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作品,边塞诗在其创作题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文章论述了在儒家思想影响下,王维边塞诗创作上的三个主要的分期:即青年时期追求英雄形象,中年亲历边塞以及后期对边塞诗文的整体感悟。  相似文献   

2.
王维的边塞之行及其边塞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一生曾两次出塞赴边,第一次是因遭受朝廷的打击而被贬凉州,第二次为奉命出使榆林郡,其时间均在唐玄宗开元年间。王维现存的40首边塞诗,大致可分为亲历边塞诗、送别边塞诗、虚拟边塞诗三类,且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王维的边塞诗对时人与后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对盛唐边塞诗派的形成与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写过一些风格迥异于时代的边塞诗。学者王明居在《唐诗风格美新探》中说道:“王维的边塞诗‘既有冲淡之美,又有绚烂之美’。”一、创作路径的冲淡之美如果说山水田园诗的创作与边塞诗的创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路径,那么王维就是尝试用创作山水诗的路径来写边塞诗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王维又是一位著名的绘画大师,苏轼说他“诗中有画、话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阔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  相似文献   

5.
王维是盛唐著名的大诗人,他多才多艺,具范兼熔,各体皆长,在边塞诗的创作上,也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他的边塞诗,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技巧而言,都是相当成功的。而且,创作时间较早,从盛唐边塞诗的发展轨迹看,还具有开拓性的贡献。可是,长期以来,由于他山水田园诗方面取得的卓著成果,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边塞诗的声誉,以致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6.
在王维的诗歌创作中,山水诗的成绩最著,也是备受人们关注和研究的。但他诗歌人物形象的表现力同样卓越却缺少全方位整体研究。因此对王维诗歌人物形象表现力的研究很有必要。王维诗歌描写的人物分为交往诗中的人物、写景诗和边塞诗中的人物、人物诗中的人物等三大类。其形象刻画气韵生动,将人物画与山水画有机的融合并能以"不写之写"的手法于虚处传神,非常具有表现力,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王维的边塞诗与其边塞之行是密不可分的,他曾两次出使边塞,第一次是被朝廷打击被贬凉州,第二次是奉命出使榆林郡,因为这两段经历,王维留下了近四十首边塞诗,且形式多样,丰富性强。王维的边塞诗对后世影响甚远,形成和确立了边塞诗派,对于我国文化的进步和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维是最早登上盛唐诗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非凡的创造才能,对于边塞诗、山水田园诗以及诗歌形式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创新,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唐诗的全面繁荣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成为光耀史册,彪炳千秋的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9.
安攀 《文教资料》2011,(16):10-11
唐代诗人王维以绝妙的山水田园诗著称于世,但是他的边塞诗也别有特色。在许多边塞诗中,诗人对人物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对人物形象进行精心的刻画,创造出一批典型的边塞诗中的将士形象。  相似文献   

10.
“四杰”的边塞之作,以慷慨激昂的调子开了盛唐边塞诗的先河。本文粗浅地探讨了四杰边塞诗的内容,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其所处的承上启下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王维的赠答诗与特定的对象相应,具有正式场合的社交应酬、精神世界的沟通共鸣和诗歌领域的交流切磋三种不同性质。通过赠答诗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维作为官员、隐士、居士和诗人的不同身份,可以看到王维内心在身份选择和认同上的困扰。赠答诗反映了王维性格中动和静两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的《中国诗与中国画》,用绘画领域李思训的北宗、王维的南宗,来对应诗歌领域写实派的杜甫、神韵派的王维,说明中国旧诗、画在正宗、正统批判标准上存在分歧。实际上,绘画的“南、北宗说”编排体系混乱,且“南、北宗说”主要是针对山水画,难以概括整个绘画领域的全貌,因而在推理上存在以偏概全的漏洞。对于中国旧诗而言,钱钟书赞同“神韵无处不在”之说,那么杜诗也就成了最富神韵的典范,就不能与王诗的神韵构成对立。中国诗坛的头把交椅虽然不是王维,但广义上的神韵派却堪称中国旧诗的正统。  相似文献   

13.
日本室町时代五山禅僧月舟寿桂(号幻云)曾编辑《三体诗幻云抄》,其中收录了王维诗的注释,这使得我们得以看到15世纪到16世纪日本五山禅林流传的王维集版本的情况。笔者认为在当时日本广为流传的《王维集》版本之中,应有现在中日两国都没有见到的宋版《王维集》。这部版本与中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王摩诘文集》和日本静嘉堂文库收藏的《王右丞文集》有所不同。此外,元刻本《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是目前的海内孤本,《中华再造善本·集部·金元编》存其影印版本,因无"帮手",无法确定其刊刻年代,但在《三体诗幻云抄》中明确记录了这部版本的刊刻时间、刊刻人信息。  相似文献   

14.
王维的七古在盛唐并不算杰出,但他的艺术技巧已趋成熟,已经显现出盛唐诗的风韵气骨,在盛唐七古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古代诗歌史上也有着不可抹杀的影响。试分析王维七古的艺术风格并阐述它的文学价值以论证它在古代诗歌发展道路上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维的思想与佛家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脉关联,突出表现在其诗中“空”字出现频率颇高。文章以王维的“空”字诗为例,结合“空”在佛禅思想中的内涵,综合分析王维诗中佛禅思想的成因及王维诗禅交融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王维中晚年诗歌计约220首,一直以来,学界多从佛家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其诗歌,认为其本质是"内佛外儒"。本文从文本出发,认为王维中晚期的诗歌体现出其对儒家文化的发自内心的信仰,不同于借助佛家思想避难以寻求心灵的慰藉;且无论是"隐"还是"仕",王维的思想及其诗歌始终是以儒家精神为主体的。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代"诗佛",王维山水诗创作可谓"地道的中国诗",具有他人难以企及的境界、神韵与气象。王维山水诗的境界主要表现为天音禅趣与清静雅逸,神韵主要表现为随意适性与天然风流,气象则主要表现为宏衍博洽与收放自如,而这些正是"诗佛"的文学与文化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王维早年被贬济州的诗歌创作进行解读,目的在于还原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超越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人”的定性理解,显现其诗作的生动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该文重点不在于探讨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禅学思想,而是想结合他曲折的生活经历及其诗中所抒发的个人情怀,来阐析其内心深处所向往的生活模式,从而论证田园生活是其认知体系之"体",而山水诗则为其情绪世界之"用"。该文试图越过以山水田园诗艺术特色和禅学思想为主的思维定势,通过对王维山水田园诗与其他较为直白的"心录"式诗歌的比较论析,最终得出这两类诗歌都体现出作者在理想和现实背离下形成的自我分裂情结之结论。  相似文献   

20.
就整体而言,王维反映西北边塞风情的诗作主要包括三类内容:一类是反映西北边民生活、风俗的作品,一类是反映西北守边将士生活遭遇的作品,一类是反映西北边塞壮阔风光的作品。这些反映西北边塞风情的诗歌,情调壮美,视野开阔,鲜明地体现了盛唐时代诗人的浪漫理想,是处在鼎盛时期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