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学俭《蜀中高僧记》,可谓蜀川“第一佛传”。考述《蜀中高僧记》中众多僧师的生卒行迹,可略知自晋至明1300年间巴蜀佛教的发展概况。巴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获得了近八百年的安定局面,使得经济相对发达,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扶持,所有这些因素促成了唐宋巴蜀佛教的兴盛。  相似文献   

2.
继战国之后,汉代又一次兴起"上书"热潮,《汉书》、《后汉书》等多记载汉代奏议的写作、编纂与流传情况。本文主要依据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大致梳理了汉代奏议文献的保存概况与流传原因,以期对汉代文史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佛教史上,外国来华僧侣在发展和壮大中国佛教方面,功不可没。而唐代来蜀的新罗国王子金和上无相,更是在四川开创了禅宗净众宗一派,影响远及当时的吐蕃,深入后世的中土禅宗和朝鲜禅宗。本文根据墩煌写卷、僧传、碑铭和方志等传世文献,对金和上的行迹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辩,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解放后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的转变,管窥方立天先生在佛教研究中承前启后的重要贡献。解放以来魏晋南北朝佛教史研究范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上层建筑"范式(传统唯物史观范式)、"中国化"范式、"知识考古"范式(新社会文化史范式)。方立天先生是佛教中国化范式的重要代表人物,佛教中国化这一研究思路,与方立天先生所确立"中国佛教哲学"学科体系息息相关。至今,佛教中国化范式还是中国佛教史研究的主流研究范式,方立天先生在佛教研究中承前启后的学术贡献值得我们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5.
河南是佛教在中国最早传播的地区之一。佛教在东汉明帝时开始传入洛阳,汉末曹魏时期在河南地区初步传播,西晋十六国时期迅速传播和兴盛,至北魏臻于极盛。河南地区佛教的传播和兴盛的历史是中国佛教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简略考述佛教在河南地区传  相似文献   

6.
慧远是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本文从佛教因果报应的理论基础溯源,简要论述了慧远对佛教因果报应论中国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道安与儒家     
巨赞法师和净慧法师是当代中国佛教界的两位高僧大德。巨赞法师说:"在我国佛教史上,除了鸠摩罗什和玄奘法师以外,对于我国佛教贡献最大的,恐怕要算东晋世代的道安法师了。"[1]147"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完人之一。"[1]169净慧法师说,中国佛教史上有三位里程碑式的大师,分别是道安大师、慧能大师、太虚大师。"道安法师是中国佛教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总结了在他之前佛教在中国传播的  相似文献   

8.
龟兹是印度佛教东传重要的中转基地之一。龟兹佛教不仅承载了印度部派佛教的义理,还发展了印度佛教理论。龟兹佛教直接影响了中国内地佛教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它理所当然地应该在中国佛教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百年来,对龟兹佛教及其艺术的研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在以"大乘佛教"为统治地位的中国佛教中,龟兹佛教因属于"小乘佛教"体系而长期被轻视,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其表现为,在中国历来的佛教史中,龟兹佛教史的记述极其简略,轻描淡写或材料堆砌,内容雷同;用大乘佛教理念解读龟兹佛教及其艺术内涵,背离原来思想,导致长期以来龟兹佛教的真髓不能被真正揭示出来。改变这种状况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理论求新。首先要为龟兹佛教作历史定位和理论定位。找准龟兹佛教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框架。在前贤研究成果基础上,贯彻"科学发展"和"继承与发展"的方针,勇于开拓,与时俱进。展望未来,龟兹佛教史研究定会迈向更高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佛教在中国初传时的概况及其成功的原因,认为能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并与之结合,以及佛教固有的适于君主专制制度的宗教义理,使之能够必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找到共通之处等,是佛教初传中国获得成功的根本所在,初传成功及佛教汉地化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0.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时期中国史学迎来了多途发展的阶段,突出表现即为传统史学之外的杂史极为发达,佛教史学居其一。此一时期佛教在中国扎根生长,与此相生的是佛教史学的大发展。佛教史家僧俗皆有,佛教史籍大量涌现,佛教史观兼具追求宗教信仰和史家如实著述的二重性,佛教史学承前启后。南北朝时的佛教史学同样兼具宗教功能和史学功能,对于该时期的佛教史学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2.
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所著《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是我国早期成书的一部笔记小说。它的价值不仅在于生动地记述了后汉至东晋间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具体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且在于读书行文不重藻饰,出乎自然,较多地保存了当时流行的口语,为研究汉魏以后汉语的发展变化提供了线索。且六朝时代,北方士族移居江左,长江水路交通畅达,建邺与蜀川、荆襄各地来往频繁,《世说》所录口语,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当时南北方言的痕迹。这就使它在汉语史研究上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阮直 《语文新圃》2009,(9):36-36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与世长辞,堪称顶级的泰斗不幸陨落了。季先生对印度古代语言,特别是佛教梵文、吐火罗文、印度古代文学、印度佛教史及中国佛教史的研究.学术贡献上都有世界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富学 《家教指南》2001,(3):161-171
西域、敦煌出土的为数相当丰富的古代回鹘语佛教文献,是古代回鹘佛教研究的 第一手也是最为重要的资料,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涌现出大量的研究成果,填 补了西域佛教史研究的许多空白,可以说,回鹘佛教文献的研究,是20世纪西域佛教史研 究中成果最为辉煌的领域。  相似文献   

15.
嘉靖万历年间,阳明学者梅守德、徐樾、李材、罗汝芳、李贽等人因前往云南为官而在当地传播推广阳明学。现有资料表明,罗汝芳、李贽二人与云南佛教有着较为密切的来往,他们与当地僧人的酬唱应对、刻经作序、建庙请经等活动,构成了阳明学和云南佛教史上的重要内容。研究阳明学者与云南佛教的关系,对于深入把握西南佛教史和阳明学在云南贵州二省的发展路径,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试论末法思想与北凉佛教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论末法思想与北凉佛教及其影响殷光明末法思想是佛教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在我国,随着佛教的传人,末法思想也就相继而传播,几乎贯穿于我国整个佛教史。尤其是一次灭佛事件之后往往就有一次末法思潮的出现,对当时佛教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不仅成为一些佛教思...  相似文献   

17.
四川地区文殊菩萨信仰述论孙修身古代四川是我国和印度相邻的地区,“西南丝绸之路”即从此通往国外。诸多的蜀贾贩客往来于其间,佛教也随着频频往还的商旅而东传,所以它是我国最先接触佛教的地区之一,有着发达的佛教文化。1995年8月至10月,带着《文殊菩萨和五...  相似文献   

18.
论韦皋镇蜀     
蜀川在"安文之乱"后的经济地位十分重要,成为唐室根本.韦皋通过"服南诏,抗吐幕"、发展交通、巩固经济等措施,励精图治,解除边患,稳定唐室在蜀川的统治,为蜀川在中唐后得以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研究在学界向来受人重视。自隋唐时代起.就有不少学人浸淫于此。这及近代.从事这方面研文的人更多,成果丰富。汤用彤所著《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嫩是其中的代表作。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建国后的三十年.魏晋南北朝佛教研究沉寂下来.直到七十年代末,这一学术园地才开始复兴,并在八十年代迅速走向繁荣。据初步统计,从1979年至1994年,国内出版、发表的有关著作共十余种,论文达200多篇、这些论著除了对魏晋南北朝佛教进行宏观研究外,更多的是微观的专题研究,在佛教与政治、佛教与经济、佛教人物、佛教文化诸多…  相似文献   

20.
论吐鲁番地区佛教的衰亡和伊斯兰教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在吐鲁番地区逐渐取代佛教地位经过了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造成佛教在这一地区衰亡和伊斯兰教兴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当时新疆地区封建统治强制推行的原因,也有当时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原因,还有佛教自身的内部原因,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这一过程做科学全面地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