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问句实质上是题设加问式构成的,预设理论对鉴定问题性质和探讨问题间的关系有重要作用。问题逻辑新区对问题的考察不再对问句进行孤立的挖掘分析,也不再解剖至微,而是把问题放入系统中,前后连接起来考察。在发问与回答、再问与再答的链条延续里分理出Q-Q关联问题(Qn→Qn 1)、A-Q关联问题(An→Qn 1)和A-A关联问题(An→An 1)三种不同情形来考察和探析。  相似文献   

2.
问句逻辑是隶属于广义认识论逻辑门类下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问句的逻辑性质及其推理关系。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古典问句逻辑研究并未引起学者们足够重视。随着逻辑研究的实践转向和日趋多元化,问句逻辑逐渐获得了逻辑家族成员资格,初步显示出其理论价值,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但与其它非经典逻辑分支相比,问句逻辑的研究起步较晚,至今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和亟待开拓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普遍的思维形式的"问句",在科学认识中有着重要作用。但是传统逻辑(即古典逻辑)对这种思维形式却未能涉及。近些年来,国内外逻辑界对问句逻辑的研究逐渐多了起来,但研究的范围往往只限于简单问句,而对思维实际中大量存在的复合问句基本上没有涉及,本文试对复合问句中的条件问句提出一些初步看法。一、条件问名的含义条件问句就是根据一定的条件而提出疑问的问句,例如:1.如果不实行改革开放,我国将会是什么样子?2.如果一个人只知道背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但是完全不能应用,这样是不是就算得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呢…  相似文献   

4.
问句逻辑是新近发展起来的逻辑学分支学科.问句逻辑研究经历了从静态分析到动态分析的转变,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研究进路:还原论进路、语义学进路和语用学进路.还原论进路试图将问句归约为陈述句,恪守真值条件语义学;语义学进路则把"问题"视为独立的语义范畴,用"答案条件"替代真值条件;语用学进路将问答视为一种会话行为,将问句转换为祈使句,对之作信息博弈论分析.三种进路视角不同,各有偏颇,三者相比而言,语用学进路更为贴近实际,特别是从信息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动态问句逻辑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逻辑推理在关联理论翻译原理及模式的应用,提出共有知识是预设与关联理论的相通点,强调一阶逻辑基础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逻辑真理问题是现代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在哲学和逻辑学界对其一直存有异议,尤其是在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划分上存有多种看法。本文试图立足于现代逻辑哲学角度,从考察“真”的定义和逻辑真理与事实真理的关系入手,对有关逻辑真理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初步的考察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问题及其解答,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问题逻辑是专门研究问题的一门应用思维科学.问题的预设是设计、求解问题的基本工具,是联结问题与答案之间的桥梁;正确认识问题的逻辑值,有利于断定问题的真假及是否有解;正确设计问句形式的类型,对问题进行直接解答,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正确的指导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辩论是用语言判断是非、探求真理的活动,具有论点的针对性、主体的攻守性、角色的表现性、语言的逻辑性、思维的敏捷性等特征;逻辑思维是辩论的思想基础,辩论是逻辑的灵活应用,求异思维是应用逻辑思维的创造性表现;辩论与逻辑相互推进的内在关联历史修久,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逻辑作为分析自然语言的工具,认为自然语言的缺陷有:(1)表达式的层次结构不够清晰;(2)个体化认知模式体现不够明确;(3)量词管辖的范围不太确切;(4)句子成分的语序不固定;(5)语形和语义不对应。从自然语言的视角衡量逻辑语言,其不足有:(1)初始词项的种类不够多样;(2)量词的种类比较贫乏;(3)存在量词的辖域在公式系列中不能动态的延伸;(4)由于语境的缺失而使语言传达信息的效率不高。自然语言和逻辑语言到底是什么关系?若持偏激态度,各自都觉得对方不如己。视二者为一种互补关系,这种态度是可取的。于是。现代逻辑延伸到自然语言领域就有两大类工作可做:扬逻辑之长避自然语言之短,用严格精确的逻辑工具化解自然语言的缺陷问题:取自然语言之优补逻辑之拙.增加新的逻辑手段发展其理论。  相似文献   

10.
教学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过程,释疑解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任务。问句的预设是问题和回答的桥梁,是对问题进行正确设计、求解的基本工具。正确认识问题的逻辑真值,有利于断定问题的真假及是否有解。问题逻辑对于"预设"和"真值"的逻辑研究———"据疑深思",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问"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琵琶记》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询问句、测度问句、反诘问句三类。是非询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疑问语气词“么”、“那”、“乎”,其中近代汉语新兴的“么”用频最高。是非测度问句只使用近代汉语新兴的测度疑问副词“莫是”、“莫不”、“莫不是”、“敢”、“敢是”,句末不使用疑问语气词“么”。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疑问标记,即近代汉语新兴的反诘副词“终不然”、“难道”及古已有之的反诘副词“岂”、“可”。《琵琶记》中还有一类特殊的是非问句,属于句式糅合现象,其是由是非询问句与否定陈述句糅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中的问题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一般有纵向、横向和树状三种,不同逻辑结构的问题自有其展开的路径,每一种结构都有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价值。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问题的展开有三种常态和变式可供选择:遵循问题本身逻辑、顺应学生认知规律、切合学生的情智特点。展开问题既要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目标,也要考虑学生如何能够更好地参与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3.
二维预设逻辑是一种特殊的四值逻辑。在二维预设逻辑中,每个句子的赋值是二维的,包含句子本身的真值和句子预设的真值。用二维逻辑的真值表方法来分析语义预设投射,可以很好的解释语义预设投射的“累积”现象和“消去”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数学理念的复兴和数学工具的应用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为数理逻辑的产生提供了思想契机。数理逻辑源于莱布尼茨提出的思维可计算构想,其展开和深化是建立了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等公理系统和对形式系统的元层次研究。数理逻辑未来发展将扬弃纯形式发展阶段,达到形式与内容在更高层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The reflective and interrogative processes required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qualitative research questions can give shape and direction to a study in ways that are often underestimated. Good research questions do not necessarily produce good research, but poorly conceived or constructed questions will likely create problems that affect all subsequent stages of a study. In qualitative studies, the ongoing process of questioning is an integral part of understanding the unfolding lives and perspectives of others. This article addresses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initial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ow the processes of generating and refining questions are critical to the shaping of a qualitative study.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分析了标准逻辑的局限性,讨论了人工智能深入发展对逻辑学提出的各种要求,指出蓬勃兴起的各种非标准逻辑实质上都在从不同的层次或侧面探索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和不确定性,它们实质上都在探讨辩证逻辑的数学化之路。其次,简单介绍了作者提出的实现辩证逻辑数学化的规划《泛逻辑学研究纲要》,及在纲要指导下建立的《标准命题泛逻辑学》要点,指出该逻辑系统在包容各种辩证矛盾的同时,有效地排除了逻辑矛盾。文章最后还介绍了世界泛逻辑研究动态和第二届世界泛逻辑大会,希望引起大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逻辑卡诺图的特点、应用逻辑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及应用逻辑卡诺图化简逻辑函数过程的步骤。  相似文献   

18.
经济学逻辑的一种新研究纲领,即科学逻辑纲领,它既不同于传统的应用形式逻辑加语言逻辑纲领,也不同于博弈论纲领。它主要研究经济学原理的性质、理论的形式结构、经济学解释、辩护及理论发展的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