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竹红菌甲素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红菌中分离得到的天然光敏色素(Hypocrellina,简称HA),是我国首先发现和应用的一种型光疗药物,配合可见照射可有效治疗多种顽固皮肤病[1]近年来又发现与竹红菌素骨架相同的不同成份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活性[2]。目前为止,对竹红菌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结构、光物理及光化学方面,然而从选择新型光敏化剂及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抗癌光疗药物的角度还有必要对竹红菌素进行结构修饰。本文研究了竹红菌甲素的氯代反应,得到了竹红菌甲素5,8两个位置被一氯代或者是二氯代的产物。氯代产物的吸收光谱表明,它们比竹红菌甲素具有更强的吸光能力,可以预期氯代产物。将是更优越的光敏化剂。 竹红菌乙素(HypocrellinB,简称HB)是后来从竹红菌中分离得到的另一光敏成份,也可以经由竹红菌甲素的七员环上脱水制得[3]。化合物C是由竹红菌甲素的七员环脱水及脱乙酰基制得[4]。本文把它们视为竹红菌甲素的衍生物,同时进行了氯代反应的研究,结果与甲素相似。  相似文献   

2.
竹红菌素提取分离方法改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竹红菌是从生长在云南的竹上寄生真菌竹红菌中提取分离得到的天然光敏色素,是我国首先发现和使用的新型光疗药物,配合可见光照射可有效治疗多种顽固型皮肤病,最近还发现它具有较好的抗癌活性。故随着竹红菌素应用研究的深入,竹红菌素的用量日益增加。现有的竹红菌素提取方法由于提取程序繁琐,提取量小及成本高等不足,已不能满足需要。本文对现有的竹红菌素提取分离方法做了大量改进,该新的方法具有简单,提取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从生物学角度上对竹红菌甲素(HA)光敏活性进行了研究,运用MTT法实验发现HA合并光照处理人黑色素瘤B-t6细胞,HA对B-16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癌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结果表明HA具有光敏抗癌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巯基乙酸取代的竹红菌乙素和氨基葡萄糖为反应物,只用一步就合成了一种新型葡萄糖修饰的竹红菌乙素.氨基葡萄糖的取代改善了竹红菌乙素的水溶性及其在光疗窗口的吸收,并保持了其产生1O2、O2·-、·OH和半醌负离子自由基的光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甲氧基-4′-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微量钼的方法.在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存在下,3′-甲氧基-4′-羟基苯基荧光酮(MHPF)与钼(Ⅵ)显色,形成摩尔比为2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522为1.03×105L.mol.cm-12.4×105L.mol-1.cm1,钼含量在0~0.48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研究的新光度方法应用于食物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在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 ,1 -吡啶 -3-[4 -(苯基偶氮 )苯基 ] -三氮烯 -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 CTM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AS)形成紫红色配合物 ,配合物在 60 0 nm处有最大吸收。测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表观摩尔吸光系数 ε60 0 分别为 1 .64× 1 0 4 ,1 .2 2×1 0 4 ,1 .1 5× 1 0 4 L·mol- 1·cm- 1。研究的新方法已应用于合成水样及环境水样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显色剂溴邻苯三酚红在溴化十六皖基三甲基铵存在下,测定六价铬的方法.在pH5.3-5.8范围 内,六价铬与溴邻苯三酚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生成蓝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635nm.表观擘尔吸光系数为 3.64X10,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应用于水相中微量铬(V1)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从生物学角度上对痂囊腔菌素A光敏活性进行了研究·通过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实验,研究和分析了痂囊腔菌素A光敏生物活性,结果表明痂囊腔菌素A对革兰氏阳性细菌具有光敏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5-(5,7-二溴-8-喹啉偶氮)-2,3-二羟基吡啶(DBQADHP)新试剂的合成、提纯和鉴定,研究了新试剂与Co(Ⅱ)的显色反应,其配合物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6×104L·mol-1·cm-1.  相似文献   

10.
通过1,2,4-偏苯三甲酸酐(TA)和环氧丙烷丁基醚(BGE)合成超支化碱溶性聚酯,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羧基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AGE)反应,在超支化聚合物分子外围引入反应性烯丙基醚.研究了树脂组成对感光性和碱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整反应物料配比,可以获得较好的碱溶性和光固化性能,其树脂的反差γ可达到3.92.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3’-甲氧基-4’-羟基苯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微量钼的方法。在HCl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 (CTMAB)存在下,3’-甲氧基-4’-羟基苯基荧光酮(MHPF)与钼(VI)显色,形成摩尔比为2:1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22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22为1.03×105L·mol-1·cm-12.4×105L·mol-1·cm-1,钼含量在0-0.48 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研究的新光度方法应用于食物样品中微量钼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以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简称EDCI)为缩合剂对丝素改性胶原膜进行了肝素固定化,用X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材料的表面性质. 测定了固定化肝素的量并研究了固定化肝素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固定化肝素量为2.34μg/cm-2,体外释放试验表明肝素量虽有下降但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吐温-80(Tween80)存在下,4,5-二溴邻硝基苯基荧光酮(DBONPF)与sn(Ⅳ)的显色反应及光度性能.在0.1mol/L HCI介质中,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与显色剂(DBONPF)和sn(Ⅳ)形成化学计量比为4:2: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位于535nm波长处,ε=5.62×105L·mol-1·cm-1,检测下限为4.12μg/L,锡含量在0-45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分析方法可用于岩矿样品中微量锡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溴-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是合成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萘普生的关键中间体.2-溴-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可由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经溴化反应制得.但是,由于在此反应中,萘环上的亲电溴化反应和侧链羰基α-氢的溴化反应存在着竞争,若使用分子溴作溴化剂,由于分子溴溴化无区域选择性,在侧链溴化的同时,萘环上的5位也被溴化.Marquert等人[1]用苯基三甲铵过溴化物在四氢呋喃中溴化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其侧链溴化产物的得率为77%;李济松等人[2]选用吡啶呋喃溴酸盐过溴化物在四氢呋喃中溴化1-(6'-甲氧基-2'-萘基)丙-1-酮,侧链溴化产物的得率为84%.但是由于前者需要以硫酸二甲酯和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后者需使用吡啶做溶剂,它们的毒性比较大,且环境污染很严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合成了Cu(P ic)2(吡啶-2-羧酸铜),用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研究了光促进下,以Cu(P ic)2为催化剂,1-溴辛烷、溴代十二烷、溴代环己烷为底物与CO的羰基化反应,结果表明,Cu(P ic)2对光促进溴代烃的羰基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木犀草素这种黄酮类化合物能与多种金属形成配合物。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木犀草素与Fe3+的配位作用,并研究了木犀草素-Fe3+配合物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结果表明:在HAc-NH4Ac(pH=4.5)缓冲溶液中,木犀草素与Fe3+形成1:2的配合物,其条件稳定常数为1.9×1011,同时配合物有较强的清除羟自由基的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聚三嗪亚胺(PTI)较小的共轭体系导致其光生电荷转移受限,光催化活性较低。本文旨在通过碳自掺杂来优化PTI的电子结构,提升电荷传递效率,以提高体系光催化活性。创新点:1.通过碳自掺杂提高产物C-PTI的比表面积,优化其电子结构,提升电荷传递效率;2.提高C-PTI的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和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活性。方法:1.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手段对产物进行表征和能带结构研究;2.通过光电化学测试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产物中光生电荷的分离和传递效率;3.通过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和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实验,评价产物的光催化性能。结论:1.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一种绿色简便的方法成功制备了碳自掺杂PTI光催化剂;2.碳自掺杂使产物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更负的导带位置、更正的价带位置以及更高的电荷传递效率;3.合成的C-PTI在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和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反应中都表现出更高的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在H2SO4介质中,溴化十二烷基二甲基苄铵(DDMBA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锑(Ⅲ)与4' 羟基 3' 甲氧基苯基荧光酮(HMPF)试剂形成1∶3的红色配合物,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4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4 62×104L·mol-1·cm-1,Sb(Ⅲ)离子浓度在0~0 96mg/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方法应用于铜矿样中微量锑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方法,在B3LYP/6-311G(d,p)基组上对气相和溶剂中天竺葵素和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结合H原子转移机理(HAT)、逐步电子转移质子转移机理(SET-PT)、质子优先损失电子转移机理(SPLET)对其抗氧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天竺葵素的3-OH、对-香豆酸酰化天竺葵素的5-OH为其可能的活性位点;在气相中HAT机制是化合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最主要机制;在极性溶剂中SPLET机制是热力学上最有利的途径,而在所有环境中SET-PT机制都不是最主要的机制。此外,还发现在气相和非极性溶剂中对-香豆酸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性强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尤其是在SET-PT机制中;在极性溶剂中,则略弱于未酰基化的天竺葵素;酰基化天竺葵素的抗氧化性可能与溶剂有关。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铜(Ⅱ)与邻羟基萘基荧光酮,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NH4Cl-NH3·H2O缓冲介质中在形成紫红色配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560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06×105l·mol-1·cm-1。Cu(Ⅱ)含量在0~4μg/25ml符合比尔定律。配合物组成:Cu(Ⅱ):0-HNF为1:2。研究的新方法应用于标准岩石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