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历史卷承载着考查考生基于事实基础上的认识发展、能力迁移、思维提升的功用,基于此,命题者往往采取以点牵线,聚焦一个主题,抓住一系列关键概念,层层推进以求深度描绘的方法,以此观察考生的思维广度、深度和灵活性、迁移力。就这一点来说,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3题堪称经典。  相似文献   

2.
2008年高考历史江苏卷是在江苏实施高考新方案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富有明确导向意义的一份有质量、有分量、有难度的高考卷。其最大特点贯彻了能力立意的原则,在考查考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基础上,着重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特别是考生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一改几年来江苏高考历史卷平实、浅显的风格,十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习的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考查。  相似文献   

3.
【备考提示】以“十年”和“百年”为单位的“周年”问题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在2008年高考历史试卷中对周年问题的考查多有涉及,如江苏历史卷第20题考查了《共产党宣言》(1848年,160周年);对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30周年)的考查,有宁夏文综卷第34题、广东历史卷第15题、上海历史卷第38题“中国的1978”等;  相似文献   

4.
2006年江苏高考历史卷客观题部分总体来说继承并发展了2005年的命题风格,着眼于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难度不大,仍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出新”的原则。笔者调查了苏北近400名历史考生的客观题答题情况,发现第3题失分人数较多,而这道题并不难,问题出在哪里呢?还是先来看题吧: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新课程高考试题对历史研究能力和史学研究方法多有涉及,如2013年新课程全国卷Ⅱ第24题和浙江卷第13题不约而同利用《史记》的记载来考查考生埘史料的认知与把握,而江苏卷第23题则把史学研究的新方法、新视角渗透到主观题考查当中——  相似文献   

6.
历史中的"最"和"第一",通常都是历史的转折点或时代的开端,而这些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往往又扮演着"题眼"和解题关键点的角色。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对这些方面的考查屡见不鲜,例如:2007年全国卷Ⅱ的第16题,2006年全国卷Ⅰ第21题,2004年全国卷Ⅱ的第12题、19题,2004年全国卷Ⅲ的第22题等等。笔者现将历史教材中有关这方面考生易错的知识点归类整理,供考生高效备考。  相似文献   

7.
2000年春季高考(北京、安徽卷)第42题“简述法兰西第一、第二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并说明18世纪末一19世纪中叶法国历史演变的趋势”。此题设计平易朴实,知识和能力考查并重,充分体现了高考的三个有利原则,一般中等成绩考生都能拿到较为理想的分数。  相似文献   

8.
孟庆武 《教师》2012,(18):106-106
自从2001年在高考历史上海卷中推出了小论文以后,小论文的写作就成为历史高考的一道风景线。2011年高考历史江苏省卷第22题第3问,也是以小论文的形式,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考查。高考尘埃落定,但试题分析会给我们很多启示,历史小论文试题,在近几年的上海卷中已经多次出现,但在江苏卷中出现还是首次,值得我们关注。本人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不成熟的看法,敬请各位同行斧正。  相似文献   

9.
新高考重视对考生人文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倡导人文关怀,体现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近两年来,新课改地区的高考历史卷在这一方面做了大胆尝试,如2007年宁夏文综卷的31题、2008年江苏卷的第2题等,这些试题大多以选择题的方式,从中国古代书法家艺术特点的角度考查考生的人文素养。展望2009年新高考,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角度来看,书法史内容仍然有很大的可命题空间。  相似文献   

10.
正经济图表类题目是高考政治试卷中常见的题型。2013年江苏高考政治卷第35题,仍是一道经济图表类简析题。此题有效考查了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我们平时的复习备考有重要启迪意义,现以此题为例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张文江 《考试》2014,(3):58-62
<正>有关周年大事记的历史知识在2013年的历史高考中屡见不鲜:如江苏卷第23题考查了罗斯福新政的史实(2013年为罗斯福新政实施80周年)、全国卷第32题考查了欧盟的起源(2013年为欧盟成立20周年)、福建卷第41题C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题考查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2013年为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基于此,结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标要求")搜集了部分跟2014年有关的周年大事记并整合一些典型例题加以巩固。  相似文献   

12.
2013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Ⅰ历史试题特色鲜明,其中第34、41题运用历史地图创设问题情境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可以说这是该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孤证不立”是史学研究的准则之一。对2008年历史高考广东卷第4题,不少老师便以此条准则去解释该题的正确答案。笔者认为,该题考查的不是考生对“孤证不立”这一考据原则的把握,而是考查考生从史料中合符逻辑地推理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今年的广东卷又有试题直接强调史料与结论的关系,使笔者觉得有必要对这几道题作些分析,以说明“孤证不立”与“材料不充分”之间的关系。首先是2008年广东卷第4题:  相似文献   

14.
笔者有幸参加了2007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评卷工作,对26题颇有心得。下面谈谈我自己对此题的看法,并对学生的答卷情况作一分析,供师生们参考。广东卷第26题是一道颇具创意的主观题,对考生的能力作了多层次的考查。第(1)问是表层问题,答案  相似文献   

15.
2009年高考数学全国卷Ⅱ理科第11题朴实无华,似曾相识,平而不俗,淡中出奇,让许多考生措手不及.此题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意图,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较深入,要求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题目的考查意图,作出抉择,  相似文献   

16.
启示一:留意“历史常识”自2007年全国文综卷I第12题考查帝王的“谥号”以来,每年高考全国卷都有一道历史常识性选择题,省市自主命制的高考历史试题也大都仿效。2010年新课程文综(湖南卷)24题是一道历史地理常识题,命题者将河南与河北、湖南与湖北、山东与山西、广东与广西分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一组。本题难度不大,因为有关中国各省的简称及其渊源,考生在初中地理课学过,现实生活中也时常涉及,理应成为高中学生拥有的历史地理常识;同时,西周主要封国,也是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实际上初中阶段就已经学过了)。  相似文献   

17.
<正>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是高中生物的重点、难点内容,也是高考中的热点之一。尤其是这两方面知识的综合题,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也频频出现,如2002年上海卷第34题,2003年江苏卷第35题,2003年上海卷第40题,2004年上海卷第40题,2005年江苏卷第8题。此类试题考查的并不是考生的计  相似文献   

18.
周胜群 《物理教师》2007,28(10):60-61
高考试题要求立意鲜明、情境新颖、设问巧妙,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不少试题是命题者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已有的试题进行改造与重组,从而转化为新情境下的考查内容,以区分和鉴别不同考生的能力水平.近年来的高考命题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命题范例.该题的测试目标是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以及作图能力.笔者通过比较研究,认为2007年高考理综全国卷Ⅰ第25题是根据2005年江苏高考物理第17题推陈出新的一道好题.下面将这两道题对比分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2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22题是一道历史论证(小论文)题,也是历年江苏历史卷中思维含金量最高的一道题目。从一定意义上说,22题史学的研究性意味更浓,考查的深刻性理念更强,是一个有益的信号,也是一个明确的引向,值得我们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的同仁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实施以来,不少高考命题者注意引史学界的较新研究成果入题,这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中学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其积极作用应充分肯定。但在另一方面.个别试题学术性太强,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如2008年广东高考历史卷第17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