的重要载体、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地方高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应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点:其一,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与活态性,构建"口传心授"新模式;其二,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性、民族性与地域性,努力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阵地,将传承具有优秀品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之中;其三,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变性与综合性,地方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等共同承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论坛,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研究向纵深发展,探索高校、地方政府与传承人合作的新模式,积极构建"非遗"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1.
姜巍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1):147-148
博物馆作为保藏、陈列、研究、展示人类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实物以及自然标本的文化教育事业机构,是向广大观众传递信息、传播科学文化、传播历史知识,并通过众多珍贵的实物使观众得到艺术享受,更重要的是通过博物馆这一平台把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人。拟通过理性思辨与工作实践,对博物馆在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的平台作用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2.
兴起于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给中国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在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方面,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中的教师担当着主导作用。教师深入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开发和实施作为民族文化传承平台的多元文化课程,创设人性的多元文化教育环境,促成了学校教育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3.
乡村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是数字化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之一,特别是在当前社会信息化程度密集发展的进程中,通过对乡村文化遗产名录的数据库设计以及应用研究,可以有效地展示和充分发挥乡村文化遗产的价值.对此,季刀苗寨就是一个案例.  相似文献   

14.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是先民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也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丰富和贡献.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对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传承问题进行研究,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用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5.
微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形象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以湖南江永女书文化为例,利用新浪微博平台采集数据,对微博语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微博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旅游形象具有以下五大特征: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文化与旅游的内容不对称、采用文字加图片的表现形式、中立的形象评价、时空分异规律明显。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对策。该研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网络旅游形象的建设及其旅游开发与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着文保意识淡漠、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建矛盾突出,以及文保技术力量与人员不足等问题,有效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在全社会树立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文化遗产保护的整体观,涵盖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发掘与研究、宣传与教育、修复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等诸多方面,它们互相影响,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贵州省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的传统文化猴鼓舞面临着传承困境。毛南族地区学校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毛南族地区学校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承担起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充分认识猴鼓舞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高度重视学校教育对毛南族猴鼓舞传承的作用;加强猴鼓舞民族文化课程和教材的开发;建设一支猴鼓舞文化传承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8.
该文研究了文化遗产数字视频云平台的安全问题,研究并实现了相应的流媒体影像网站,探索云平台上文化遗产数字视频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视频加密算法VEA,VEA密码算法用来保证云平台上文化遗产数字视频文件的安全。依托校园网环境,向校内用户提供自由视频点播服务,对古村古镇文化遗产数字视频文件较好的实现了组织、利用和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