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重要的美学著作,也是清代尤其是近代以来词学研究的代表作。考察和分析《人间词话》的历史成就与缺失,有助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特别是能够很好地把握词文学艺术的基本风格及精神,词文学发展演变的基本走向等。本文在讨论《人间词话》的时候,试图把研究的视点投射手中国传统文学演进的历史过程中,并以此为基点,全面透视《人间词话》的历史贡献及时代局限。作为一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王国维不是那种迂腐呆板的教条主义者,也不是那种大发空言的印象主义者。他站立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交汇…  相似文献   

2.
境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王国维在中西兼容的基础上,将该说发扬光大,形成以"境界"说为核心的文论体系,凝结在他的<人间词话>一书中,奠定了他在近代文学史、美学史上开创性的地位.本文尝试通过"境界"在<人间词话>中扮演的角色来探讨"境界"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学十大经典名著之一的《人间词话》,同时也是王国维最重要的一部词学著作。《人间词话》在传统词话形式的基础上,加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构建一种更为严密的词学逻辑体系,在整个中国词学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人间词话》不但以传统词话的形式阐述唐宋词,而且引入西方哲学美学概念,采用严密的逻辑体系对唐宋词进行整合,这对唐宋词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了四则来论"隔与不隔",这是其词话理论"境界"说中论述最多的.王国维的"隔与不隔"观点来源于中西方美学的共同影响.叔本华的"直观"理论、中国古文论中的"景显情隐"说,都对其"隔与不隔"说的提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间词话》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品评历代词人得失的,这些评论是王国维词学理论提出和阐释的重要载体,也是理解和把握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涉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从朝代划分来看,王国维推崇唐五代、北宋词,而贬低南宋、明清词;从品评标准来看,王国维追求"真景物,真感情"之境界;从词派认同来看,王国维注重词人间的师承关系,力图革除清代词坛流弊。  相似文献   

6.
唐宋词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艺术瑰宝,历久弥新.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词之为体,要涉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婉曲的文体特征和情深言长的内容特征是唐宋词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陆传叶 《江苏教育》2012,(Z1):30-31
作品简介:《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是他在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的诗话、词话一类作品在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一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在词学方面拥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词学思想渗透在他的词学创作《人间词》及词学理论创作《人间词话》中。《人间词话》可以说是《人间词》实践创作经验的总结,它们共同见证了王国维在清末词学领域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境界"及"意境"出现的频次进行对比,发现"境界"出现的次数远高于"意境","意境"一词主要出现于《人间词乙稿序》中,所以《人间词话》的核心思想是"境界"说。在此基础上对"境界"及"意境"的美学内涵进行辨微,认为"境界"说包括美学特征论和人生修养论,其美学内涵大于"意境"说。  相似文献   

10.
一部<人间词话>156则,湖北高考作文题选了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全书人文精神的第60则,恐怕就是它们支撑了王国维在词界占据了一百年的"境界说".可见选者眼光之深邃.  相似文献   

11.
王国维《人间词话》对李煜作品的评价认为,李煜"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对此学界解说纷纭。从王国维的学识背景、哲学思想及文学创作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在对人生的追究与考索方面,王国维与李后主有相似之处,这是把李煜推高至"释迦""基督"的教主地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早年的诗词创作中频繁使用"人间"一词,其两种词集均以"人间"为名,又曾撰《人间词话》、《人间嗜好之研究》等论著,体现了其对"人间"一词的浓厚兴趣。其诗词中的"人间"大致有"人世"与"人生"二义,但侧重在"人世"方面。因王国维大量使用"人间"一词,使得其身边师友如罗振玉、罗振常、吴昌绶、罗庄等以"人间"相称王国维,而王国维校勘诗词曲时,也多次自署"人间"。通检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一词,其基本意蕴乃是在个人感受的基础上对世间人生的处境与出路、价值与意义的深沉考量,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与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以哲学、美学、史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成为近代学术史上一座丰碑。他的词论专著《人间词话》一直为人称道,其中“隔与不隔”这种品评文学实践的理论新标准,更让人们保持了长久的研究兴趣。把它置入文学创作真实境界的视野,再从《人间词话》的本身出发,我们可以获得文学语言的真率、文学想象的真切和文学情感的真挚三种真实境界。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生于社会动荡新旧交错的清末民初,青年时期由于受到叔本华的悲观哲学影响,加之自己的忧郁天性,缔结而成的悲情意识便自然地在他的诗词中有所流露.在《人间词》中表现了他对“人间”与“梦”的纠结,并表达出一种浓郁的悲情意识.王国维是悲观诗人,他执着于现实,欲有所解脱却终不能解脱,这种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错综复杂的悲情意识便集中体现在他的《人间词》中.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人间词话》的学者多注重西方思想对王国维"境界"说产生的影响,本文从王国维与庄子的主体形象、思想中"真"的追求以及"物化"与"观物"的具体概念几个方面进行比较,探究《庄子》对王国维"境界"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晚清词坛,创作繁荣,理论活跃,诞生了陈廷焯、况周颐、王国维等一批著名的词人,产生了《白雨斋词话》、《蕙风词话》、《人间词话》等词学理论名著。他们各自提出了“沉郁顿挫”、“重拙大”、“境界”等鲜明的词学主张,并以之指导词学批评实践,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所撰的《人间词话》有三种文本,即125则的手稿本、64则的《国粹学报》本和31则的《盛京时报》本。手稿本中保留了大量不同的表述文本,目前尚未得到人们的彻底整理,笔者全面比勘了这些不同的文本,对手稿本的价值作出了更细致的表述。《盛京时报》本为1915年发表,笔者从文字对勘角度发现此时的王国维在坚持境界说理论的同时,似有向传统词学回归的痕迹,并呈现出由注重理论阐发到逐渐感兴趣于学术考辨的趋向。  相似文献   

18.
"境界"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是王国维后期文艺理论的核心。《人间词话》代表了王氏诗学的最高成就,"境界说"是他倾尽全力精心构建的灵魂之所。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校辑本《张子野词》是尚未引起学界关注的词学文献,本文首先揭橥其文献特征和流播过程,并对其校词的特色、存在的误区等进行讨论.以此为基础,探讨《张子野词》对王国维词学建构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分析王国维探讨张先词时对“境界”说的体认,随后探析王国维并不特别看重张先词的原因,并以此为例探讨其论词标准.最后讨论王国维在创作方面对张先词的潜在接受.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人间词话》于1909年发表后,意境研究者形成一支庞大的学术队伍。但意境论述文章,几乎是“千篇一律”。意境的论述,尽多“套话”,“重复的空话”以至“废话”。意境这个概念或“范畴”,其意义并不复杂,其理论含金量并不丰盈,陈陈相因的讲解,哪能不套话、废话、空言一堆堆、一篇篇?“意境”研究者大军压境,把“意境”压扁了!《人间词话》不值得太推崇,应把意境研究“降格”“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