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世丽 《学周刊C版》2011,(12):137-137
语文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生活。面对隐痛重重的语文教育现状,要想改变现状就得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将语文教学转化为学生生活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而这些都需要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3.
<正>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散发着生活的芬芳。一、盘活生活资源生活是语文的原型和资源,语文是生活的展示和浓缩。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盘活一切可利用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朱春洪 《考试周刊》2010,(12):57-58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说明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特别密切。新课程竭力倡导:教育应依托生活进行,变成一种生活。成功的语文教育不仅在学校的课堂上.而且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我们探索让生活语文走进课堂,让语文教育走进生活,走进社会大课堂,这样语文才会充满时代气息、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生活是一本精彩的语文教科书;生活,是语文教学的肥沃土壤;生活,是语文学习不竭的源泉。语文教师应当把语文教学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使语文浸润着生活的芬芳。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远离了社会和生活,致使语文学习成了学生的一种负担.而实际上无论识字、阅读,还是习作、口语交际等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身边处处有语文.  相似文献   

7.
陈庆华 《教师》2013,(26):68-68
语言来源于生活,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应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明确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学以致用的实战演练场所。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8.
咸高军 《辅导员》2009,(19):28-28
杨再隋教授曾写道:“要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生活,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景还原为生活情景,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开放语文课堂,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让语文走进生活,最终使我们的语文教育成为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生机勃勃的活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因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语文课堂应该与生活相呼应.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走向。  相似文献   

10.
吴波 《黑河教育》2012,(11):16-16
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人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相似文献   

11.
龚新峰 《快乐阅读》2011,(20):119-120
语文教学需要融进生活,识字、阅读、写作等,和生活都紧密相连。教师要让学生走进生活中的语文,让教学回归生活,并挖掘生活的源泉,让语文教学在生活中拓展与延伸,让学生在生活访谈、观察、表演中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2.
余平男 《贵州教育》2005,(14):34-35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在其他课程、其他场合中也可以学到语文,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的确如此,语文与生活同在,它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教学时,教师如何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并获得有活力的知识,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我在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尝试。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是一朵花,盛放在青春灿烂的花园;语文是一座城堡,吸引着探索者追求的目光;语文是一座灯塔,为迷茫的心灵指引方向。的确,语文是美的。它的学习过程总是充满着感性、激情与诗意。语文教学过程也应该是美的。它既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感悟生活,升华思想的过程。语文课程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的经验,并有助于学习与课程文本的互动。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把教学思想的理性化和教材文本的人文性结合起来,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才能有效体现语文教学是科学与人文高度统一的教学。  相似文献   

14.
语文是一门范围很广的学科,学好语文的渠道多种多样。怎样做到语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一、回归生活,学习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应该接轨,语文课堂教学要做到生活化,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5.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学活动,教学与生活相对脱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小学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这  相似文献   

16.
陈彩云 《考试周刊》2010,(50):51-5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在教学中通过"访一访,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7.
王素丽 《教师》2012,(33):55-55
语文是一门语言艺术,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素养的高低体现在学生是否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是否会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知识。新课改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的人文性越来越凸现,同时也有许多人在呼唤语文要走向生活,生活要走进语文。其实只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加强教学的生活化,使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就能体现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走一走,观察生活""演一演、再现生活""学一学、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语文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发生碰撞,被纳入学生的生活中,语文就有了生命的灵动。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语文教学自然也应该回归于生活。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氛围中成为生活的富有者,成为会生活的人,使学生真正领悟到语文的博大精深和无处不在的魅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回归生活、返璞归真,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