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贾红分 《今传媒》2014,(7):162-163
在消费文化和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随着影视娱乐化、商业化的不断推进,视觉化、读图时代已经到来,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文学名著被改变成影视作品搬上银幕,这其中包括对世界经典的文学名著的改编、对现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以及近几年来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符合了人们浅层次视觉化的审美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文学名著的影响,加快了文学名著的普及,但名著改编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恶搞名著、任意篡改名著的现象屡见不鲜。本文将针对文学名著改编中的恶搞等现象,从名著改编的现状、名著改编盛行的原因、名著改编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名著改编的未来之路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2.
把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事实上,获奥斯卡金奖的影片有85%是来自名著改编的。在中国,将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也不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早在20世纪30年代,茅盾的著名小说《春蚕》便被改编成电影;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有更多的现代经典小说被搬上银  相似文献   

3.
电视剧文学名著改编水准良莠不齐,过犹不及,必须把握合适的度或标准。名著改编既不能脱离名著自身的美学特征,又须切合电视剧艺术自身的传播特点,把握受众观赏时的审美心理。基于上述要求,现代文学的名著改编应该很好地把握适度原则。本文通过现代文学名著《围城》、《雷雨》改编的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具体分析了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前,由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数量日渐增多,然而质量却鱼目混杂.如何以声画语言诠释原著的文化意蕴,如何以现代化的意识烛照作品的审美风格与主题思想,确实是摆在当代电视人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电视剧《金粉世家》为例,从文化内涵、剧本重构、审美风格三个方面分析其改编策略,旨在为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最近几年的影视剧创作中,文学名著的改编现象特别引人注目。继《红楼梦》、《西游记》这两部古典文学名著先后被搬上荧屏之后,许多编导纷纷把目光投向文学名著这一块风水宝地,先后推出了《三国演义》、《官场现形记》、《子夜》《雷雨》《原野》以及《家》《春风沉醉的晚上》、《围城》等一大批以古典和现代文学名著为创作蓝本的影视剧作品。名著改编的得与失、优与劣表现在哪些方面?究竟应该如何对待名著,如何改编名著?这是值得影视界和学术界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名著改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六十年代,《祝福》、《林家铺子》、…  相似文献   

6.
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不仅需要将语言艺术形态转换为声像艺术形态,而且还必须突出改编者立足于当代视界对文学名著的重新诠释。这种诠释为文学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带来什么样的新气象?改编者应该如何处理当代视界与历史  相似文献   

7.
改编世界和中国的文学名著,这是当前电视剧生存的一条重要途径.改编名著,至少有两条好处:一是既然称之为名著,作品就有很高的美学层次,故事框架、情节结构、人物形象、文学语言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将文学名著改编成电视剧是当前电视剧创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现象有其优点,也有弱点。《名著文本转换的媒介分析》一文,从名著文本转换的背景、转换的传播优势及负面影响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学改编一直是剧本的一大来源,电影、电视剧史上很多优秀作品都是由文学名著或畅销作品改编而成。改编过程中,将作品看作素材,打成碎片,并按照影视思维、视听表达的规律,重新组合,使之成为一部故事完整、结构统一的作品。然而,对诸多文学作品进行影视改编的效果,业界褒贬不一。  相似文献   

10.
《哈姆雷特》是西方的一部著名的戏剧文学,在经过了我国影视艺术家的创作之后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国内外的文化、社会背景在主客观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异,在一些改编剧中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导致的剧本更改也有着很大的差别,我国大多数的国外文学名著改编的影视剧本中都存在这样的现象,这种现象显然也发生在其他国家改编我国文学名著作品中。本文讨论的文学作品与其影像化作品之间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11.
贺纯 《视听界》2013,(6):90-93
迷你英剧因其浓郁的文学气质、优秀的制作充满艺术魅力,影响力日益广泛,商业价值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名著改编剧获取了世界范围内的巨大声誉,用光影具象了人们对文学名著的文字想象,鼓励着人们阅读名著,丰富了电视剧创作的世界。迷你英剧除对大众输出文学名著外,也传承着大不列颊民族的历史传统,潜移默化中美好了英伦形象,凭借文艺自信在全球崛起。  相似文献   

12.
将文学名著改编为电视剧已成为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时兴热潮,然而改编后的电视剧未能忠实于原著,亦或因破坏了原著的艺术性和思想性而一直饱受争议。本文概述了名著改编的现状、问题,并提出合理再创造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王玉 《新闻世界》2014,(8):266-267
近些年,大量文学著作用影视的方式展现出来,曹禺的话剧作品《雷雨》先后被改编成多个版本的影视剧作品。其中孙道临导演的电影版《雷雨》及李少红导演的电视剧版《雷雨》最广为人知。这些影视剧作品的改编对原著的阐释不可避免地受到编剧和导演的"现今视界"的深刻影响,从而带来对原著阐释的差异化,本文通过对两个版本的影视剧《雷雨》的改编效果的分析,探讨影视作品中对文学名著改编的手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所推动产生的媒介融合大潮是谋划广播影视发展的总体背景。传统广播影视和各种新兴视听形态正在汇聚和走向现代视听传媒。从广播影视到视听传媒转型的概念、路径和目标日渐清晰,传播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发展格局和监管体制随之发生革命性变化。广播影视呈现发展视听化、视听融合化、视听社会化和视听无处不在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5.
杨莉芳 《东南传播》2010,(11):94-97
古典戏曲与当代传媒的结合由来已久,这既是传统艺术在当代社会扩大传播的需要,也为当代传媒丰富传播内容、建立民族特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然而,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机械地组合,其中的“改编”二字需要深入研究,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看清经典在当代社会中以怎样的方式被传播和接受,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现代文化对传统艺术是如何吸纳和改造的.  相似文献   

16.
影视媒体是受众广为喜爱的视听传播载体。影视传媒以电视或者电影为主渠道,将文学、绘画、音乐、表演、舞蹈等丰富艺术形式用图片、声音、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当代中国,新生活的画卷正在新时代中徐徐展开,生逢伟大的时代,影视媒体应自觉运用艺术的手段向人类精神世界最深处开掘,从艺术维度上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拓宽精神空间,在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方面担负起更为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影视传媒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状做出分析,提出看法,希望能为影视传媒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贡献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当代影视教育的核心不是"影视艺术教育"或"影视技术教育",而是"影视媒介教育".它的目标是:挖掘影视强大的认知功能,以积极实验的心态,在现代传媒和影视的无缝链接中,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此,致力于民族影视核心竞争力锻造的影视教育,要以传媒变革的方向为影视教育的方向,着力于"文化底蕴"的涵养,强化"颖悟力"的孕成,注重"表现力"的获得,由此实现影视教育的全面升位.  相似文献   

18.
欧阳沛 《今传媒》2011,(4):66-67
影视和影视艺术的诞生创造了现代传媒形式的革新,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传统艺术门类的生存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图书的创作及其销售也因此受到不小冲击,并试图借助影视求得生存之道。将小说改编成电影,依托荧屏寻求受众,为图书扩大市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9.
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将影视文化的成就推到了新的高度。但在今天市场经济高涨的环境下,影视创作为了不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被淘汰,出现了为迎合大众消遣娱乐需求而格调低下、轻浮浅薄的媚俗倾向。因此当代影视艺术表现出了媚俗的典型特征。这将对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大众意识形态产生负面影响。传媒对大众审美的影响是传播学、社会学、美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以理性的角度看待当代影视的审美倾向并加以正确引导可以为影视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开阔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影视传媒而言,文化软实力是其发展过程中的源泉,如何在影视传媒发展中提高文化软实力是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阐述了影视传媒与文化软实力之间的联系,并提出增强我国影视传媒文化软实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