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作为德国功能学派中最重要的理论,目的论被认为是最适合用来指导应用翻译的理论之一。科技翻译作为应用翻译中的重要一支,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原则。用目的论来指导科技英语翻译,译者应首先考虑译文的功能和原文的翻译目的,然后采用特殊的翻译方法和策略来实现翻译这一行为。  相似文献   

2.
不同的译者对相同的原文有不同的翻译方法,至于好坏优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功能学派提出目的论,以译者和译文为中心研究翻译,提出翻译的目的决定了翻译的策略和方法,开阔了译者的视野,拓宽了翻译道路,使译者的主动性成为重要话题。本文旨在探究在功能学派目的论的指导下译者主动性发挥是如何发挥的。  相似文献   

3.
因"翻译的性质"和"翻译的活动性质",译者行为自发受到语言制约和社会制约。"译者行为批评"作为一种翻译理论,它不但具有描述功能,而且具有一定的规约功能。其规约功能主要体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翻译行为的语言性自律和社会性自律。通过分析发现:译者行为批评提供的"求真-务实"连续统评价模式并不是一条刚性的翻译准则,而是给译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衡量的尺度,帮助译者更加清楚地认识翻译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方便译者做出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功能翻译理论及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理论有助于分析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及主体审美在昆曲翻译中的具体体现。交际性对等原则与译者主体性在昆曲翻译中的应用产生的直接结果就是昆曲翻译中的同一认知关系。这种同一认知关系体现在原文同译者风格、译文文化语境、译语美学特征的同一认知。同时,译者主体性介入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选择正确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翻译伦理的角度重释诺德的“忠诚”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构主义翻译观通过消解原文和源语作者的中心地位,认为“作者已死”“作品之死”来提高译者的主体性地位,赋予译者中心地位。在缺乏协同性的狭隘和专断,以作者死亡为代价无限扩大译者能动性的解构主义翻译观的指导下,译者必定会为违背翻译职业道德伦理寻找借口。深受解构主义翻译观影响下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前期代表有“泛功能”的倾向,为了纠正和弥补其极端化,诺德在功能原则的基石上建立了忠诚原则。本文从翻译伦理的角度重新阐释其“忠诚”原则,这对正确界定译者主观能动性,维护1翻译伦理,规范翻译市场,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翻译活动中,译者主体性的多功能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选择功能、组织功能、移情功能、约定功能和建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体现了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中心起着运筹帷幄的作用,与原文作者是“共生”关系;译者主体性具有主观能动性,但也有其客观基础和受动性;译者主体性是在主体间性下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活动,译文的预期目的或功能决定翻译的方法和策略。这一理论无疑为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开辟了新视角。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翻译选材和翻译策略的"创造性叛逆"两方面。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译者的身份往往被忽略,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的价值和功能被长期遮蔽,从而产生了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对译者主体性的强调以其独特、新颖的视角在翻译史上独树一帜,让我们深入思考传统译论中的不合理性,对我们的翻译研究具有有益的启示。但与此同时,女性主义翻译有时对译者主体性过分张扬,因此在翻译研究中应该摒弃其过于激进的一面,通过发挥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为重新构建女性的主体性及译者的文化身份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将译者从"忠实"于原文的樊篱中解放出来。它强调的是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交际功能,更加强调翻译的目的决定译文和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文章运用功能翻译理论的有关原理探讨了其在旅游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功能翻译理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主要贡献在于通过从译者的角度来诠释翻译活动,赋予译者更高决策权,即译者可根据译文的预期功能来调整并灵活选择翻译策略。由于地质景观独特的美学特征,汉英两种语言在描写手法上存在巨大差异,因此如何对这些景观解说进行英译,当属译者所面临的难题。而功能翻译理论的应用,正可为此方面的实践开辟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王蔚  杜婷婷 《海外英语》2012,(8):152-153
该文围绕"译者如何选择"的问题,认为翻译理论研究可以从两条思路出发,一条是着眼于"意义——翻译的客体"的思路,一条是着眼于"译者——翻译的主体"的思路。在第一条思路上,又在两个层面上讨论功能主义的功能:把功能和语言系统联系起来,把功能和目的联系起来。在第二条思路上,首先讨论了目的和观念之间的关系,接着考察了译者目的和译者遵守规范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指出翻译研究不应忽视译者作为一个"社会人"、"经济人"的属性,拓展翻译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对郭沫若和李正栓的两个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在分析原诗文本类型、语言功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郭译本和李译本在翻译该诗时所采取的不同翻译策略。研究表明,为了满足不同时期目标读者的期待规范和审美诉求,实现各自译本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交际功能,译者采用了或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其实质是由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或译者意图来决定的,而其理论预设则是功能翻译理论所谓的"翻译目的决定翻译策略"的经典论述。  相似文献   

13.
德国功能派认为,翻译是人类的目的性行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照顾各翻译参与者的目的。然而翻译目的不仅考虑到各翻译参与者,还应关注到翻译规范。当翻译目的与翻译规范相冲突时,译文的功能便无法实现。清末译者的翻译目的是提升政治小说的地位、扩大读者群以改良民智,然而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完全取得成功。其主要原因在于译者并没有完全遵从当时的社会规范、文学规范以及市场规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主体性受到关注。在这一过程中,解构主义作为一支理论力量异军突起,通过"延异"、"重组"、"改写"等概念,否定了意义的确定性,宣告了作者的死亡,从而赋予了译者绝对的阐释权,将译者的地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本文通过对翻译家朱纯深几首宋词译文的分析,从解构主义的视角探讨其在翻译过程的主体性,旨在从解构主义的角度揭示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文化创造者身份及其翻译主体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传统译学视原文、原文作者为绝对权威,译者在翻译研究中被边缘化,处于隐身地位。现当代翻译学宣称译文并非附属于原文,并非是原文的衍生,译者并非次于、低于、劣于原文作者,地位明显获得重视,得以显身。阐释学中,译者并非被动消极地接受意义,而是意义的积极创造主体;功能主义翻译观认为,译者要以预期的功能为目的,依据特定的翻译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译策略,创造性地完成翻译行为;女权主义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具有双向性,否认译者的从属地位,强调译者对原文的占有和摆布;后殖民主义翻译论认为译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模仿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应主动地把握和占有原文;翻译伦理模式下,译者要遵守翻译伦理,做一名有职业道德、有责任心的译者。  相似文献   

16.
传统译学视原文、原文作者为绝对权威,译者在翻译研究中被边缘化,处于隐身地位。现当代翻译学宣称译文并非附属于原文,并非是原文的衍生,译者并非次于、低于、劣于原文作者,地位明显获得重视,得以显身。阐释学中,译者并非被动消极地接受意义,而是意义的积极创造主体;功能主义翻译观认为,译者要以预期的功能为目的,依据特定的翻译目的,采用特定的翻译策略,创造性地完成翻译行为;女权主义翻译理论主张翻译具有双向性,否认译者的从属地位,强调译者对原文的占有和摆布;后殖民主义翻译论认为译者不是消极被动的模仿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创造者,应主动地把握和占有原文;翻译伦理模式下,译者要遵守翻译伦理,做一名有职业道德、有责任心的译者。  相似文献   

17.
功能学派理论以目的论为中心,将翻译看作是有目的性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的目的性可能与一些人际因素有关。考虑动态的人际因素的同时,译者需比较文化并进行翻译,并可选择文献型或工具型的翻译策略。由于在文学翻译中该学派的理论也有一定的适用性,在哈利·波特系列的翻译时,不同的译者也针对儿童这一特殊读者群体做出不同的选择,反映了译者对待译文预期功能的不同判断。  相似文献   

18.
作为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的可接受性强调以目标语、目标文化为基准,注重目标语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然而,鲜有学者研究译者与可接受性。但是译者也是读者,也存在不同的可接受性。该文将译者看作翻译过程中原作的第一读者和自己译文的第一读者,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不同译者在理解原作和翻译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可接受性,提出译者的可接受性即在阅读和翻译过程中的取舍。并对可接受性差异产生的因素进行了进一步探讨,以期更好地研究译者这一翻译主体的行为。  相似文献   

19.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广告翻译中译者的地位、主体性特征和影响译者的主客观因素,阐释了广告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不可避免性,探讨了如何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以译出佳作,实现广告翻译"以文谋钱"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功能翻译理论下的目的论,强调根据译文的预期效果来决定翻译方法,译者主体性与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密不可分,任何译文都是译者有目的选择的结果。文章探讨目的论和译者主体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正是这种统一关系决定了翻译过程中正确的翻译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