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的历史就是在不断思考中逐渐进步的过程。杂技艺术也是如此,从传统杂技类型节目→标题杂技节目→类型杂技节目→主题杂技晚会一杂技剧,杂技在不断思考中创新,在不断思考中前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思考就是力量。人类倘若失去思考便丢失了整个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杂技 魅力无穷的艺术 高、难、美、险 不断向人类的极限挑战  相似文献   

3.
杂技是以技巧动作表演为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随着杂技艺术的不断繁荣和发展,不断地吸收姐妹艺术成分,逐步转变为一门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艺术。"技巧是生命,音乐是灵魂。"音乐虽然只是杂技表演这朵"红花"中的"绿叶",却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  相似文献   

4.
杂技是一门表演艺术,演员和道具的依存性是杂技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在论述杂技的本质特征之前,我们先说说杂技"道具"的含义。在杂技范畴中,"道具"是一个十分广泛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无机物质的,如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刀叉剑戟、  相似文献   

5.
在举国上下共同欢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作为第二届中国杂技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同时也是本届杂技艺术节系列活动的收官之作,6月20日至23日,中国杂协组织精品杂技走进革命老区、中国杂技之乡——河南濮阳,开展"送欢乐、下基层"文化惠民活动,  相似文献   

6.
杂技是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文献考证法、逻辑分析法等对杂技的起源做出了历史学的考证,文章从"概念流变、形由武衍、器由武衍、艺由武衍"四个方面进行论证,梳理出了杂技源于武术的历史脉络。得出结论:武术是杂技的母体,杂技是在武术的滋养下产生发展而形成的,提出了杂技起源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从远古时期的"蚩尤戏"到汉代的"角抵戏"、唐宋时期的"乐舞百戏"、民国时期的"技术""武艺",直至今日的杂技,杂技艺术始终呈现着不断蓬勃发展,繁荣壮大的趋势。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杂技艺术与舞蹈、音乐、戏剧等姊妹艺术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融合,不断推陈出新,竞相发展,使杂技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8.
2021年2月5日,由河南省杂技集团、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杂技艺术大赛在水秀国际大剧院正式开赛。32个表现形式新颖、艺术技巧精美、动作难度较大的优秀节目,从年终考核中脱颖而出,角逐本场的最佳节目、最佳创意、最佳舞蹈等大奖。本次大赛的评委主任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付继恩担任,评委副主任由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谢晓玲担任,评委则由两单位的知名杂技精英和专家担任。大赛采用节目演出综合考核和个人舞蹈才艺展示相结合、专家评委现场打分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9.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杂技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一、杂技艺术创新的必然性近几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改革将杂技演出团体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序列中剥离出去,推向市场,成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文化企业,呈现出激烈的社会竞争性和强烈的产业危机感,杂技团体在最初走向市场时,没有经验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10.
提起杂技艺术,人们脑海中会映现出各种不同的情境。顶缸,转碟,钢丝,飞人……来自国内国外的不同形态的演出,带给人不同的印象。而唯一相同的便是在杂技表演中人们所能获得的惊奇感受,或视觉上的满足。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杂技艺术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如今的杂技艺术,注重艺术创作中的设计美感,注重新元素的加入与整合,调整细节的设计与表现,力求在沿袭技艺的同时更能体现出差异化。在将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的同时,实现改进与创新。一、融入设计美感中国杂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有着3600多年的悠久历史,同时它又是一门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早在原始社会中国便有了杂技的雏形。原始社会的生产本领如攀缘、口技,原始社会的生产劳动工具如"飞去来器",原始的神话传说"轩辕皇帝驯兽"等,都表明中国的杂技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杂技表演服装属于舞台表演服装中的一种,既有其他表演类服装的共性,又不同于单纯的表演性服装,具有贴体又方便运动的特点,演员能够通过具有特色的表演服装来加以修饰,能够更好地展现高超的技艺。杂技表演服装的面料,吸收泳装、体操装、运动装的弹性特点,能够完成身体各部位的造型和肢体夸张性的动作。杂技表演服装的设计广泛吸收了戏剧、舞蹈、魔术、武术、体操等其他艺术的特点,更具有观赏性,更能适应演员在舞台上的优美动作表现,更能够通过服装的修饰衬托出演员的动作美,形象美,使整个舞台融为一体,使观众真正享受到杂技艺术的美感。一、杂技服装的设计特点。杂技表演服装是塑造杂技演员外部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要能够体现演员所演节目的主题和内涵,能够弥补舞台和道具上的不足,使整个节目看起来更加圆润完美;要能够通过服装、音响、灯光、舞台布景等的完美结合,使观众能够更好地享受杂技艺术的技巧之美、动作之美;能够反映不同杂技节目的人物特点。杂技服装的设计一定要考虑到演员所扮演的角色特点。一套设计成功的杂技表演服装应该能够突出杂技节目的特点和动作特性,能够烘托起表演气氛,使表演效果达到最高峰,使观众真正观赏到杂技的精、险、难、美。  相似文献   

12.
尹力 《杂技与魔术》2012,(2):36-37,35
杂技正如其名,"杂"体现了内容与审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技"则直接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和价值所在作为一门以"技"为核心的艺术,杂技在难度上的优势儿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并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针对观众的巨大吸引力。杂技的"杂"提供了广阔的表演手段,从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杂技艺术蓬勃发展,各地杂技节目精品频出,各类杂技剧也如雨后春笋般推出。这些作品不仅具有主题性、思想性、地域性和时代性,而且融入了多种姊妹艺术,通过声光电、投影等舞美设计进行全方位包装,使得现代杂技艺术变身为综合艺术,作品越来越符合广大群众的审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艺术是相通的,杂技和舞蹈均为肢体艺术,关系最密切,把舞蹈教学运用到杂技教学中去,是我们当下教学中一项重要的课题。 一、舞蹈与杂技的关系 杂技亦作"杂伎",是指柔术(软功)、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变戏法、狮子舞等。现代杂技是指,杂技演员用自己的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进行表演的节目。舞蹈,作为一种社会的审美形态,是一种把人的内在生命力转化为外在的、人体有节律的动态造型艺术。  相似文献   

15.
清明是回想的日子,清明的拾遗让我想到艺术的拾遗。拾起艺术那姹紫嫣红的想象,拾起艺术那多种功能的传导。艺术功能的实现需要有百样的方法,广义杂技可惊险、可神奇,同时更可幽默。杂技遗失了"滑稽"不仅是遗失了一种技艺、一个种类,同时也遗失了一项社会功能。这些年与其说是在做天桥的技艺恢复,不如说也在做天桥的精神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杂技,是通过背景和高难度形体动作、技巧来引起观众美感的一种艺术,也是被世界各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法律上,与舞蹈、戏曲、戏剧类似,杂技作品与杂技作品的表演都是受到著作权法保护的;不过,在严格意义上讲,作者对杂技作品所拥有的是一种著作权,而表演者对作品的演绎、表演等创造性劳动所拥有的是一种邻接权,也即是表  相似文献   

17.
本人和《杂技与魔术》(以下简称《杂技》)是老朋友了,相识相知近30年,及至今天退休在家仍对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每期必读,受益多多。于是,久而久之便对这位老朋友生出了几分"轻车熟路,驾轻就熟"的感觉。这当然是好事,这是《杂技》历经30年的历练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成熟和自信,更是多年成功经验积累的结果。但是,若长此以往也不无让人担心,这一个"熟"和一个"轻"字是否会在有意无意间放缓《杂技》创新的脚步,从而弱化了其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可能出于"熟人不见外"的心理,近日竟萌生出了几个改进的"小点子",以期使《杂技》内容在现在的基础上显得更充实、厚重一些。尽管这些点子难免有些唐突、冒昧,甚或苛求,但思量再三,我还是愿意把它们说出来,仅供参考。一、关于学术争鸣争鸣是艺术个性的张扬和律动,是促进艺术繁荣与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历来是我党"双百"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杂技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文化气息,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杂技艺术表现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后来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杂技也经历了从汉至宋的辉煌时刻以及从元至清的没落消沉,至近代,杂技艺术更是被社会所遗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才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19.
"蒙派杂技"是对内蒙古杂技团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在民族杂技艺术道路探索实践的形象概括,民族性是其生命所在。历史就像一面镜子,回顾总结、分析其发展历程,为现实更好的发展繁荣提供依据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1.演出市场的悄然兴起和发展壮大。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不但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同时也是内蒙古杂技艺术前途的抉择时刻。市场经济的冲击,杂技艺术表演活动逐渐由被动式的庆典、汇报、慰问等形式向主动式的专题、巡演、商演形式转变。1987年,为外国商务代表团、加拿大驻华大使馆等经贸系统友人专场演出,开始了民族杂技艺术向世界展示的第一步,据不完全统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2020年年底,收到了高伟老师寄来的《中国杂技文丛》1套8本,这套文丛出齐应该有10本书,包括《杂技概论》《杂技美学》《杂技皇后夏菊花》《中国古代杂技史》《现代魔术艺术概论》《当代杂技漫评》《中国杂技创新发展思考与展望》《中国杂技艺术发展报告》《中国魔术史话》《齐鲁杂技简史》,这是一件新鲜的大事,为之高兴,至少以我之孤陋未见过杂技方面的书籍出文丛,而且其中好几本书之前并未读过,也充分说明杂技理论探索虽艰辛,但理论者们一直努力在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