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文化中的《白蛇传》,在书面媒介和影视媒介的传承下得到主流文化的关注与发掘,在其传播主体、传播机制和传播效果方面都获得了十分有利的条件,现代传播媒介给予《白蛇传》的传承以有力推动,其民间传承被提升到精英传承和民族国家传承的主流层面,民间传承的口头线索从中得到主流传承的书面线索和影视线索的补充和强化。另外,在现代文化的传播体系里,白蛇故事成为中国现代女性意识形态的一面镜子。《白蛇传》的近百年传承史具有重要的故事学意义,也为口头传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代传承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孙正国 《文化遗产》2010,(4):103-108
《白蛇传》的故事时间是多维的,由于故事以神话时间与世俗时间相交错的方式来建构其时间线索,因此不同媒介塑造其故事时间都必然遇到难题,或者可以说,《白蛇传》的故事时间在媒介形态中处于无法全面表达的尴尬。当然,除了神话时间与世俗时间的交织带来了媒介表达的危机外,本质上也是时间难以呈现的属性在媒介上的直接反映。这些问题正好说明的媒介的有限性,技术的有限性,以及人类的有限性。在多元媒介对《白蛇传》故事时间所作的塑造与表达中体现了多维性时间的存在形态。结合上述讨论,我们具体地考察《白蛇传》,尝试在文本层面作出切实的媒介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白蛇传》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古代民间神话传说,其形成及衍变过程绵延而又复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是《白蛇传》故事情节叙述的基本定型和人物形象塑造的相对完善。正是在冯梦龙的笔下,《白蛇传》与镇江产生了重要关联。虽然虚构  相似文献   

4.
刘慧 《东南传播》2022,(3):74-78
当代以来,黄梅戏版、京剧版和粤剧版《白蛇传》相继被搬上大荧幕,同一题材不断推陈出新,展示出经典民间传说的永恒魅力。这三部戏曲电影通过异类视角,对人性进行深入思考:白素贞由蛇妖经“女华佗”变为人间贤妻,许仙由懦弱动摇的负心汉变为痴情刚烈的书生。黄梅戏版《白蛇传》侧重于人妖之恋的虚幻、京剧版《白蛇传》的着眼点是对残酷压迫的反抗,粤剧版《白蛇传·情》则是对尘世凡人悲婉凄绝爱情的歌咏。三部戏曲电影对“白蛇传说”的重塑,既继承传统,又有一定创新。这些不同的演绎,既是不同时期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形态的综合反映,也折射出当代戏曲电影各时期美学追求、再现机制和文化认同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李杉  阮毅 《传媒》2014,(19)
正传播知识与文化既是电视媒介的功能也是其社会责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媒介是大众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领域,是社会教育的"场所"之一。电视媒介内容的形象性、现场感也让生产者和接受者对其知识传播的"寓教于乐"充满期待。以"知识传播"为大旗的电视节目形态知识类节目始终是节目形态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如电视辩论(如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生辩论赛直播)、益智博彩类(如《开心辞典》《幸运52》)、讲坛(如《百家讲  相似文献   

6.
王静 《今传媒》2011,(12):8
正主持人语:本期传媒大讲坛我们首选的第一篇文章《社会转型期下的红色历史意象——以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庆祝活动为例》,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文章从红色历史意象传播形态特征出发,以庆祝活动中"红歌"这种代表性意象的构建作为案例,梳理红色历史意象的传播形态特征,分析其传播与构建的模式,从而提出在社会转型期下红色历史意象传播的策略建议。第二篇《传播与人的现代化:我国研究的历程与思考》一文,作者依据内地对"传播与  相似文献   

7.
《白蛇2:青蛇劫起》敏锐地把握住近几年女性题材影片的热度,结合当下的女性主义讨论对白蛇传进行全新演绎,让传统故事焕发出崭新光彩.本次改编将白蛇传承载的反抗精神重置于女性主义的语境之下,以青蛇作为故事的主角,结合女性电影中常见的"两生花"模式重点描写青蛇与白蛇的情感关系.本次改编在剧情文本上以女性主义理论为指导对白蛇传故...  相似文献   

8.
对于少儿类影视文化作品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分析,可以使我们认清作品背后的本质。随着少儿版《白蛇传》的热播,其引发的争议也很多,有支持也有反对的声音。本研究以少儿版《白蛇传》为例,通过文本分析法,旨在揭示其争议背后蕴含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童年观念,即"童年消逝说"与"童年建构论"的对立。研究发现,"童年建构论"忽视了童年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媒介伦理的批判。因此,本研究认为,为了给少儿类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提供良好的媒介环境,一方面需要媒介行业自身加强伦理规范,同时,受众也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9.
作为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因其传统深厚、源远流长,在2006年被纳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属民间文学类。本文主要分析了白蛇传的传播属性和传播特点以及它的口头传播现状,最后分析得出民间文学类非遗的口头传播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 (记者 韩阳)重庆全国书市前夕,著名作家李锐的新作《人间--重述白蛇传》正式出版.作为"重述神话"系列中国卷的第三册,《人间》是重庆出版集团在本届书市上的重头戏.  相似文献   

11.
王珏 《东南传播》2013,(1):86-87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上议程,这标志着中国到了必须从文化战略的高度上重视"软性传播"的时候。在这新文化体制背景下,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向地方媒体下达"限娱令",要求提高各地方电视台的宣传水平与传播力。对此,湖南卫视倡导绿色传播、新闻立台的口号,推出实践谈话类节目《岳麓实践论》。本文将从《岳麓实践论》的内容真实性、互动多样化以及传播主流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节目形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在全媒体时代,我国古代优秀典籍《红楼梦》的传播正经历着覆盖面最全、技术手段最全、媒介载体最全、受众传播面最全的"史上最强"传播时代。"全媒体传播"是《红楼梦》传播史上的一次大变革,其在呈现出巨大传播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红楼梦》的理解困境。全媒体时代《红楼梦》的传播优势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当前《红楼梦》的传播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传播途径涵盖了书籍、影视作品、网络游戏、电视文化节目、  相似文献   

13.
"白传",并非"白蛇传",属鲁迅先生所批评的生造的词语。故特别申明:它系黄冈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党史办所撰写的《白水田传》。要全面具体深刻了解当年被省委书记王任重誉为"活着的焦裕禄"白水田其人,只有去读《白水田传》。传记是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有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好作品,硬笔写出了硬汉。前些时,我先后读了《风雨一生胡恒山》、《红色账簿》(主要写毛主席的大弟毛泽民)、《毛泽民夫人朱旦华》、  相似文献   

14.
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发布《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对数字化出版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规划》指出新闻出版企业应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发展以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传播渠道网络  相似文献   

15.
正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传播文化、传播公益的重要手段,也成为了传递"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也是"中国梦"传承的一代。本文以"中国梦"电视公益广告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老爸的谎言》、《迟来的新衣》、《瓷娃娃》和《不变的承诺》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研究其在大学生中的传播效果,以了解"中国梦"电视公益广告传播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手游《旅行青蛙》在2018年年初席卷各大社交平台,广为传播,一瞬间基本上成为"社交货币"流通在年轻人的交流中,本文以《旅行青蛙》这一新媒介形态为例,分析它是如何对受众个体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从而频繁对"现实"产生刺激、互动和参与,通过本文来理解此类新媒介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建构.  相似文献   

17.
程派为"四大名旦"之一的程砚秋所创,作为程派第三代传人,张火丁先后创演了《绝路问苍天》、《白蛇传》、《梁祝》等程派戏,她创演的京剧现代戏《江姐》成为我国首部流派现代戏和首部流派现代戏电影。她的唱腔风格独具,不仅体现了程派艺术和婉如箫、清脆似笛的特色,而且融入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被戏迷和专家称之为"程腔张韵"。本书系独家采写,书中有大量鲜为人知的故事,均系首次公开披露。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4,(24):25-30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民情与舆情的融合传播,而热线新闻的形态也伴随舆论传播的新形势转向一种回应民情问询的舆情调查,这也构成新时期我国党报舆论引导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四川日报》群众工作部开设的《民情热线》专版,既是对热线新闻实施舆论监督的党报社会责任的担当,也是针对日益复杂的社会舆情开展主动调查和深度解读的能动作为,一种新形态的党报舆情调查报道在其"民生调查"的探索与实践中应运而生。本文对一年来《民情热线》专版中的"民生调查"专栏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后发现,民情热线的来源及内容将影响党报舆情调查报道的选题取向和呈现形态;党报新闻生产的转化形式将影响民情与舆情融合互动的调查报道模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9.
饶黎  吴翔 《新闻通讯》2013,(10):36-38
2013年迄今为止的电影,还是中小片的天下。《北京遇上西雅图》制片成本投资不到3000万,国内最终票房5.2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投资5000万,票房过7亿。2011—2013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似乎遭遇了“大片瓶颈”时期。姜文的《让子弹飞》之后的大片几乎乏善可陈。2011年的《战国》、《关云长》、《武侠》、《白蛇传说》、《鸿门宴传奇》等都是投资过亿、明星古装大片,也只有《白蛇传说》勉强过2亿。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后力不济、虎头蛇尾;2012年的大片《一九四二》、《白鹿原》的票房同样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20.
电视栏目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和传播形式,将诸多电视文艺样式组合在一起,是以教育、宣传、娱乐为传播目的,给受众以文化审美与认知的电视形态。随着时代的变迁,多元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碰撞,各国电视栏目在国际传播舞台大放异彩,而作为文化强国的中国来说,电视栏目在对外传播过程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迫切需要从原有的"弱势传播"上升到"全球性传播"的高效发声层面。本文通过研究CCTV-4《中华情》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取得的成功,总结其传播模式和传播技巧,旨在探讨该栏目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可借鉴之处,提出中国电视栏目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