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著名作家聂绀弩曾写过一篇文章,回忆自己小时候第一次写作文的情景。书塾先生出的作文题是摘自《论语》中的一句话:“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老先生把题意解释了一番:国家治理得好,国君订立制度、决策战争都做得对,就没有人说闲话;如果他做得不对,就会有人说闲话,甚至连老百姓都议论。先生讲了以后,学童们就照着先生讲的意思开始作文章。聂绀弩想了  相似文献   

2.
鲁迅是杂文的一面旗帜,聂绀弩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影响很大的战斗杂文大师。杂文大家夏衍在《杂文复兴首先要学鲁迅》(《新观察》1982年第24期)中,说他自己写杂文“先学鲁迅,后来是学绀弩,绀弩的‘鲁迅笔法’几乎可以乱真。”当我们把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高中语文第三册)与聂绀弩的《我若为王》(第二  相似文献   

3.
聂绀弩创作于上世纪40年代初期的杂文《我若为王》,是一篇尖锐犀利、针砭时弊的讨伐檄文,是向充斥于国民党独裁统治下的旧中国根深蒂固的王权思想和愚昧阿顺的奴性思想的公开宣战。《我若为王》是聂绀弩具有深刻见地的率真表白,这是本文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独特风格。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非常  相似文献   

4.
《快乐阅读》2013,(23):2
聂绀弩,一九○三年生,湖北京山人。作家。一九二四年考入黄埔军校,参加东征。翌年就学于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一九二七年回国。一九三二年在上海加入左联,曾主编《中华日报》副刊《动向》。历任香港《文汇报》总主笔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著有《聂绀弩诗全编》《中国古典小说论集》《脚印》等。有《聂绀弩全集》行世。一九八六年去世。《立春前后》是董桥先生近  相似文献   

5.
聂绀弩作为独具特色的作家和报人,评论界对其精神个性的与众不同及其古体诗、小说、杂文创作都作出了相应的评价,但与鲁迅等杂文大家相比,对聂绀弩的整体研究并不多见,实际上考察聂绀弩思想、精神个性和各种文体创作方面等对于推动聂绀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保昌撰写的《聂绀弩传》由长江出版集团崇文书局出版。聂绀弩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极负盛名的作家,是卓越的杂文大家,又是卓越的诗人。他的一生,不断地打破命运对他的种种局限,辗转海外,四海为家,几番身陷囹圄,时作狮子之吼,经历复杂。道路崎岖,为救亡呐喊过,更多地却是致力于启蒙。  相似文献   

7.
精巧的结构与深刻的思想--解读《我若为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聂绀弩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位战斗性极强的杂文作家。如果说鲁迅的杂文是投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那么,聂绀弩,这把天青色的、用机栝发箭的强弓射向敌人的则是一枝枝利箭。聂绀弩横溢的才气不仅体现在创作形式上不拘一格,  相似文献   

8.
周汝昌多次重复据称出自聂绀弩之口的"一句传闻",即毛泽东对《红楼梦新证》初版"有好评",进而它演化成了"唯有毛主席是《新证》的知音"。近来,周伦玲又将这"一句传闻"与顾随《木兰花慢》的创作联系在一起了。然而,种种迹象显示,毛泽东在1954年6月之前不可能对《新证》作出什么"好评"。从聂绀弩及其同事当时的实际表现看,所谓"一句传闻"纯属无中生有。  相似文献   

9.
林夏 《河南教育》2013,(10):52-53
《海燕》是鲁迅与胡风、聂绀弩、萧军等几个人自办的刊物。  相似文献   

10.
豹子头林冲,是《水浒传》中形象最丰满的、最为大众所熟知的人物之一。清朝著名评论家金圣叹评价他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著名作家聂绀弩为之赋诗“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身轻白虎堂”。那么,在《水浒》一传中,林冲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部名著,看豹子头--林冲具有怎样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阿红 《教师博览》2010,(1):26-29
“请看天上九头鸟.化作田间三脚猫”1957年,有人称它为不寻常的年份,而对聂绀弩来说,更是命运遭际的转折点。反右扩大化,他运交华盖。当时,在京“右派”纷纷被发配北大荒,聂绀弩也随之北上。  相似文献   

12.
聂绀弩的《我若为王》是一篇经典的杂文,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对皇权意识和奴性思想也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本文试着从"平民"的角度出发,站在"王"的立场上,重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以发现其中的真谛,进而警醒世人。  相似文献   

13.
老作家聂绀弩同志,为《萧红选集》作序,题目是《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新文学史科》1981年第1期),文中记录了萧红谈话中关于对鲁迅先生小说的一些看法,她对鲁迅先生有着诚挚的敬爱之情,因为是鲁迅先生为她打开了当时中国“文坛”的窄门,是引导她从事文学创作的导师。她在谈到鲁迅先生的作品时说:“鲁迅是一个自觉的知识分子,从高处去悲悯他的人物。”于是联系到她自己的作品,便说:“我觉得不配去悲悯他们,恐怕他们倒应该悲悯我咧!  相似文献   

14.
研究《红楼梦》的艺术构思,不容含混地要正视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执着于儿女痴情的“富贵闲人”贾宝玉为什么最终会悬崖撒手、急流勇退?聂绀弩说:“宝玉所以为宝玉,不是天生的而是逐渐形成的。”具体探索贾宝玉从执着痴情发展到离家出走的这一段心理历程,对于进一步深入地研究《红楼梦》的整体结构和艺术意蕴,无疑会是一大促进。  相似文献   

15.
刘保昌先生这几年致力于关于现代文化名人的传记写作,2007年5月,出版《戴望舒传》之后,过了半年多,今年一月又亮出了更加有分量和价值的《聂绀弩传》。这两本书都做得相当大气,精致、厚重而雅驯,真让同道中人如我者艳羡。  相似文献   

16.
聂绀弩的《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和《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两篇论文 ,准确地把握住了鲁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形态 ,以及鲁迅思考问题的特殊角度 ,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而又切合实际的独到见解 ,在鲁迅研究史上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 ,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关于伍锡学先生的独特诗歌语言和诗歌风格,是继聂绀弩先生而后的一位集大成者。他的诗词作品不仅散发着一种江天野地的泥土芬芳,而且洋溢着一种赤膊锻剑的正气豪情。近年来,有不少文章对其语言风格进行过评述。[1-4]《南园草》中主要收录的是他40岁而后的作品。[5]从逸兴篇开端,经乡野篇、劳动篇、城厢篇、情谊篇、艺苑篇、揽胜篇,最后于时事篇终结,共收录诗词达800余篇,内容几乎涵盖生活各方面。每篇所描摹所书写所呈现的虽然仅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个别侧面,但透过侧面反映的则常常是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社会图景,给人以极大的阅读欲望与审美…  相似文献   

18.
1961年夏秋之交,我作为沪宁地区的“支边”青年,到黑龙江嫩北农场插队落户。其间,由于我酷爱文学,经常投稿,所以被《北大荒》内刊编辑室临时借去“撮忙”(即今时指称的打T),负责校对工作。在那段不太长的时光里,本人有幸结识了丁聪。他是打成了“右派”后,与聂绀弩、吴祖光、丁玲等,一起被送去“思想改造”的。  相似文献   

19.
聂绀弩的《鲁迅-思想革命与民族革命的倡导者》和《略谈鲁迅先生的(野草)》两篇论文,准确地把握住了鲁迅独特的思想和情感形态,以及鲁迅思考问题的特殊角度,提出了许多颇有新意而又切合实际的独到见解,在鲁迅研究史上作出了开拓性的重要贡献,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0.
聂绀弩的杂文创作成就,早已得到现代文学史家的承认,被认为是“鲁迅逝世之后,我国最杰出的杂文家之一”,但他的小说创作尚未引起应有的注意。诚然,他并不专注于小说创作,先后仅出版过五个短篇集;但这些作品无论题材、人物还是表现形式,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具有丰富的时代社会意义。从这个角度说,对于绀弩小说创作的冷落是不太公正的,至少也是一种疏漏吧。 聂绀弩最早的小说作品,大约1933年才问世,这时左翼小说创作正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演进过程。概略说来,有以蒋光慈为代表的“革命的浪漫蒂克”小说的盛行与衰落,有以张天翼为代表的新人新作面向现实而对于公式化创作的反拨,有以丁玲为代表的对于大众题材的尝试与开拓等等。我们大致可以如此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