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知音》创刊于1985年,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发行量超百万册的名刊之一。 《知音》的成功,是与其鲜明地突出人情美与人性美的特色,不断地升华“人情美、人性美”这一主题分不开的。《知音》人在升华刊物的主题中,博展其爱心。  相似文献   

2.
《知音》杂志创刊17年,发行量达到430万份,发行量在全国同类刊物中位居第二,在本省同类刊物中位居第一,多次受到中宜部、省新闻出版局、省妇联的表扬和嘉奖,被评为历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优秀期刊,荣获国家期刊奖,进入“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9,(1)
全国优秀社科期刊《知音》在短短的14年历程中,可谓一年一个样,年年有辉煌,这本刊物已经深深地植根于读者心目之中,1998年月发行量接近320万份,发行量居同类期刊前茅。《知音》的成功经验很多,本文仅从该刊准确的价值定位方面浅谈几点拙见,以期对现代社科...  相似文献   

4.
方仁 《传媒观察》2006,(5):11-13
1985年1月,《知音》诞生于武汉。《知音》坚持把创造鲜明的个性特色作为发展自己的战略,率先在中国期刊界推出了具有哲学理念的“人情美、人性美”的办刊原则,强调刊物要“深入生活、深入心灵”。引起了广大读的共鸣,创刊号即发行了40万份,当年最高月发行量突破100万份,创造了中国期刊史上的奇迹。《知音》崇尚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自创办之日起首开湖北省报刊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之先河,在风险中和压力下,建立了一整套有利于竞争的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其管理模式深为全国期刊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文学期刊读者不断流失的情况下,郑州百花园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两本刊物却风采不减:《百花园》月刊曾获省优秀期刊、一级期刊;《小小说选刊》荣获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的荣誉称号,月发行量连年攀升,已达64万册。一个只有20人编制的小单位(另有聘任人员10名),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兼有  相似文献   

6.
说到《今古传奇》,读者恐怕不会感到陌生。这艘通俗文学期刊界的“航空母舰”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经过了20多年的艰苦营造,终于以崭新的面貌、磅礴的气势,在汹涌澎湃的期刊商海,劈波斩浪,雄劲远航,在它的背后,留下了一条条绚丽多彩,光华四射的彩色浪带:1986年,《今古传奇》发行量高达278万册,创全国文学期刊发行量第一;1996年,《今古传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以后历次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1998年,《今古传奇》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首届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0年,被评为“第二…  相似文献   

7.
档案:1999年,《知音》杂志期发行量450万册,创税2800万元,纯利润4000万元、拥有广告,发行、印务、房地产开发4个公司和一幢15层综合大楼,有形资产突破1.3亿元。 《知音》杂志创刊10多年来,一直在与市场风浪的搏击中,不断适应市场、驾驭市场,并求生存、求发展,最大限度地去争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地加大我们提高刊物质量的动力,而刊物质量的提高又使我们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8.
《传媒》1999,(6)
“识广于学,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是胡勋璧作为一个成功期刊人的真实写照。 胡勋璧原本不是学新闻的,然酷爱写作的嗜好却偏偏使他今生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胡勋璧先后在《湖北青年》驻黄冈记者站、黄冈地区团委、《湖北青年》编辑部工作,历任干事、记者、宣传部长、编辑组长,1985年调入湖北省妇联主办《知音》杂志,并长期担任杂志社总编、社长。从一名普通的区委通讯干事到创办全国名刊《知音》,25年来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胡勋璧在竞争激烈的期刊界成功地闯出了一条创业道路。抚今追昔,胡勋璧深有感触: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和进取,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相似文献   

9.
“高山流水”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后以“高山流水”四字成文,比喻知音.例如宋·张孝祥《浣溪沙》词:“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高山流水遇知音.”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八十六回:“书上说的师旷鼓琴能来风雷龙凤;孔圣人尚学琴于师襄,一操便知其为文王;高山流水,得遇知音.”  相似文献   

10.
刘源 《出版广角》2014,(15):70-71
中国原创漫画期刊从起步时期受到日本、美国等先进动漫国家的影响,一直到民族原创漫画期刊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辛的过程。《知音漫客》是我国首个中国原创漫画刊物,其刊行上的周刊式革新和成功地与创作者对接成为《知音漫客》成功的重要因素,使得《知音漫客》成为了中国原创漫画成功刊行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知音》已成了一种现象。其一是因为它爆发似的发展:1985年创刊,当年年底发行量就超过100万份,1996年达到200万份,同年海外版达30万份,1998年的发行量达到320万份,如今月发行量已超过450万份,并由一刊变成七刊,成立了期刊集团,走上了多种经营之路;二是它给业界带来的深不可解的谜团:那么“俗”、“浅”的一份杂志何以获得如此成功。然而,成功者自有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广大读者心目中,《读者》(原《读者文摘》)的名声是极为响亮的,踊跃购买者包括了各行各业人士,不分男女老少。笔者在街头书摊倘徉,就时常见有人在打探是否有最新一期《读者》,其口气透出一份企盼和渴望。这就是名牌期刊的效应。《读者》1981年创刊时印数不过30000册,其后便扶摇直升,1984年150万册,1990年200万册,1995年初更跃至400万,一举奠定了在同类期刊中独领风骚的地位。由此,也引起全国期刊界的注目,称之为“《读者》现象”。  相似文献   

13.
在新时期崛起的期刊群落中,有这么一本刊物.它在每期扉页的左上方,总用粗重的黑体提示读者: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后来听说,新闻出版署期刊司的一位负责同志在一次会议上偶识这家刊物的副主编,便热情地握着他的手说:“你们的刊物起点很高,要把它办好.”这家刊物就是江西团省委主办的《涉世之初》.经过两年多的艰难跋涉,《涉世之初》成功了.广大读者认同了这一革命老区的文化新生代,且把这一填补国内空白的别致新刊物与《女友》、《辽宁青年》等名牌期刊相提并论.与众多报刊订数萎缩的大趋势相反,它的发行量在1993年竟以300%的速度猛增,1994年更追求卓越大冲刺.“成功之日/你最难忘怀的定是——涉世之初”,明快而隽永,深沉而自信地树立了期刊的公关形象,它是杂志占领市场的自我宣传口号,也标示了编辑们开掘期刊文化资源,设计期刊个性的选题思路,在取得成功,走向更大成功之际,何尝又不可以理解为编辑们聊以欣慰的喃喃自语.  相似文献   

14.
罗柏林 《出版科学》1999,(3):58-58,47
市场调查目的:(1)期刊读者的购买习惯。(2)《知音》的忠实读者是哪些人?其特征是什么?(3)读者关于《知音》的价格等问题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众多的青年刊物中,《辽宁青年》是年轻人的良友知音。这份刊物,连续四年居同类刊物发行量的首位,发行量曾超过200万份。在各类“读者推荐最喜欢的刊物”活动中,多次被评为最佳杂志。《辽宁青年》始终坚持“跟党中央紧些再紧些,离青年近些再近些”的办刊宗旨,它的编辑人员以火热的社会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工作,赢得了广大青年的信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纯文学期刊普遍不景气和滑坡的情况下,《微型小说选刊》却迅速占领了市场,发行码洋和利润持续大幅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选刊》获得“全国百家重点社科类期刊”称号。2000年底《选刊》的期发数首次突破30万册,2001年第一期发行量达到了31.8万册,为新世纪《选刊》的更大发展开了一个好头。回顾我们的办刊历程,我们有以下体会:一、找准定位,确立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刊方针刊物是办给读者看的,为读者服务,给读者提供高品位的精神食粮,是我们办刊的宗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办刊思想,编辑不能高高…  相似文献   

17.
《读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本刊物,其发行量一直位居国内期刊首位,可谓是大陆期刊的“领头羊”。2000年的月发行量达500多万份,居世界期刊第六位。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这份文化精品类杂志,读者定位准确,因此“选择了‘读者’,就选择了优秀文化”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读者》创刊时名为《读者文摘》,最  相似文献   

18.
吴锋 《今传媒》2007,(12):23-25
湖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有明显差距,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湖北期刊业不仅在中部省份处于龙头老大地位,即使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也毫不逊色:湖北期刊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数列全国第二位;2003年期刊年印数上亿册的有八个省,湖北位列第二;湖北期刊平均印数25万册以上的期刊有7种,发行量超过百万份的有3种,《知音》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五;从创刊至今,《知音》人均创利达200万元,《爱情婚姻家庭》人均创利100万元,位居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9.
《青年记者》2012,(6):27
湖北知音传媒集团旗下的《知音漫客》杂志,周刊单期发行量今年已达130万册,月发行量达到520万册,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漫画杂志,仅次于日本的《周刊少年Jump》和《周刊少年Magazine》。  相似文献   

20.
1988年,在中国杂志市场上出现了一本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当时一般杂志截然不同的期刊,这就是中法合作出版的《世界时装之苑——ELLE》。10年后的今天,它已经从每年两期的半年刊变成了月刊,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成为一本在全国大中城市范围内特别流行的时装杂志,尤其是在年轻的“白领”阶层中,它的“知音”比比皆是,而在同行中,它已成为学习和赶超的目标。它的销售量,已从80年代末的每期3—4万册提高到1997年初的每期近30万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