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江泽民科学地阐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本内涵,深刻揭示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特点,全面论述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客观根据和现实基础,指明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目标和方向,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宗教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历史观就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产生与存在的根源、演化过程及其消亡规律的观点.宗教的产生有自然、社会和认识论以及其它复杂的根源;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仍有存在的根源;宗教演化是有自身规律的,不能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消灭宗教,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论断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开辟了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宗教问题的有效途径;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调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积极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充满理论创新精神的科学论断,要正确理解“相适应”的理论依据、科学内涵,不断探索和创新“相适应”的根本途径和实现方式。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应当坚信信教群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力量的观点,教育和引导宗教界在法律、法规范围内进行活动;努力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可行途径和方法,真正做到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中国宗教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揭示的关于宗教问题的理论观点、方针政策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他由三个层面构成: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问题的理论;二是关于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以及建设和谐宗教关系的理论;三是关于宗教与无产阶级政党、宗教信仰与共产主义信仰之间关系,以及加强党对宗教工作领导的理论,这是一个全新的宗教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会议上谈到宗教问题时强调指出:"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期解决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宗教方面的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个重要观点和政策.如何来理解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呢?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人类社会中独特的社会历史和精神文化现象,同时,宗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内容繁杂的宗教文化。宗教与宗教文化将长期存在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们要科学地对待宗教和宗教文化,积极引导宗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相适应。要充分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大繁荣大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加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宗教观和无神论教育,积极研究和发掘宗教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减少、抑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创新主要是: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局,要求全党“高度重视宗教工作”;强调要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保持其稳定性和连续性;明确要求共产党员不能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提出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强调要按照“政治上团结合作、思想信仰上相互尊重”的原则巩固和发展与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强调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提出并全面阐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理论。这些创新形成了比较成熟、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理论”。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的宗教观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即“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其中,“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江泽民宗教观的核心内容。这三句话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成为新时期宗教工作的总原则。  相似文献   

10.
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之一。“相适应”有其特定的含义,其内涵包括政治上要适应、经济上要适应;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的光荣传统,管好寺庙,办好教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宗教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