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课前思考"三角形的面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既为传统的内容,则必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课前,让学生分别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卡片各两个。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最后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和由直观演示到抽象概括的过程,也似乎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但是,如果细细思考  相似文献   

2.
课前思考 “三角形的面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既为传统的内容,则必有传统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应:课前,让学生分别准备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卡片各两个。课上,要求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组织交流讨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在教材中采取的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ah÷2。在上这节课时 ,有位教师没有囿于教材的束缚 ,对于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没有暗示学生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而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结果大部分学生都采取了教材推导的方法 ,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 ,而有部分学生却有这样的推导过程 :A、B两点分别是三角形两边的中点 ,沿AB剪下 ,再如图便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行 ,这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平行四…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数学》第九册中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S△=ah÷2”,学生对÷2很难透彻地理解,以致在应用中经常遗忘。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们充分发挥电教优势,制作如下幻灯片:△ABC与△CDA全等,O为AC的中点,△CDA绕点O旋转180°,便与△ABC结合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教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幻灯投影,弄清拼合过程,教师指导学生动手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使学生明确: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两…  相似文献   

5.
齐德龙 《学子》2013,(2):33
一、动在课前,架起旧知与新知的桥梁在课堂教学时能把旧知和新知联结好,学生就学得轻松,注意力保持好,教学效果自然也好!"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后的教学内容,与三角形的特性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在教学前按要求让学生动手画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并剪下供课堂教学使用。课伊始,学生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应地介绍自己对所剪得出三角形的特征:展示锐角  相似文献   

6.
[教学片断](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我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都有),并引导他们通过旋转、平移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明确每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推导得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底×高÷2".一切都按照我的预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一位实习老师上“三角形的面积”一课,在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时,他这样说:“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本上表述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完全一样”和“面积相等”并不是一回事,请看下例:  相似文献   

8.
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笔者在备课时遇到如下的问题: 1.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空间更适合学生探索? 人教版教材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提供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只是机械地拼一拼,没有自己的猜想和创造,只是做了一次"操作工".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许多类似的个别事物或现象的因果联系,找出一般规律和定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归纳推理的过程。在推导几何公式的过程中,常常采用归纳推理。如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首先通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12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得出结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最后根据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面积=底×高÷2。在这个推导过程中运用了归纳推理,即…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多边形面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安排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之后。教材的编排是这样的:首先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三角形面积,接着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二、教学建议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在老师一步一步的指导下,先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接着再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得出…  相似文献   

11.
1.合作契机应把握在探究规律性知识时 一些抽象的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往往需要学生通过操作才能发现,仅凭个人的学习会困难重重,须挖掘集体智慧,才能集思广益,达成目标。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我是这样进行的:课前让每位学生随意准备好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上课后,让学生操作:“你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什么图形?这个新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三角形存在着什么关系?”在独立操作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初步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都是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来的,即用实验的方法,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引导学生比较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与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之间的对应相等关系,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三角形面积,六年制数学第九册是这样叙述的:想一想: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呢?剪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由此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按照课文所叙述的方法教学,有如下两个问题:(1)平行四边形的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典型案例。笔者在备课时遇到如下的问题:1.给学生创造什么样的学习空间更适合学生探索?人教版教材在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提供了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营造和谐、有序的课堂氛围1.在参与过程中求知识。教师要创造条件,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如在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我充分利用学具中已有的直角三角形,(2个完全一样的)先让学生观察、比较、感知这2个三角形是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拼摆。我问学生:把这两个三角形摆成什么图形,能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积极拼摆,(或旋转,或平移)很快摆出:等腰三角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已经学过,有的小组用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除…  相似文献   

16.
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课本上是这样设计的: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将其中一个旋转180°,平移拼成平行四边形。由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育理念的创新1.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观。如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发现数学问题的学习活动;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要以学生为中心等新理论。如传统的教"三角形面积"时,经常是教师自己演示、说明"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和它等底等高的平等四边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反复强调"完全一样"这个前题条件,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  相似文献   

18.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上采用的是“拼”的方法,即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复习”证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的实验操作过程。当三个内角拼成平角(180°)时,原三角形刚好折成两个完全重合的长方形(如图):  相似文献   

19.
<正>在教学课堂中即便筒单如操作这一环节,我们也应努力做到有儿童立场,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教学,以免新的教学形势下曲现另一种形式的"学困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操作环节,教师通常将活动任务呈现于屏幕之上,小组之间根据要求进行操作。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笔者让学生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将两个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就找不到原来的底和高  相似文献   

20.
杨锋  周嗣昌 《云南教育》2001,(22):44-45
〖本课学内容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梯形面积的计算”,主要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下面选登的是推导过程及评析。〗(教师出示硬纸板做成的梯形)师:怎样计算这个梯形的面积呢?同学们回忆一下,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出来的。(教师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师:我们能不能仿照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来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学生动手操作)师:大家说一说,你拼成的是什么图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