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黑龙江教育》2004,(1):63-63
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时常遇到紧张的事件,使人产生威胁感、损失感和不安全感,从而造成心理压力,不同程度地导致心理不健康。所谓心理压力就是个体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导致情绪波动和生理变化的程度。如果超过警戒线,对身心都有危害。因此,教师要设法减轻,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一、造成青年教师工作压力过大的成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 1.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校、家长及社会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就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要比一般人做得好。社会对教师培养人才质量上的高要求和高期望,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效能感及其对教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一、研究目的“教师效能感”(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是指“教师相信自己有能力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教师效能感”一词最早出现在70年代。随着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的兴趣,研究者们开始运用Bandura的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概念来研究教师的效能感。Bandura认为,自我效能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种行为的期望。它包含两部分: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个体对某一行为可能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望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一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有的学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六月,大班幼儿即将从幼儿园毕业进入小学,这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家长、教师以及周围所有相关的人都在与他们一起进行着入学前的准备,期望他们能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然而,不管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充分,孩子们仍然有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生心理压力问题已经得到我们的密切关注,但是与学生相对的另一个群体——教师的心理压力问题却没有引起应有的关注,如何使教师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来面对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应当是每一个教育研究和管理应该重视的问题。本将从分析教师在教学和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入手来探讨如何解决教师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称罗森塔尔效应或期望效应,是指教师如果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积极期望,那么他会在自觉或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得到鼓励后,就会激发对教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的决心和信心,创造教学中的奇迹。每一个学生都可能成为非凡的人,但能否成为天才,关键是教师能否像对待天才一样的爱他,期望他,教育他。积极的期望促使人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罗森塔尔效应”(即期望效应)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所进行的一项心理试验。在小学每个年级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向教师谎称他们是学生中学习能力优秀者。8个月后,发现被教师期待的学生成绩都优于未被教师期待的学生。研究结果说明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发展过程和发展水平的直接影响,得到了教育专家和教师们的普遍重视。然而,经过近几年的实地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由于缺乏正确的认识,使“罗森塔尔效应”走了样。1.教师的期望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期望每个学生都是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没有错,也符合使每一个…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对社会的进步、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教师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创造人的精神生命。教育工作没有时间之分,任何时间都可以或有可能对学生进行教育或帮助;没有空间之分,教室、校园、家里、社会,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教育的场所。只要你心里装着学生,想着事业,随时随地都有工作。许多教师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废寝忘食、勤勤恳恳地工作,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十分重。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批学校转型,使教师承受着比其他职业从业者更大的心理压力。形成转型期高校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为:社会期望、学院办学层次提升、教育对象新特点、新的评价制度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使教师自身职业压力加大。为调适转型期教师心理问题,学校人事管理部门应强化对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以增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坚持发展性评价,变职业压力为动力;保障教师教育行为自主权;增强教师自身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育是造就人才的奠基工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能否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逐步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从而获得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不是谙熟“爱护学生”这一奥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以289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教师期望对学业效能感的影响,以及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作用。结果如下:(1)教师期望与初中生自尊成正相关,教师期望与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2)教师期望对初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非常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教师期望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2.
"教师是蜡烛""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社会上传统的过高期望,给教师带来了职业上的压力和盲从感。教师越发觉得自己与来自多方面的期望,如来自家长、学生、学校及社会的不同期望相距甚远,导致教师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对教育教学工作失去了激情,对学生失去了热情,  相似文献   

13.
对补差工作,我体会最深的,就是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培养差生对数学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差生的自觉追求。一、融洽师生情感做好转差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全体学生负责。如果教师对差生的批评指责过多,鼓励帮助较少,会使他们失去学习信心,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就会压抑差生的进取心,阻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相信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并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多有自信心,要能让每个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防止差生在集体中变成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教学数学不是单纯的认识性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性的活动,教师对差生的爱,是他们上好数学课的动力,能使差生在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减少差生对学习数学的心理负担,以集中听课的注意力。要融洽师生情感,教学中必须抓住差生的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教师的心理负荷越来越重,分析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原因,及时予以调整,对于帮助他们及早地走出心理困境是非常有益的。一、教师心理负荷过重的原因心理负荷即一个人心理上所承受的分量。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适度的负荷能促进人的活动,使人动作灵敏,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但心理负荷过大,持续时间过长,会引起人们过度的紧张,导致注意和知觉范围狭窄,正常的思维活动受到干扰,活动效率降低。教师面临着很多的心理负荷与心理压力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过长。根据近期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  相似文献   

15.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是1977年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在《自我效能:关于行为变化的综合理论》中最早提出的,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实现预期结果所需行为能力的信念。它涉及的不是工作和行为技能本身,而是个体对自己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工作或行为的自信程度[1]。例如,学生知道:努力学习,会提高数学成绩。在这里,“提高数学成绩”是“努力学习”这一行为的结果期望,而学生对自己努力学习(以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的结果期望)的能力的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李晖 《教育革新》2008,(3):29-29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挫折和坎坷,一定犯过不少错误。可是今天,我们仍然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小孩的错误,是家长的宽容,使他充满自信;工作上的失误,是领导的宽容,反而使他倍加感内疚;学生的错误,是老师的宽容,使他获得前进的力量;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享受宽容的幸福。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天面对学生的教师,我们更应该体谅我们的学生,  相似文献   

17.
为心灵松绑     
专家研究发现,在所有导致人们心理压力的因素中,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主要的压力源之一。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与冲突都可能对我们产生程度不同的心理压力甚至心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关于皮格马利翁的美丽传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借助于这一传说,称教师期望效应为皮格马利翁效应。严谨的科学实验证明,教师期望对一个人未来的智力开发,能力培养,人格铸造,事业成功,可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怎样实现教师期望呢? 一、动作姿势关怀法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指导或矫正学生行为,达到师生心心相知,除了语言鼓励外,更好地是运用动作姿势。如:注视、微笑、点头、肯定手势、关怀性地  相似文献   

19.
愉快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生乐学,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愉快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师生关系的和谐愉悦1.师生之情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它的基础是师生的相互信赖。在师生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内因,教师是外因。只有教师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热爱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才能促使学生内因发生变化,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更加和谐。2.同学之情同学之情体现在学…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正在加快,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教师的期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缺陷等都成为教师的心理压力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