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废都》中的女性形象是"男权意识社会"的附庸玩物,还是作为作品中完成知识分子迷茫困境中突围的不可或缺的拼图,文坛历来广有争议。我们可以借助西蒙.德.波伏瓦的理论,从"废都"社会背景、女性自主意识迷失原因、作者关于女性形象的思考、女性形象抗争的结局四方面分析,对《废都》中女性形象在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作者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有个直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废都》自出版之后就备受争议,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读,如今回顾"废都热"现象,我们更加冷静地意识到九十年代知识分子的话语权、作品本身艺术上的瑕疵以及商业的巨大炒作共同促成这一奇特的文学现象,《废都》将因其文学史的意义定格在现当代文学的史册上。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商品经济和消费时代的到来,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张者的《桃李》一书中,邵景文是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间的一个典型代表,邵景文之死是否象征着知识分子的"死亡"?《桃李》也并不是一部纯粹暴露高校学术腐败或是法律界黑暗的小说,它在理性的呼唤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废都》发表之初,评论者多是着眼于其“形而下”的外在表层“生态”,或认为它是一部低级趣味的流氓小说,或认为它是一次“躲避崇高”的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或认为它是“没有灵魂”的“生活流”。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更多的评论者透视出了作品“形而上”的内在深层“灵魂”,认为它是一部表现社会转型时期城市文化中人文知识分子沦落的典型文本。  相似文献   

5.
近十年来,当代女诗人李潮蕴在东北诗坛非常活跃,诗人以其旺盛的创作力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她的诗歌唯美深奥又蕴含丰富的生活底蕴,作为女性诗人她在诗歌视域和意象选择上都做到了性别的突破,从而使诗歌作品产生了一定的超越性和丰富性.作为知识分子,她的创作又能沉于民间,作品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忧患意识.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的作品不仅有"小我"的呢喃,还有深邃的哲学追问,其诗作以一种回归诗本身、诗本真的文化立场和人本立场来表达一个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辨与感性体认,为中国当代新诗写作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媒介知识分子"是传媒现代化的产物。在传媒高速发展的当今时代,面对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大众传媒的高速发展与其间整体的社会性变革,中国知识分子亟需新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演变。"媒介人"的身份伴随着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转型而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作为央视名牌节目的《百家讲坛》,拥有电视媒介的传播方式和文化大众化路线的核心理念,可以作为我们解读当今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角色演变的突破点,衍生出一系列的文化价值、媒介价值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让·鲍德里亚从符号学路径的解析凸显了消费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他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消费的符号化控制了物的消费、文化的消费和服务的消费领域.符号消费社会的出场,挑战着思想家们的智慧,时代呼唤着新型消费理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精英性和边缘性表明了<独立评论>派大都是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在对日本侵略态度上,<独立评论>派虽然标榜"独立的精神",却也积极主动地寻求国联及国际社会的帮助;创刊初期对日主张和平,后期却逐渐站到坚决抗日的立场;有冷静理性地思考,也不乏激昂慷慨的言论.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末世百科全书式的鸿篇巨制,读者因个人不同的立场、观念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中心,作出不同的评价,笔者选取社会政治内容和思想文化内容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11.
生态翻译学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主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出发,不断"适应"和"选择",达到翻译生态环境的平衡.中国特色词汇反映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呈现的特点、现象和思想,其英译会直接影响国际社会对中国思想和中国立场的解读,因而译者英译时要考虑翻译生态环境,选用合适的翻译技巧.《中国关键词(第一辑)》英译本囊括了不同类型的中国特色词汇,译者进行"三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时,可灵活使用诸如直译、意译和释译等技巧,以此确定符合英语表达的最终译文,用国际声音准确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2.
电影《纽约客@上海》描述了美国律师山姆因为工作来到中国上海后的一段经历,他最初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抱有偏见,遭遇了文化冲击和不适应,后来他改变了态度,并不断学习和反省,最终对当地文化逐渐接受和适应。跨文化适应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这部影片对于了解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提供了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13.
贾平凹被一些舆论捧为“文坛奇才怪才”,他的《废都》被赞为“使沉寂多年的文坛惊起阵阵狂涛巨澜”,是“当代《红楼梦》”;吹捧书中性交写真是“惊世骇俗,现当代史无前例”,“性描写是《废都》的真正成功.”是作品主人公庄之蝶对“美的事物”的追求.舆论把一部《废都》连同其作者“炒”得火爆火热,于是引出了以下的一番对话.W:读了《废都》.兴奋不已.作者思想解放,不怕尊奉“万恶淫为首”的道学先生们的谴责,毅然写出了解放以来空前的第一部反映当代中国性文化的巨著,真是一个伟大的贡献!n: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全书40万字.竟有数十处赤裸裸地描写男女性交和详细描绘性欲的文字.这是哪家的“伟大的贡献”?我认为,这是败坏社会公德和社会文明的色情文化,是公开的精神污染和精神堕落!这些文字带有很大的负面效应,是地地道道的庸俗和下流!W:老兄,改革开放搞了15年了,你怎么还如此冬烘先生,思想如此保守!别忘了,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性爱是人类延续的需要,也是生理和心理的需求,性文化是人类文明不可须臾离开的.文学是人学,而人的生存与发展能离开性文化吗?《废都》敢于面对现实,用艺术形式来反映现实.好比美术创作中的裸体画一样,是高尚的艺术嘛,这有什么不对?可以断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废都》;作者是  相似文献   

14.
顾随是文论家、诗人,同时也是在禅学、书学、课堂讲授艺术等多方面具有杰出造诣的文化大家.我们只有对顾随的文化立场、文化特性有整体的认识,才能更好地进入具体的顾随研究.从顾随对新文化运动的态度、顾随的思想、学术所反映出的文化立场等方面,对顾随的文化立场加以考察,认为顾随是开放的新文化的立场,他更关注文化的永恒价值,因而能超越保守与激进,具有平和高远的文化心态,这在20世纪知识分子中显得颇为难得.  相似文献   

15.
张爱玲的<金锁记>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皆描写了两个女人的悲剧命运.然而作者对悲剧的审视却有区别:张爱玲站在女性主义立场,深刻揭示了封建伦理与金钱交织下婚姻的惨无人道,王安忆认同女奴身份的文化立场,消解了其悲剧的残酷性.表现在主人公对命运的反叛与归顺,对金钱情感的认同差异以及作者对环境风情的渲染上.  相似文献   

16.
论20世纪中国乡村小说的基本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乡村是2 0世纪中国文化裂变的阵痛中心,也是2 0世纪汉语文学最重要的话语资源,因此乡村小说便成为2 0世纪汉语文学中成就最高的领域。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从作家的主体立场、审美视角、叙事策略,及其在现代性建构中的意义等角度进行考察,2 0世纪乡村小说呈现出三种基本传统:从鲁迅到韩少功是以知识分子立场、文化批判形成的启蒙传统;从废名、沈从文、孙犁到汪曾祺、贾平凹是以知识分子立场、人性审美形成的诗化传统;从赵树理、柳青到高晓声、路遥是以农民立场、现实视角形成的“史诗”传统。这三种传统,在90年代出现的乡村小说《白鹿原》中实现了全面整合与超越。《白鹿原》由此获得了将中国乡村小说推向成熟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经过长期的对垒与论战以后,出现了良性互动的状态,在某些基本的观点与理论立场上达成了一致的共识,并对现实社会的进程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初版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的中国自由主义第二代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殷海光的《中国文化的展望》一书,充分地反映了在这一历程中的中国自由主义者对于中国文化的立场、态度和观点,它本身就是近50年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见证和一个典型的历史个案,这部著作为殷海光在他生命的最终关头发生的对于中国文化的态度上的转变作了"认知"的理智上的过渡性准备。  相似文献   

18.
《思想的谱系》采用多维"布点"与主题"统摄"的架构方式,以左翼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对当代西方的主要社会思潮给予了深刻批判,是体现安德森思想锋芒、批评风格的力作。译者将"诗性"的文学表达方式融入到"理性"的学术话语构建中,使文本充满思辨而不失诗意。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身处世纪之交那个新旧力量对比的特殊时期,他对旧时代基督教教义束缚现代人自然人性的行为深感不满,同时深切关注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对人类非理性追求的干预和控制,因此在劳伦斯的文学作品中很容易找到作家本人反传统伦理道德和反对宗教文化信仰的痕迹.在小说《虹》和《羽蛇》中他的基督教文化立场和归属尤为明显,本文基于此对劳伦斯的宗教观进行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刘再复借分析知识分子的启蒙作用,歪曲“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对党对知识分子地位和作用的科学分析;他所谓的“现代文化意识”,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