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穆旦在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与西方"现代性"传统之间的断层中实践着他自己独特的艺术追求."反传统"既是继承中国传统,又在开创新诗的"新传统",他正是以直面人生的态度、独特的抒情姿态和陌生的语言表达给新诗以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2.
正确认识“五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意见不一。有人据五四的“批孔”运动,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孔子现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本文从他的孔子观入手来重新认识“五四全盘反传统”论,认为五四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  相似文献   

3.
正确认识“五四”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对二者的关系,理论界一直意见不一。有人据五四的“批孔”运动,认为五四是“全盘反传统”。李大钊是五四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其孔子观代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方向,为我们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树立了榜样。本文从他的孔子观入手来重新认识“五四全盘反传统”论,认为五四决不是全盘反对儒家文化,更不是“全盘反传统”。  相似文献   

4.
对五四反传统的几点评估程虎啸随着近年来“国学热”的升温,儒学、儒家伦理价值又一次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鉴于某些研究者在反“近代激进主义”、反“反传统”,呼吁“文化保守主义”的基调下要求“超越五四”,因此很有必要再次审视五四的反传统问题。一、作为官方意...  相似文献   

5.
"五四"时期反传统主义不仅体现在反儒,也体现在反佛。作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的陈独秀并非自始即全面否定佛教,而是经历了从肯定真佛、反拜假佛、怀疑佛法到最后全面否定佛教的过程。他之所以在佛教观上日益激进,与社会背景和人际交往密切相关。检讨"五四全盘反传统主义"文化激进思路的因缘,既要注意到言论者个人因素,更要从时代环境中去寻找真相。  相似文献   

6.
五四的知识分子的经历大都有弃医从文的现象,以此为切入点来探讨这批知识分子在面对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时的复杂态度,并试图通过还原历史语境的方式来阐释出他们从反传统到返传统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7.
南涧盖瓦洒彝族村寨的"哑巴会",在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其节日的称谓、仪式功能逐渐发生变化,甚至衍伸出"新传统"。节日习俗的现代变迁,不仅是文化持有者自觉的行为,还是文化持有者与他者文化调试与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不仅贯穿于五四新文学自身发展的各个阶段,而且生动地阐释着五四新文学与传统国学的复杂关系。将传统国学与新文学置于"传统"和"现代"的关系下来审视不仅能更好地看到新文学、新文化发生发展过程的必然性、复杂性和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在中华民族不断走向复兴的今天,能够更好地思考我们为何要弘扬传统、怎样弘扬传统?又该如何对待现代、如何面对发展?王富仁先生提出的"新国学"理论构想认为应该将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化纳入到国学的范围当中,这绝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反映了王富仁先生对于传统与现代关系的独特见解和对五四新文学研究在当下能否进一步拓展空间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的疑古史学是容易为思想界忽略的反传统潮流之一,怀疑精神的真正源头是传统的“经世致用”说,而疑古思潮的某些局限也是和它相联系的,这种局限主要体现在缺乏客观证据。先存一主观先验之观念,以怀疑来为情绪性的反应服务,结果常常是怀疑过了头,因此说,“五四”疑古或反传统之病,不在疑古或反传统,而在于没有反到传统的要害上,推到了旧的偶像,却没有推倒造偶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心理基础,没有发展出适合现代的科学、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0.
顾颉刚无疑是以五四反传统的精神构筑他的"疑古"理论的。顾颉刚先生对中国的历史传统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因此,他才能借助西方的近现代理论,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在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影响力可分为"硬塑造"和"软塑造"两个方面.到五四时期,由于社会基本面的变革和传统文化的衰落,其中"硬塑造"的作用已基本消失,但"软塑造"的作用却顽强延续下来,其表征是传统文化先验地决定五四知识分子看待西学的思维逻辑和评判依据,其重要影响是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首个传播高潮.  相似文献   

12.
有的学者认为“许多五四人物为了提倡自由、科学与民主,认为非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不可”;“以后数十年中,文化反传统主义的各种表现,都是以五四时期的反传统主义为出发点的”。而在许多五四人物中,陈独秀又是一个“全面性反传统主义”者。陈独秀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也是新文化运动在学术上的主要代表。本文试图通过陈独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方法的分析,说明陈独秀虽然在新文化运动中竖起了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并提倡自由、平等等等西方学说,但他并没有要把传统文化打倒,五四新文化运动也不是要全盘而彻底地把中国传统打倒。  相似文献   

13.
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需要辩证地去看待,决不能偏袒一方,既要很好地继承传统,又要迅速地开拓创新,我们只能是"衡中西以相融"。西方的长处正是东方的短处,互相弥补,互为己用。不能厚此薄彼甚至因此失败。不但要认真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绘画,而且要兼收并蓄西方先进的美学思想,使其恰如其分地融入传统。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与时俱进的中国"新传统"美学理论。借以指导我们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五四与传统的关系是个古老的话题。但是直到现在五四与传统的关系仍然纠缠不休。本文首先论述了新文化运动反传统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然后强调反传统的必要,但是反传统并不是“全盘否定”,反传统是为了获得新生。但传统有着自己鲜活的生命和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传统对于现代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5.
我所提出的“新语文教育”指 的是“五四新文化精神”的“ 新”, 其实 质 ,就 是“ 真 实、自 由 、个 性” (五四新文化的传统)。我提倡回 归传统的语文教育,不是回归它的 “ 精 神 实 质 ”,而 是 它 的“ 原 则 方 法”。具体来说,是三个原则,“举 一反三 ” 原 则,“ 着力 于言 语”原 则 ,“ 吟 诵 与 讨 究 结 合 ”原 则( 传 统中国语文教育的传…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晚清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中,1894—1895年的中国甲午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文化与社会问题的关节点。在文化传统中,信仰和崇拜的因素很重要。在现代文明秩序的建构与文化传统的流失和重建问题上,又有着“大传统”和“小传统”的破坏和发展问题,五四时期的反传统,是学问与知识的清理,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则是无知者对传统的毁坏。近代以来的批判传统及现代化过程中隐含着两个问题:一、如何重新诠释文化传统的价值?二、民族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五四”文学革命承担了打破旧传统、开拓华夏文学新传统的历史重任。“五四”文学革命的先驱者们留给我们的新传统就是文学思想开放的传统,就是重视人的精神解放、关心人性的重造的传统,就是文学家关心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的崇高精神传统。有人怀疑“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甚至说“五四”是“文革”的前驱,这种看法至少是一种糊涂认识。“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仅开辟了新文学的广阔前途,而且它的长久文化意义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海内外学者评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谓其“彻底与传统决裂”、“全盘反传统”者甚多。笔者并不否认“五四”新青年们曾经猛烈地抨击、批判封建文化,且高度评价他们工作的意义,但也认为不能简单地对此作“彻底决裂”、“全盘反传统”等结论。传统文化在“五四”时期并不是单纯的被排斥对  相似文献   

19.
五四以来,中国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经历了曲折转变。从五四先贤对传统文化的过激批判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从"文革"时期开展"破四旧"运动到党的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中国理应重视传统文化思想的作用,不断增强自身的软实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新建构“五四”新文学传统吴剑一、传统阐释发生了问题什么是“五四”新文学?“五四”新文学作为传统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本文既然提出重新建构,就表明笔者对传统的阐释有所怀疑,要进行追问。问题首先发生在时间方面,即“五四”新文学究竟是指哪一历史阶段内的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