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成语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并承栽着重要的文化信息.因而要在跨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成语在语义、语用和语体等风格方面的等值再现绝非易事.本文从原型理论出发说明翻译也是一个原型范畴,翻译中对源语语篇及译语语篇采取原型分析很有效,可以指导我们努力达到译作原型的最佳样例,即最大程度的等值.  相似文献   

2.
成语是语言的特殊组成部分,从内容方面而言是可译的.如果能同时在译入语中保持源语成语的形式和内容,则是理想的翻译.否则,可以牺牲成语的形式而翻译其内容.直译法、意译法、直意译结合法、借代法、减译法、增译法、解释法是七种常用的汉语成语的英译方法,其中以直译法最为重要,它能够在译入语中保留汉语成语的民族色彩、语言形象和修辞特征.  相似文献   

3.
汉语成语不仅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精华,而且是汉语和汉文化的全息元,它是汉语和汉文化的"缩影"。无论从宏观上看,还是从微观上看,都可以看出成语的这种全息性。不仅如此,其全息度还比较高。成语的全息性具有丰富性、系统性和典型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认识成语的特点,研究和开发成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静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4-75
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是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表现形式,它们通常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承载着相应的文化信息,其翻译过程也是一种文化移植过程。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之间是否对应,是否能彼此互译,两种语言的成语之间对应情况如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任青果 《海外英语》2011,(7):316-317,321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大量的隐喻性成语,这些成语是两种语言中的精华,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广泛的应用。因此,正确的理解这些成语很重要。该文从隐喻作为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的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性成语进行对比,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这些成语和了解两种文化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们以四言形式为准则 ,采用径引原文、概括故事、删节或增添词语的方式 ,将成语凝固在四字格中。笔者通过对《汉语成语小词典》所收录的成语的考察 ,说明非四字格的成语实在是微乎其微 ,因而可以得出汉语成语基本上都是四字格的结论。由于汉语成语存在着四字格化的强烈趋向 ,在鉴别熟语中成语与非成语时 ,语素组合的长短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成语是汉语的灵魂,赋予了汉语生命,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和丰富的思想。加强成语教学,优化成语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对于增加学生古典文化的积累、陶冶小学生的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结合佛教和中土两种文献来研究汉语成语,能够清晰地梳理出汉语成语尤其是那些佛教文化色彩浓厚的成语的源流、语义的发展演变过程,能够为汉语成语的演变研究和辞书编撰及修订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成语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数字成语作为特殊的一族,已成为汉语成语的一个鲜明特点.数字成语具有较强的规律性和特点,总结其表现形式、内部结构、数字表意等,有助于外国留学生的汉语成语学习.  相似文献   

10.
王宁 《考试周刊》2009,(35):40-41
成语是汉语中的精华,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在翻译时,译者应确切、深刻、完整地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不能只从字面上望文生义。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成语英译时可用的方法和技巧.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最大限度地传译给外国读者.以便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正确使用成语。  相似文献   

11.
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很多的隐喻习语。隐喻在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习语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文化不同隐喻习语也会有所不同。英汉隐喻习语的跨文化研究会帮助中国的英语学习者透彻地了解英美文化,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章从社会习俗文化的角度对英汉隐喻习语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英汉两民族动物习语进行了比较,认为《红楼梦》中动物隐喻习语分为四类,即重合隐喻习语、平行隐喻习语、全空缺隐喻习语与冲突隐喻习语。以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杨宪益夫妇《红楼梦》英译本中的动物习语进行隐喻分析与评价,对杨宪益夫妇所采用的隐喻翻译方法以及他们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得与失进行了探讨,从而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汉英两种语言中都有着丰富的动物习语。植根于不同的文化土壤,这类动物习语有其显著特征。英汉动物习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比较:(1)比喻物体相同,比喻意义也相同;(2)比喻物体相同,而比喻意义不同:(3)比喻物体不同,而比喻意义相同。习语承载着一个国家丰富的文化信息。收集和研究它们将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4.
在汉日语中有许多与犬相关的惯用语。这些惯用语大多是以隐喻的形式来表达人们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或看法。本文通过抽取汉日语中与犬相关的惯用语,分别从数量、所投射的目标域和隐喻意义的感情色彩三个角度,对汉日有关犬的惯用语的隐喻进行了对比,并简析了造成汉日有关犬惯用语差异的历史文化传统及意识形态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认知隐喻观着重分析了“可分析显性”习语,发现习语语义并非完全不可预测.隐喻概念为之提供了部分语义理据。据此,笔者认为英语习语教学中,应当加强学生隐喻意识的培养。隐喻概念的学习不仅有助于习语习得,也是对目标语言文化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英汉习语的特点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体现民族的历史进程、文化传统、生活习俗,给民族语言留下深刻独特的烙印.为了能够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在翻译过程中应视具体情况或英汉互译;或文外加注;或另添字词;或使用文体标识;或配图释义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英汉成语为研究对象,揭示和分析成语中诸如显性隐喻、隐性隐喻和类比等隐喻模式。隐喻在成语从字面意义升华的过程中起着工具和桥梁的作用,这一过程就是隐喻形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镜子,习语作为语言的核心,更是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无不在其中得到浓缩而集中体现。本文在综述“文化”涵义的基础上,试图探讨英汉习语所具有的文化特征,即语言的形象性;语音的和谐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稳定性;语法的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19.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恐惧”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恐惧”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20.
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相似的"愤怒"概念隐喻,每种概念隐喻下都有很多相似的习语隐喻性表达,而且每种概念隐喻下的隐喻性表达大量地使用不同的习语。出现"愤怒"情感概念隐喻及其表达方式异同的原因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传统的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